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规律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规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恋爱心理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的恋爱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二年级的大学生谈恋爱成迅速发展之势。(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恋爱向来被认为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一项调查表明,65%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有爱情,性是可以理解的”,对恋爱中发生性关系持宽容的态度。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规律

(一)大学恋爱心理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的恋爱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

1.萌芽期:一般为大学一年级

经过高考千军万马的角逐,挤过升学独木桥进入大学殿堂的青年一下子从如牛负重的升学压力下解脱出来,思想上暂时出现了“空档”。同时,他们远离家人,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心里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渴望与他人建立友谊。于是,互相间找老乡,找朋友,你来我往,慢慢地,男生女生接触就频繁起来了。

2.发展时期:一般为大学二年级

经过一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他们已完全去掉了中学时代的“尾巴”。知识、能力、体魄、风度、服饰、语言等都彻头彻尾地大学生化了。同学间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建立起了友谊。而友谊是一种表现为情感依赖的人际关系,它使人发现自我,善解别人,从中体验到深深的情感依恋。异性之间的友谊容易上升为性爱的依恋,友情也可以成为爱情的基石。这样,二年级的大学生谈恋爱成迅速发展之势。

3.稳定期:一般为大学三年级

进入三年级后,大学生变得更加成熟老练,看问题也更加现实。他们的精力多花在毕业实习、论文设计、未来的就业等问题上,所以对爱情的思考趋于冷静和理智,恋爱呈现较稳定的态势。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www.daowen.com)

恋爱向来被认为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但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善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只重视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从理性上,大学生们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既渴求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但真正能够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关系的人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业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部分大学生信奉“爱情就是即时的快乐”的观念,在恋爱中只顾及当时的感觉,不愿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一项调查表明,65%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有爱情,性是可以理解的”,对恋爱中发生性关系持宽容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不再把性行为看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而是顺着内心的冲动,不加以克制,由此引发怀孕等负性事件的发生。

4.强调爱的权力,缺乏爱的能力

高职大学生中的恋爱大都是激情碰撞下的初恋,在激情平息之后,不少同学并不懂得如何滋养爱情,在爱与被爱的磨合中显得笨手笨脚,往往造成对彼此的伤害。轻易地恋爱,轻易地分手,强调爱的体验,负不起爱的责任。

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只强调爱的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