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动物园及其类型:全国性、地区性、特色性与小型展区

城市动物园及其类型:全国性、地区性、特色性与小型展区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动物园是指利用人工笼舍在城市中以圈养方式为主,多在城市附近或市郊,用地面积较大,展出的动物种类丰富,展出形式比较集中,如我国的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美国纽约动物园。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全国性动物园、地区性动物园、特色性动物园及小型动物展区。从野生动物园起源而言,是指由非洲的野生动物观赏狩猎场所,逐渐转变为保护野生动物且供游人观赏用途的园区。这种野生动物园主要存在于非洲和北美。

动物园是搜集饲养各种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供公众观赏并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保护教育的场所,它的基本功能是对野生动物的综合保护和对公众的保护教育。

(一)动物园的类型划分

根据动物园的位置、规模、展出的形式,一般将动物园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城市动物园。城市动物园是指利用人工笼舍在城市中以圈养方式为主,多在城市附近或市郊,用地面积较大,展出的动物种类丰富,展出形式比较集中,如我国的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美国纽约动物园。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全国性动物园、地区性动物园、特色性动物园及小型动物展区。如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动物园为全国性动物园,长沙、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动物园为地区性动物园,一般省会城市则常展示本地野生动物,而中小城市动物园则通常附设在一些综合性公园中的动物展区。

(2)野生动物园。目前,国内外对野生动物园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国外对其也有不同的名称,国外通常是指开放性的动物园、动物观赏(狩猎)公园及国家公园。从野生动物园起源而言,是指由非洲的野生动物观赏狩猎场所,逐渐转变为保护野生动物且供游人观赏用途的园区。就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角度而言,又可以将其概念扩展至就地或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园区,由此展现物种真实的野外环境,即将野生动物散放到与其原生地非常相似的环境,使得游人可乘坐特定的交通工具从远处欣赏那些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如同在野外一样,这种野生动物园以自然保护与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以娱乐为次要目的。这些园区或开放或封闭,必要时可采取人工管护及适量补充动物个体以满足游客观赏的需要。这种野生动物园主要存在于非洲和北美。

(3)专类性动物园。专类性动物园是保护和展览某一种或几种特殊的野生动物的园区,如北京的麋鹿苑、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桂林雄虎山庄、北京熊乐园等。还有以观赏鸟类为主的动物园,如鸟类园、孔雀园,以及各类水族馆都属于专类性动物园。(https://www.daowen.com)

(二)动物园的文旅开发

以动物园为载体进行教育工作是现代动物园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动物园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动物园有必要存在的原因。动物园科普教育功能表现在:①动物物种科普教育功能,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动物习性作为物种科普教育的主要内容;②环境教育功能,城市动物园人工模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或以笼养为主,但也局部模拟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动物园环境教育功能的方式不仅在于让游客参观了解动物所栖息的环境构成,更多体现在环境解说系统的建立,使受教者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形成自觉监督检举他人或社会团体破坏环境的行为。了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及发展规律;③生态学及生态道德教育功能,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最好桥梁和纽带就是动物园。动物园在城市组成里扮演着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保护的角色,这是其社会定位。动物园应承担起引导示范的责任,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思想和观念教育,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建立起符合生态型城市建设保护理念的、和谐的、全新的生活方式;④地理学教育功能,在城市动物园中传递我国陆栖动物生态地理群在地理分布上从北到南呈现出一定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和从东到西呈现出一定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野生动物园在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诸多旅游服务部门的发展。许多拥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野生动物和国家公园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肯尼亚在发展中国家中的生态旅游是比较成功的典范,旅游业不仅是肯尼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其最大的国际贸易行业之一。

休闲娱乐是动物园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正因为其具有的休闲娱乐功能,使其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