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高20~100 cm。根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秆从生,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宽3~8 mm,叶鞘褐色,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长5~20 cm,宽1~2.5 cm;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成对排列在花序轴上,其中一小穗具较长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较短;花两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而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稃膜质,无毛;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内稃短,第二外稃披针形,与内稃等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 mm;雌蕊1,具较长的花柱,柱头羽毛状。颖果椭圆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方地区。生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沙质草甸、荒漠与海滨。云梦各乡镇均有分布。图片拍摄于伍洛镇湖边村。
【药材名】白茅根。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 cm,直径0.2~0.4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 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甜。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https://www.daowen.com)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附方参考】(1)治尿血:白茅根、车前子各一两,白糖五钱,水煎服。
(2)治乳糜尿:鲜白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个疗程。
(3)治肾炎:白茅根一两,一枝黄花一两,葫芦壳五钱,白酒药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
(4)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服一次。
(5)治劳伤尿血:白茅根、干姜各等份,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6)治鼻血不止:白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