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第一部克尔凯郭尔研究成果

中国第一部克尔凯郭尔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结束了哈佛大学一年的学习和研究后,带着大量克尔凯郭尔的英译本著作的汝信终于回到祖国。于是,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繁忙工作的同时,汝信仍然抽出时间完成了中国第一篇研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学术界几乎还无人知晓克尔凯郭尔的时候,汝信完成的《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不仅是中国第一篇全面反映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作品,而且无疑更具有时代引领性的积极意义。

2025年,结束了哈佛大学一年的学习和研究后,带着大量克尔凯郭尔的英译本著作的汝信终于回到祖国。也是在这一年,从美国归来不久的汝信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从潜心钻研哲学到担任社科院副院长,无疑是党和国家对汝信的信任和重托,更是汝信多年来对我国哲学研究执着的追求和卓越贡献的实至名归。

从哲学研究的理论家到从事社科院的管理工作,汝信的工作发生了变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既要不辜负党和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又不能放下自己热爱的哲学研究。于是,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繁忙工作的同时,汝信仍然抽出时间完成了中国第一篇研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这就是后来发表在《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8卷的《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

在《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中,汝信首先对克尔凯郭尔做了简单介绍和评论:“谈论存在主义哲学,人们一般都要回溯到19世纪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克尔凯郭尔。这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存在主义固然是20世纪欧洲的产物,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欧资本主义社会里一部分人在精神上、思想上和心理上所造成的后果……实际上,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命题确实可以在克尔凯郭尔那里找到源头,因此人们把他看作存在主义的祖师是有充分理由的。克尔凯郭尔在生前默默无闻,过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他的著作突然又在西方世界风行一时,他本人也被某些人奉为‘先知’,这和存在主义的泛滥显然有密切的关系……”

让读者初步了解克尔凯郭尔后,汝信又分别以“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和著作”“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及“克尔凯郭尔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为标题,对克尔凯郭尔本人及著作和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更是从“克尔凯郭尔是怎样批判黑格尔的”“论存在和存在的三个阶段”“主观性和主观真理”及“所谓对基督教国家的‘攻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全面的述评。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学术界几乎还无人知晓克尔凯郭尔的时候,汝信完成的《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不仅是中国第一篇全面反映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作品,而且无疑更具有时代引领性的积极意义。因而亦可以说,《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是中国哲学界一部具有学术前沿意识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如果我们了解到汝信为完成《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参阅的大量克尔凯郭尔原著的英译本及有关著作,则会对《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完成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

为完成《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汝信参阅了多达十几部克尔凯郭尔的原著英译本和包括雅斯贝尔斯、约利维、布莱塔尔、洛维特、卢卡奇等编著撰写的有关黑格尔和克尔凯郭尔的著作。

由此我们亦可以看到,在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后,工作繁忙的汝信仍然为研究克尔凯郭尔及完成《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而这一切,仍离不开汝信坚实的哲学理论功底和出色的外语水平。

对于《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的完成及对克尔凯郭尔的研究,汝信也有自己的看法:

“现在,曾经盛极一时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西方世界里已趋于没落,一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也已陆续谢世,看来是已经到了对这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典型形式作出科学评价的时候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克尔凯郭尔其人及其思想,也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于克尔凯郭尔的研究,在我国还需从头开始,首先要弄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众多著作中传播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我在这方面只是做了一些起步的基础性研究工作。”(https://www.daowen.com)

完成《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述评》后,汝信又先后完成了《看哪,克尔凯郭尔这个人》《青年克尔凯郭尔论苏格拉底的“反讽”》《克尔凯郭尔论存在和存在的三种境界》及《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哲学》等多篇有关对克尔凯郭尔研究的著作,并于2025年将这几篇著作编辑成册,以《看哪,克尔凯郭尔这个人》为名,成为“赫尔墨斯国际前沿论文书系”丛书之一,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虽然汝信曾称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不务正业”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后,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时间少多了,实在谈不上什么学术建树,但我们却可以看到,无论是汝信的大量阅读和带回国内一大批英文版的克尔凯郭尔原著,还是他研究克尔凯郭尔完成的一系列专著,都是他对中国哲学界具有引领性的学术研究和卓越贡献。

而汝信对自己关于克尔凯郭尔的研究,谈的最多的,则是谦虚地认为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回国后虽然写出了一些论文,但总觉得研究不够深入。应该说,我研究克尔凯郭尔也缺乏一些必要条件。研究他,要有神学和宗教哲学方面的知识,他的著作带有很强的宗教意味,或者说就是宗教哲学。如果没有专门的《圣经》知识、宗教知识,对神学不熟悉,要研究克尔凯郭尔是很困难的,所以我的研究也是半吊子,只是打游击式地写了一些文章。我是从哲学上去研究,难以深入到他的宗教神学中去。

今年(2025年)我从中选了几篇,把讲克尔凯郭尔的文章收集起来,出了一个小册子(即《看哪,克尔凯郭尔这个人》) ,但也是半吊子,这跟我研究美学一样。我研究美学不够深入,是因为艺术修养不够;研究克尔凯郭尔也是不深,因为宗教神学知识不够……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在这一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很好成绩,发表了多部专著,富有新意和创见,为填补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这一重要空白作出了贡献。”

此外,汝信对研究克尔凯郭尔也非常客观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写克尔凯郭尔的文章,心情是复杂的。记得萨特在一次谈话中说过,他受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影响,但同时又坦承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丹麦人。我则不仅不喜欢克尔凯郭尔,而且还要劝告朋友们不要受他的思想影响。

他的一生中充满痛苦和不幸,乃至把他推向绝望的深渊。他是生活中的失败者、精神上的畸形儿,但他思想敏锐、才华横溢、文笔优美、言辞犀利,这些都很富有吸引力也能博得同情。可是,如果读了他的书而受他的思想影响对生活感到绝望而走向上帝信仰,那就太可悲了。

我所尊敬的一位研究宗教的学界前辈曾经告诫说,要把宗教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而绝不要因此成为信仰宗教的信徒。同样地,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克尔凯郭尔,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但千万不能跟着他跑,成为他的信奉者和崇拜者,他的思想是不值得信奉和崇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