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定义标志着人类对健康的理解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健康十标准
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的概念补充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而道德健康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因此,健康主要包括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延伸阅读(https://www.daowen.com)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9世纪之前,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中。有时心理学更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直到2025年,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总之,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密切相关、互为依存的,不存在无生理活动的心理活动,也不存在无心理活动的生理活动。因此,人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