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思想史》:揭示刘安与《淮南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江苏思想史》:揭示刘安与《淮南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安及其组织编撰的《淮南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当然,刘安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其主持编撰的《淮南子》一书。《淮南子》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一次力图立足道家思想,统摄先秦各家学说的重要尝试。可见,《淮南子》不仅具有思想史的意义,也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宝库。刘安在淮南国的思想文化活动,也为黄河流域文化的南移以及后世江苏地区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江苏思想史》:揭示刘安与《淮南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刘安及其组织编撰的《淮南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刘安不似其他诸侯王那样骄横肆恣、挥霍无度,而是喜好读书音乐,尤其擅长文辞,他组织编撰了众多作品,如《淮南子》《淮南王赋》《群臣赋》《淮南歌诗》《淮南杂星子》《淮南万毕术》等。刘安组织编撰的这些作品包罗万象,内容涉及文学哲学政治、天文、地理、医学、占卜农业商业等方面,既展现了刘安的学识与才华,也使得后人对先秦以及秦汉之际的思想、社会、文化状况有所了解。刘安不但自己博学多闻,且特别重视淮南国的文化发展,当时汇聚在他门下不同学派的学者有数千人之多。淮南国也因此成为当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镇,推动了江淮之间广大地域的文化发展,对于今天包括江苏、安徽在内的区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刘安的引领、支持下,淮南国的文化极其繁荣,涌现出一大批才俊,最著名的当属所谓“淮南八公”,即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等八人,这些人在淮南国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文学方面,刘安与门客共同创作了“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淮南国的文学创作丰富了汉代文学,我们知道秦汉之际战乱频繁,秦重法制,汉承秦制,所以汉初文化并不繁盛,而众多学者齐集淮南,推动了汉代文学特别是汉赋的繁荣。可惜随着时代变迁和淮南文化的没落,许多篇章已经散佚,今天能看到的只有《招隐士》与《屏风赋》两篇。刘安本人由于深受楚文化影响,对屈原与《楚辞》进行了细致研究,不仅司马迁在作《屈原列传》时参考了刘安所作的《离骚传》,而且推动了汉代骚体赋的发展,开后世研究《楚辞》之先河。

当然,刘安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其主持编撰的《淮南子》一书。如前所说,《淮南子》努力将儒、法等各家的思想统摄在道家思想之下。刘安之所以有“以道为主”、“道统儒法”的思想主张,目的还是为了给黄老思想注入新的养料,使之适应西汉王朝的统治需要。《淮南子》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一次力图立足道家思想,统摄先秦各家学说的重要尝试。唐代刘知几认为,“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太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也矣”。中国古代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统,刘安编撰《淮南子》一书的贡献足以使他扬名后世,跻身于“立言”的行列之中,同时,《淮南子》集道家思想之大成,不仅继承和丰富了先秦老庄的哲学思想,而且还总结了道家的养生之术,为道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淮南子》中之所以蕴含许多神仙思想和修炼方术,是因为刘安好神仙,以淮南王的身份招揽了许多方术之士,这些人对《淮南子》的撰写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其中《淮南子》中篇是专门研究神仙之术,特别是炼丹术,刘安及其宾客醉心于炼丹活动,葛洪的《抱朴子》一书就记载了刘安的炼丹活动,对后来道教丹鼎派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由于刘安喜好神仙之术,他死后还衍生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www.daowen.com)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子》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哲理,而且文辞优美,创造了众多的成语典故。有学者曾对直接和间接出自《淮南子》一书的成语典故进行了简单梳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触山、塞翁失马、削足适履、一叶知秋、声东击西、扬汤止沸、百川归海、居高临下、至高无上、岿然不动、好逸恶劳、不翼而飞、以小见大、因祸得福、殊途同归、积羽沉舟、强弩之末、酒池肉林、胶柱鼓瑟、乐极生悲、扶老携幼、冠盖相望、墨守成规、瞋目裂眦、三人成虎、怒发冲冠、交浅言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欲取之必先予之、海水不可斗量、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一寸光阴一寸金、运筹庙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等。这些语言汇入了汉语的发展长河,成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淮南子》不仅具有思想史的意义,也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宝库

刘安作为从分封建国走向中央集权大一统过渡时期的人物,他的身上汇聚了两个时代的特质。从政治上说,他对大一统的趋向有着清醒的认识,但由于他从维护自身权力的角度出发,他又力图抗拒中央的支配,维护诸侯国的“封建”特权,也正是在政治上的这种矛盾心理,造成了他在政治上的悲剧性结局。从学术思想上来说,他服膺黄老之术,但是对先秦百家亦不排斥,他为不同学派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先秦诸子思想得以在淮南国继续发展。同时,为了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他又力图以道家思想统摄其他诸家,尝试思想上的“大一统”。刘安带领了一大批学者,对西汉前期盛行近百年的黄老思想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阐发与融合,形成了《淮南子》一书,为总结先秦思想学术和呈现秦汉之际的思想状况,做出了杰出的思想史贡献。刘安在淮南国的思想文化活动,也为黄河流域文化的南移以及后世江苏地区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