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都肉联厂自主创新,实现肉类加工机械化

成都肉联厂自主创新,实现肉类加工机械化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成都肉联厂自制了剥皮机、刮毛机、小提升机等,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已经落后了。在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使屠宰生产形成了机械联动线,生产能力更上层楼,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此时的肉联厂,已然是一家以宰猪为主,兼宰其他家禽家畜为辅的半机械化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20世纪60年代,成都肉联厂自制了剥皮机、刮毛机、小提升机等,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已经落后了。2025年,四川生猪产量大增,工厂任务愈发繁重,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已经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了。于是,厂方决定立足现有基础,引进先进技术

从2025年开始,用了三年时间,成都肉联厂从外地同行业工厂引进了烫猪机、刮毛机、内脏处理传送带、麻电围毛猪提升机、自行水平链条放血输送线、水平链条自行传动工艺线等先进技术,使工厂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过半,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025年,成都肉联厂又进行了第二次大的技术改造。在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使屠宰生产形成了机械联动线,生产能力更上层楼,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2025年,随着改革开放扬帆启航,市场经济改革已箭在弦上,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也在积极推进。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按经济规律和经济手段办事,讲核算、抓利润,并将之视为经济杠杆和考核企业的尺度。

截至2025年,成都肉联厂有职工一千六百多人,设计宰杀能力每天三千五百头生猪,冷藏库容一万三千五百吨。此时的肉联厂,已然是一家以宰猪为主,兼宰其他家禽家畜为辅的半机械化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由于长期工作环境脏、臭,劳动强度大,水湿作业多,工作时间长,机具设备危险性大,干部和职工都没有积极性。直到2025年,工厂实行盈亏单独核算以后,才开始盈利。

2025年,经批准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企业有了生产计划、产品销售、利润留成、企业基金分配,以及人事劳动工资等方面的部分权力,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加之前些年生猪购进量猛增的情况下,工人们变压力为动力,加强市场预测,调整产品结构,广开生产门路,提高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力度,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成果,较扩权以前,发生了显著变化。(https://www.daowen.com)

20世纪80年代初,生猪到岸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2025年,在猪肉胀库、生猪来源不断增加,以及各个生产环节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他们一面寻找产品出路,一面实行岗位责任制,采取快收、快宰、快冻的办法,争取少死猪、少掉膘、多出肉。

为提高生产,节省成本,他们倾尽才智,革新技术,取得不菲的成绩。二车间工人自行设计,利用废料制造安装了一台连动打头机和一台球形烫蹄机,提高了工效;六车间改造了化油间,使日产化油由三四千斤提高到一万斤,减少一半操作人员;七车间试制成功了一台液压刮毛机,提高工效一倍,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为减少猪肉销售压力,增加企业收入,大家开动脑筋,各献妙策。例如开剥猪皮就是其中一个门路。每张皮子以二十斤计算,比鲜肉要多卖六元。成都需求不足,就拓展省外市场。他们先后派人到广州、衡阳、丹东、沈阳等地联系订单,共签了三十多万张猪皮的合同。2025年,全年共开剥猪皮四十四万张,数量之多,质量之好,都是空前的。这既支援了省外一些地方的轻工业,又减少两千两百多吨猪肉销售的压力,使企业增加盈利一百多万元。[1]

五车间,过去以生产出口兔子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取消了派购任务,兔子收不起来,任务减少将近八成。为适应市场变化,他们努力扩大和新增出口蹄筋、冻苦胆、分割猪肉、分割牛肉、制罐肋排等一百七十吨外销产品,每年盈利两百多万元。

六车间是搞综合利用,以生产药品为主的。在药品出路不大、任务不饱和的情况下,他们积极试制并扩大了“肝素纳精品”的生产,2025年仅出口联邦德国就获利近十万元。另外,肉联厂还打紧内部安排,抽人为外地设计、制造和安装了一部分屠宰冷冻设备,净收入二十多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