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珍珠草、阴阳草、假油树、珠仔草、蓖其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60 cm,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倾卧而后上升;枝具翅状纵棱,上部被一纵列疏短柔毛。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0 mm,宽2~5 mm,顶端圆、钝或急尖而有小尖头,下面灰绿色,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5 mm。花雌雄同株,直径约4 mm。雄花:2~4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约0.5 mm,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长约0.6 mm,顶端钝;雄蕊3,花丝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粉粒长球形,通常具5孔沟,少数具3孔沟、4孔沟、6孔沟,内孔横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约0.5 mm;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长约1mm,边缘膜质,黄白色;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突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蒴果圆球状,直径1~2 mm,红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 mm,橙黄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生于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云梦偶见栽培。图片拍摄于城关镇黄香家电工业园。
【药材名】叶下珠。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
【采收加工】夏季采集全草,去杂质,晒干。(https://www.daowen.com)
【药材性状】主根圆锥形,灰棕色,须根多数。茎直径2~3 mm,老茎多呈灰褐色,有纵皱纹;嫩茎及分枝多呈灰绿色,有纵皱纹及3条狭翅状的脊线。叶互生,在小枝上排成2列,托叶膜质,披针形,叶柄极短,叶片长圆形,长7~18 mm,先端钝或具小尖头,基部常偏斜,全缘,两面近无毛,易脱落。花细小,单性同株,几无梗,生于叶腋,萼片6枚,无花瓣。蒴果扁球形,直径2~2.5 mm,黄棕色或淡棕褐色,表面散生鳞状突起,成熟时6纵裂,无梗。种子淡褐色,三角状卵形,长约1mm,表面有横纹。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微苦、甘,凉。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附方参考】(1)治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叶下珠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
(2)治风火赤眼及夜盲症:在治疗夜盲症时,可用叶下珠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喝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