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摩尼教的光明分子的观念:丝路古史解读

摩尼教的光明分子的观念:丝路古史解读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摩尼教的“杀生”与“戒杀”信仰,实际上都来源于它对于“光明分子”的一系列观念,而有关“光明分子”的教义,则来自摩尼教的创世神话。因此,“拯救光明分子”便成为摩尼教徒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一切是非善恶均按照是否有利于拯救光明分子这一基本标准而加以判断。在中、外文的摩尼教文献中,有关解救“光明分子”,尤其是解救人类体内之“光明分子”的说法,比比皆是。

摩尼教的“杀生”与“戒杀”信仰,实际上都来源于它对于“光明分子”的一系列观念,而有关“光明分子”的教义,则来自摩尼教的创世神话。因此,我们得首先了解一下其创世神话教义。

最初,光明天堂的疆界向北方、东方和西方无限伸展;黑暗地狱则位于南方。明界由五种光明要素构成:以太、气、光、水、火;其领袖为大明尊(西文亦称“父尊”〈Father ofGreatness〉、“明父”〈Father of Light〉等)。地狱按五个黑暗要素分成五个王国,那里居住着五类魔:双腿类、四腿类、飞行类、水生类和爬行类。黑暗魔王为最高统帅,其外形兼具五类魔的特征,即魔、狮、鹰、鱼、龙,有时即是物质的人格化。当黑暗魔王偶然来到明、暗交界处,引发了对明界的贪欲后,便率领众魔侵入明界。

大明尊为抵御暗魔,保卫明界的永久和平,便召唤出他本身的放射物;这些放射物则形成了摩尼教的诸神。诸神的本质全都一样,主要以其功能的不同而互相区别。诸神的“创造”共有三次。

第一次,大明尊召唤出善母(西文称“生命母”,Mother of Life),善母又召唤出她的“儿子”先意(西文称“初人”,Primal Man),先意则召唤出他的“儿子们”五明子(即光明五要素,Five Light Elements),他们组成先意的“甲胄”或“诱饵”。然而,先意惨遭失败,不得不抛弃五明子,自己则失去知觉,昏睡战场。暗魔吞食五明子后,欲望得到满足,遂停止了对明界的入侵。而被吞的光明分子则遭到囚禁和折磨,以致忘记了自己的神性。

先意在地狱苏醒后,便向大明尊呼救。大明尊遂作“第二次召唤”,召出明友(Friend of Lights),明友再召出大建筑师(Great Builder;或称“大般”,Great Ban),大般又召出净风(西文通常称“活灵”,Living Spirit),净风并率领他的五个“儿子”。净风在地狱边上“呼唤”,先意则在地狱深处“应答”,先意因此获救;而“呼唤”“应答”便成为两位神祇,分别是净风的第六子和先意的第六子。先意被善母和净风带出黑暗深渊,回归明界。对于先意(初人)的这一拯救模式,遂适用于此后对所有人类灵魂的拯救。

净风随后击败了黑暗势力,用所杀暗魔的尸体造成“八地”,用他们的皮造成“十天”。尚未被暗魔污染的那部分光明分子构成了太阳和月亮,稍受污染的光明分子则构成了星辰。然而,光明分子并未完全得到解救,大明尊遂进行了第三次“创造”,召唤了第三使(Third Messenger),第三使又召唤了电光佛(西文称“明女”,Maiden of Light)。两位使者以裸体美男美女的形象展现在被囚禁于苍穹中的暗魔前,致使雄性暗魔因色欲旺盛而泄出精液。部分精液坠落海中,变成海怪,被降魔使者所杀;另一部分则落到陆地上,变成树木与植物。业已怀孕的雌魔则因此流产,胎儿堕落地上;其胎儿所含的光明分子少于雄魔精子所含者,故变成了相应于五类暗魔形貌的生灵。

魔王命令一对暗魔吞食这些排泄物,以尽量收入光明分子。而后,这对暗魔交配,生下一男一女,名叫亚当、夏娃,其形貌类似于第三使和电光佛。亚当与夏娃结合后所生育的后代便是人类,而人体中的光明分子则形成了灵魂。由贪欲、仇恨等构成的肉体始终禁锢着由光明分子构成的灵魂,因此拯救光明分子(灵魂)便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6]

之所以说拯救光明分子的工作是长期的,是因为它从暗魔侵犯明界开始,一直持续到地球毁灭为止,亦即是说,在一切生物和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这段时期内,都必须进行“拯救”。而这项工作之所以极其艰巨,是因为“光明分子”不仅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体内,也存在于植物内(其“光明分子”的数量较诸人和动物体内的更多),范围之广和品种之多,自不待言,故使“解救”十分困难。因此,“拯救光明分子”便成为摩尼教徒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一切是非善恶均按照是否有利于拯救光明分子这一基本标准而加以判断。

