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素质教育视域下的策略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素质教育视域下的策略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以往几十年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评价是绝对的评价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理所当然,几乎没有人对这个权威式评价提出质疑。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时,不仅要考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获得,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作为考查的指标。

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素质教育视域下的策略

(一)更新体育教学评价理念

一个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必须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要抓住素质教育基础性、全面性、主体性、个体性等特点,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评价机制要确保评价目标和教育目标的一致,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体育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与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办法才能使评价体系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体育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应全面更新,建立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既要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学习成果的考评,又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情感、意志、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关注。特别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

(二)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经把教学目标划分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大领域,说明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这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因此,体育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应该向多元化发展,不能只保持单一的技能或健康测评,同时应该重视对认知、情感等的评价。

(三)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开展自评与他评、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以往几十年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评价是绝对的评价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理所当然,几乎没有人对这个权威式评价提出质疑。但是,真正能了解学生主体的是学生本人,而不是教师。心理学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要使被评价者自主地去改正自己,就必须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而目前我国高校正是缺少学生自评、学生评价教师等评价方式,仅仅认可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的方式。这种他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且倍感压力,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和老师的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是很不利的。而自评的方式,会让教师与学生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投入教学和学习中去。因此,要加强学生自评与师生互相评价,将这两种评价方式与体育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方式的功能。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www.daowen.com)

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具有一定的弥补功能。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给教师与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同时,过程性评价更容易让教师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利。因此,在评价方式中,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逐渐淡化终结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运用,如此可以有效调节教学的各个阶段,让教学过程更趋向于科学与合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一个评价体系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量进行衡量的,比如学生的思想、情感、习惯、学习态度等根本无法量化,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引入定性评价标准,否则这个评价体系就是不完整的。因此,要想全面地把握被评价者的学习情况,应该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4.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个体差异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体育过程重视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体育学习评价既要采用绝对性评价,又要强调个体差异性评价。具体可以采用“相对评分法”:在学期开学时,通过诊断性评价建立一套学生个人的学习档案,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的摸底,作为学生的开学起点成绩;通过将每学期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结果与学生学期开学时的起点成绩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学习进步的幅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科学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体育学习态度与情感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时,不仅要考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获得,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作为考查的指标。体育学习的态度体现在参与者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上,即学生是否积极地学习体育锻炼的知识,是否主动投入体育锻炼,是否主动与他人进行体育交往等。可以从平时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运动中的积极性等方面,通过当场打分或口头表扬的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我国高校体育的教育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其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评价机制,以改革的视角出发,建立健全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目标的综合性评价机制,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这对促进我国终身体育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及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