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梦马兰:药用植物图志

云梦马兰:药用植物图志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Sch.-Bip.的全草或根。用于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上药为成人1日量。治流行性腮腺炎:马兰根二两,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急性传染性肝炎:马兰、连钱草、白茅根、茵陈各一斤,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马兰干全草一两,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日服1次。

【别名】蓑衣莲、鱼鳅串、路边菊、田边菊、鸡儿肠、马兰头、狭叶马兰、多型马兰。

【形态特征】根状茎有匍匐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 cm,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cm,稀达10 cm,宽0.8~2 cm,稀达5 cm,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齿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6~9 mm,长4~5 mm;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 mm,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 mm,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朵,管部长1.5~1.7 mm;舌片浅紫色,长达10 mm,宽1.5~2 mm;管状花长3.5 mm,管部长1.5 mm,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 mm,宽1 mm,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 mm,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产于我国西部、中部、南部、东部各地区。生于林缘、草丛、溪岸、路旁,极常见。云梦常见。图片拍摄于倒店乡大潘村。

【药材名】马兰。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Sch.-Bip.的全草或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柱形,直径2~3 m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冠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胃、大肠经。(https://www.daowen.com)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附方参考】(1)预防流行性感冒:马兰三钱,紫金牛四钱,大青木根、栀子根、金银藤各五钱,水煎服,每日1~2次。上药为成人1日量。大多数人服用,可按人数加量煎服。于此病流行期间连服3~5日。

(2)治流行性腮腺炎:马兰根二两(鲜品三两),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治急性传染性肝炎:马兰、连钱草、白茅根、茵陈各一斤,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服5丸,每日3次,儿童酌减。

(4)治外伤出血:鲜马兰适量,捣烂敷局部。

(5)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马兰干全草一两,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日服1次。20天为一个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