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者在对某个大提琴音乐作品进行学习的时候,倘若感觉听不懂乐曲的意思,就足以说明演奏者的乐感欠缺得比较厉害。那么,大提琴演奏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乐感呢?
专家表示,演奏者可以通过听、读、练三位一体的训练方式来培养乐感。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练习演奏技巧不同,听、读、练的过程相对而言,是以有计划、有规律、长期性出发点的,要做好坚持不懈、缓慢提升的准备。
(一)听:可以有效地对乐感进行锻炼
就像文学家在阅读过万卷书之后,抬起手中的笔就可以轻松地写出精彩的文章一样,有效锻炼乐感的最佳方法便是听。在听的时候,演奏者必须要对以下五点加以注意。
第一,作为专业的大提琴演奏者,应当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听,这种“听”更像是用自己的耳朵去“学习”。因此,演奏者在听的时候应当认真、仔细,听完之后要有所思,而不是毫无意识地盲目倾听。
第二,大提琴演奏者应当以作曲家作为主体,针对不同作曲家的大提琴作品曲目做好计划,而不是将作品作为主体。这么做有利于大提琴演奏者更好地对作曲家的风格进行把握。
第三,大提琴演奏者应该全面地听。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应当将必须要听的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罗列出来,不可以随意挑选大提琴作品曲目去听。一般来说,很多作曲家不可能单纯地写大提琴音乐作品,可能还会写小提琴、交响曲与歌剧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唯有全面地对该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学习,才能够在感知上得到充分的认识。
第四,大提琴演奏者要合理地对时间进行安排,要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知道“听”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从听到由心而发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对“听”进行练习的时候,大提琴演奏者每天应当安排合理的时间与合适的学习环境,时间不宜太长,环境要尽可能安静一些,如此一来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第五,大提琴演奏者要懂得重在坚持的意义,听乐感练习是需要时间慢慢地积累的,然后可能由量变引发质变,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得到想要的成果。
总而言之,“听”是一个十分漫长且持续的过程,在对大提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大提琴演奏者积极主动地想要学习、想要听、想要得到乐感才是最佳学习状态的体现。(https://www.daowen.com)
(二)读:丰富音乐知识,有助于乐感的培养
“读”指的就是多阅读有用、有意义的音乐知识、作曲家生平以及创作经过等内容。在大提琴演奏中,音乐知识经常会被错误地认为与实际演奏手法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思想绝对是错误而愚蠢的。一个作曲家所处的历史时代与背景、作曲家本人的实际经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很多大提琴演奏者在对巴赫的作品进行演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很多揉弦失误,多声部和弦演奏也会出现错误,这便是演奏者缺乏音乐知识导致出错的典型例子。倘若大提琴演奏者曾经阅读过普通的音乐书籍,就应当清楚地知道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因为多种因素的限制,比如乐器的限制、时代的限制以及社会人文因素的限制等,并不存在揉弦,多声部的写作与演奏手法也和现在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因此,在演奏的时候不可能使用现在的手法,这是一种十分肤浅却普遍存在的错误。
在大提琴演奏的学习中,读与看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是,多读、多看才能够有丰富的知识与思想帮助大提琴演奏者更好地将音乐方向、音乐感觉以及作曲家的真正意图找到,这对于演奏者提升乐感与演奏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练:通过科学的练习提升乐感与音乐素养
“练”指的是在平常的练习当中,大提琴演奏者要将听与读结合起来,对一部分音乐难于技巧的作品进行练习。比如,勃拉姆斯、莫扎特以及福雷这三个所处时期不同的作曲家的奏鸣曲,其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其音乐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更重要的是,不少大师级别的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很不容易把握的。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大提琴演奏者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不可以“偏技巧”。在平常的练习中,大提琴演奏者不要单纯地做大量的技巧练习,除了要对各类音阶、技巧作品、练习曲进行练习之外,还要对“音乐” 作品进行练习。
第二,不可以“偏时代”。在平时的练习中,大提琴演奏者必须要全面地选取练习曲目,不管哪个时代的音乐作品,都应该进行学习,千万不要因为偏爱某个时代就光练习那个时代的音乐作品。
第三,不可以“偏独奏”。在平时的练习中,大提琴演奏者不可以只是对“独奏”进行练习。要知道,独奏仅仅是大提琴的一部分,剩下的乐队训练、重奏训练等都对学习大提琴有很大帮助。
总而言之,因为大提琴这种乐器的难度与技巧性都比较高,所以使得乐感训练总是被放在次要位置上。听、读、练是培养专业大提琴演奏者乐感的必经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