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在培育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应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使人们认识到应自觉而主动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各企业在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时,应避免对“品牌”的无序竞争。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再向“享乐型”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而文化消费正是属于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高层次消费形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旅游、娱乐等文化消费的需求显著增长,并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以实物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模式向以实物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现代消费模式转变,从义务型消费向自主型消费转变,从单一性消费向多元性消费转变,并由此引发了文化消费支出的大幅度增长。

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文化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化消费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积淀、社会文化氛围和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的价值指向则是观察人们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旅游消费不仅体现为物质消费,从本质上讲更属于文化消费。旅游是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活动,无论是欣赏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对于旅游者来说都是一种审美活动、文化体验活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空间位移打破了日常生活的界限,全面体验到旅游地的生活习俗,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旅游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活动,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消费活动,是人们享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活动。为保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应着重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一)引导居民文化消费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的,经济与文化要实现一体化发展。因此,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

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仅受到收入的影响,而且与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文化素养高的群体对文化消费有着更高的认识,对文化品位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文化消费的能力也更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消费,而且多偏向于知识型和发展型的文化消费。因此,政府在努力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的文化消费观念。同时,倡导居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文化消费,摒弃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行为,促进文化消费的健康持续发展。(www.daowen.com)

(二)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品牌以广大消费者对具体产品的认识为基础,是一种对产品影响力的行为认知。

文化旅游品牌是以高质量和知名度为特征的旅游目的地、企业、产品以及服务为代表的产品系统和认知系统,体现着旅游产品个性及旅游者的高度认同。文化是旅游品牌的价值基础,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不仅来源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同时,文化旅游品牌的培育伴随着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利用,湖南省就是在培育张家界、凤凰古城、南岳衡山等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整合。

通过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战略,既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高度优化。同时,在培育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应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使人们认识到应自觉而主动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各企业在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时,应避免对“品牌”的无序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