在中、外文的摩尼教文献中,有关解救“光明分子”,尤其是解救人类体内之“光明分子”的说法,比比皆是。例如,汉文文献《摩尼教残经》载云:“一切诸圣,出现于世,施作方便,能救明性,得离众苦”;“惠明大智,以善方便,于此肉身,铨救明性,令得解脱”。《下部赞》云:“慰愈一切持孝人,再苏一切光明性”(第18颂);“降大方便慈悲力,请苏普厄诸明性”(第53颂);“能救我性离灾殃,能令净体常欢喜”(第79颂);“各乞愍念慈悲力,请救普厄诸明性,得离火海大波涛,合众究竟愿如是”(第362—363颂);“称赞真实主,大力忙你尊,能活净法体,能救诸明性”(第383颂);“唯愿二大光明、五分法身、清净师僧、大慈悲力,救拔彼性,令离轮回、刚强之体,及诸地狱、镬汤炉炭。唯愿诸佛,哀愍彼性,起大慈悲,与其解脱;自引入于光明世界——本性之处,安乐之境”(第406—409颂)。

汉文摩尼教文献中的“佛性”“明性”“光明性”“性”等,都是指“光明分子”,亦即人类的“灵魂”[27]。显然,信徒们的最大愿望,即是解救“灵魂(=光明分子)”,使之脱离“可厌肉身”,最终回归“光明世界”。同样地,摩尼教非汉文文献中也频繁见到“拯救灵魂”之说,例如,一首科普特文的圣歌云:

拯救我吧,基督,神圣灵魂的救星。

我将升入天堂,把这躯体丢弃在俗世凡尘。

我已听到嘹亮的号角声,它们召唤我前赴永生之境。

我丢弃在地上的,乃是聚集灵魂的肉身。

我自童年以来,就学习如何一步步走向神灵。

不要任何人为我哭泣,也不要父亲朋友为我伤心。

我真正的慈父来自天堂,他们热爱我的灵魂,搜集我的灵魂。

我灵魂的敌人即是这俗世红尘,以及它的奢侈华丽与欺诈陷阱。

一切人间生灵都憎恨神性,我在敌人之境能干什么事情?

……焚烧……的死亡肉身,

救世主并未遗弃我,他用生命之泉供我饱饮。

我已知道诸神之路,圣灵种植知识树之处居住着神的牧师们。

我已摒弃了眼中充满着谬误的死亡之眠,……[28]

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摩尼教的信徒们是如何迫切地希望得到“拯救”,如何鄙视自己的肉身,对此不屑一顾;最尊崇的,乃是所谓的“灵魂”——光明分子。甚至,扩而充之,其躯体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也被视作“敌人”;在此生活的一切人间生灵,也都是憎恨“神性”的敌人。于是,摩尼教徒憎恶现世,期望“解脱”的实质,便生动地体现了出来。易言之,他们将灵魂脱离肉体看作是一种最高的追求和最大的幸福;亦即是说,他们将生灵之“死”视作欢乐。

与此相应,生灵的“活”便被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因为这是“光明分子”或“灵魂”被囚禁和受折磨的一种形态。《摩尼教残经》载云:“魔见是已,起贪毒心,以五明性,禁于肉身,为小世界。亦以十三无明暗力,囚固束缚,不令自在。……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缚,废忘本心,如狂如醉。犹如有人以众毒蛇,编之为笼,头皆在内,吐毒纵横;复取一人,倒悬于内,其人尔时为毒所逼,及以倒悬,心意迷错,无暇思惟父母亲戚及本欢乐。今五明性在肉身中为魔囚缚,昼夜受苦,亦复如是。”足见凡属活人(即“明性”被囚于肉身内时)都会令光明分子遭受众毒蛇噬啮之苦。

下面再引帕提亚文的一首圣歌(文书M7),以“活灵”(Living Soul)的口吻自述了“光明分子-灵魂”被“囚禁”时的无限苦难:

我来自光明,我来自众神,

然而我流落他方,离开了他们。

仇敌聚集在我的上方,

将我带到死亡之境。

但愿能将我的灵魂救离苦海,

使之获得新生。

我是神灵,从诸神而生,

我是光芒四射,芳香四溢和美丽无比的神灵。

然而如今却遭受了莫大的不幸。

无数恶魔抓住了我,

令人憎厌的魔鬼俘获了我。

我的灵魂被他们征服,

我被撕碎,被吞噬。

魔鬼、药叉和雌魔,

邪恶、丑陋和臭气熏天的怪物,

我难以抵御他们的打击,

我在他们的手中饱受痛苦,死去活来。

他们对我咆哮,对我攻击,

他们追逐我,尽力对付我。[29]

如果说,这里所说的光明分子受折磨的文字,还不足以直接表达“灵魂”被囚于人类躯体内时的痛苦,那么,下引的圣歌,便是直接对人类灵魂的倾诉,描绘了它被囚禁于“血肉之身”内的无限苦难:

是谁将你演变成如此众多的形貌?是谁将你投入男性和女性的躯体,使你蒙受耻辱?

光明之神啊,亲爱的灵魂!是谁从你的眼睛里夺走光明?

……致使你(痛苦地)扭动翻滚。

你反复地遭受折磨,而自己却毫无知觉。

光明之神啊,亲爱的灵魂!

……

是谁使你离开美妙的圣界而流落他方?是谁将你囚禁?

是谁将你关闭在这黑暗的牢狱中?那里即是无法庇护你的血肉之身。(https://www.daowen.com)

光明之神啊,亲爱的灵魂!

是谁将你陷在这一散发出甜蜜毒气的邪物中?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谁把你像奴隶一样交给恶魔?他依赖这躯体哺育,其中盘踞着贪婪的巨蛇。

是谁使你充当了黑暗、无耻、不可抑制的邪恶火焰的奴仆?

光明之神啊,亲爱的灵魂!

是谁使你脱离了永生?

……[30]

显而易见,圣歌对于灵魂(光明分子)被囚于人类肉体(“男性和女性的躯体”)中深恶痛绝,将人的肉身视作“黑暗的牢狱”,那里“盘踞着贪婪的巨蛇”,并有“黑暗、无耻、不可抑制的邪恶火焰”。既作如此认识,那么距主动“解救灵魂”,使之脱离牢笼——亦即让人死亡,岂非一步或数步之遥么?

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从摩尼教的许多宗教性作品中,发现鼓励灵魂脱离肉体的思想,有时候,这种观念甚至演化成强烈的呼吁。下面是一首帕提亚文圣歌的辞句:

啊,来吧,灵魂!不要再怕惧!

死亡虽然降临,痛苦却已逝去。

烦恼的日子已经告终,

其恐怖消失在烈火之云中。

来吧,灵魂,走上前来!

不要再贪恋苦难之宅,

这不过是毁灭与烦恼的死亡,

而你以前却被逐出了美好的故乡。

你当初在地狱里受尽苦痛,

都是为了今天的欢乐无穷。

愉快地走近些,不必懊悔,

不要满足于待在这死屋之内。

不要回头,不要关心这丑陋的躯体,

它们及其后继者都悲惨地留在了尘俗之地。

它们在人间不断地轮回再生,

备受种种折磨和幽禁。

看哪,它们再生于吝类生物中,

听哪,其叹息声是多么沉重。

再走近些,不要沉溺于尘世的美丽,

它会以吝种方式毁灭你。

它会如雪一般融化在阳光里,

不会再留下任何美好的形体。

它犹如开败的花朵一样凋谢枯萎,

消失在阳光里,优雅的外表被毁。

来吧,亲爱的灵魂,

不要留恋那逝去的时辰。

不能再回复那五花八门的外形,

世俗欲望即是死亡,它会将一切毁尽。

因此,来吧,灵魂,

我将带你上天,带到你的故地仙境。

我会向你展示你的家乡,

这是你一直追求……的希望。

想想你所遭受的苦难,记住啊,灵魂!

全部都来自你的敌人。

看看这尘世,以及万物的牢狱,

迅速地摧毁一切贪欲。

烈火、毁灭与恐怖,

将把存在于此的一切都征服。

……[31]

十分明显,圣歌一方面将俗世及一切生物的形体描绘得极其可怕、可鄙,另一方面则强烈地召唤“灵魂”脱离躯体,回归“故乡”,即明界乐土,并且谆谆告诫它们,不要再回归形体。这样的思想观念,对于一般的“愚夫愚妇”信徒来说,必然会深深烙下“人生可厌,死即幸运”的印记,从而引申出“帮助他人脱离苦海”——亦即杀人——的信仰。

此外,摩尼教明、暗二宗永远激烈相斗,势不两立的根本教义,也易于使人从单纯的思想上的“驱魔”“除魔”演变成物质形态的“除魔”“杀魔”,亦即有可能为“以杀度人”信仰提供理论基础。

例如,《摩尼教残经》在叙述本教的创世神话时,提到了明、暗两宗相斗的许多方面:“其彼净风,取五类魔,于十三种光明净体,囚禁束缚,不令自在。魔见是已,起贪毒心,以五明性,禁于肉身,为小世界,亦以十三无明暗力,囚固束缚,不令自在。”“贪魔以此五毒死树,栽于五种破坏地中,每令惑乱光明本性,抽彼客性,变成毒果。”“若有明使,出兴于世。……禁众毒蛇及诸恶兽,不令自在;复赍智斧,斩伐毒树,除去株杌,并余秽草。”又如《下部赞》云:“一切魔男及魔女,皆从肉身生缘现。又是三界五趣门,复是十方诸魔口。……听我如斯苦痛言,引我离斯毒火海。”(第23、29颂)“无知肉身诸眷属,并是幽邃坑中子。内外堛塞诸魔性,常时害我清净体。一切恶兽无能比,一切毒蛇何能类。”(第49—50颂)“真断事者神圣者,游诸世间最自在,能降黑暗诸魔类,能灭一切诸魔法。”(第187颂)

至此,我们不能不承认,摩尼教尽管有“戒杀”之律,但是其根本教义中却隐含着厌恶人生、欢呼乃至争取死亡的思想。所以,这类观念若被稍加引申或者曲解,就很容易形成“以杀度人”的信仰。下面则对此略作分析与归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