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国家与哲学在管理社会中的力量变化及相互作用第一,我们以国家和哲学关系为出发点来分析国家哲学,在国家与哲学这两个变量的二级关系中来解释中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只有中间一段实线部分才是体现文明社会中国家与哲学的曲线。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五、国家和哲学之作用关系的逻辑分析

对于国家和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观察国家和哲学关系,就会看到,哲学对国家控制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国家和哲学力量此消彼长的历程。国家哲学,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控制形式,国家与哲学力量变化的一个阶段的形态,当然也是最适应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国家哲学具有宪法意志,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制着整个国家行为。

我们现在正在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路上,江泽民曾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现状与不足,也知道最终目标指向之所在,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如何走?这条道路内在地按什么规律运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这些问题存在着讨论的可能空间和其可行性意义。因此,本文就试图借用一个坐标图(图2)为分析框架,来尝试具体讨论一下国家和哲学之作用关系问题。

img3

图2 国家与哲学在管理社会中的力量变化及相互作用(www.daowen.com)

第一,我们以国家和哲学关系为出发点来分析国家哲学,在国家与哲学这两个变量的二级关系中来解释中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马克思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9]。图2中的90度弧线GF正是一个国家与哲学共同作用下控制力的弧线。我们假定,在此弧线的每一点上,都实现了成功的秩序控制,而在弧线内的每一点,都未充分实现成功的控制;离弧线越远,离原点O越近,则控制力越弱。因此,从理论上讲,本图可以涵盖任何通过国家与哲学力量不同组合的控制形态。

第二,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从前面的分析已经知道,在一般意义上,国家力量先于、高于哲学。因此,GF弧线下半部分,即国家力量超过哲学部分,不可能为文明社会,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文明社会也并不意味着哲学绝对地压倒国家力量,它强调的是在市民社会力量占优势情况下两者良性地互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说:"国家的各种规定的实质并不在于这些规定是国家的规定,而在于这些规定在其最抽象的形式中可以被看做逻辑形而上学的规定"[10]。因此,GF弧线上半部中,国家力量过于弱小部分亦用虚线表示。只有中间一段实线部分才是体现文明社会中国家与哲学的曲线。

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与哲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传统中国社会管理模式在一般意义上都是国家的价值高于哲学,在图中我们用A点表示。改革开放后,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社会管理模式由国家力量为主向哲学力量为主模式转型,即从A点向C点转移。我们正在进行的历程是从A点到C点的改革,虽然在我们现在的控制模式中国家仍占主导地位,但相比改革之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通往富强、民主、文明的改革之路当中,随着国家自觉不自觉的放权让利过程,在管理模式中,国家权威与控制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弱;另一方面,随着市民社会力量的增强,哲学力量有一定程度增强,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国家,发展十分有限。从量上看,哲学力量增量要小于国家力量的减量。这样,整个社会控制力在总量上减少了,所以我们感觉到整个社会秩序相对于改革之前稳定性差了。图2中表明,整个社会管理模式就落在了B点上。我们知道,从A点到B点的变化过程,是经过了30年的渐进改革路程,在图2中以AB曲线这条实线来表示这一段已走过的改革路程。

第四,目前我们的立足在B点上,这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改革的目标在C点上,且最终为走向G点打下基础。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是消灭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说:"不是思想适应于国家的本性,而是国家适应于现成的思想"[11]。我们暂且不讨论从C到G点怎么办的问题,这很可能有许多不定因素,现来分析从B到C这条路会如何走?当代中国的经验证明,这不是一个可以主观臆断的问题,首先,国家控制力的减弱相对容易,这只需要国家力量退出这一步骤即可,在短时间内可以办到。但另一方面,市民社会力量的培养却非朝夕之功,这既牵涉制度的转变,哲学意识的培养,亦与文化的沉淀相关,特别是在封建文化影响较深的我国,现阶段即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削弱国家力量,集中资源培育市民社会力量,也不能即刻达到C点。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国家控制力大幅度下降,同时市民社会力量短期内只能有限上升,从总量上社会控制力大幅下降。如图2所示即落在了D点。可以看出的是,D点的控制力是相当弱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很可能处于动荡与失控的危险之中。社会环境中的限定条件将呈现大量的不确定性,社会将往何处发展也将呈巨大的不可预测性。一旦出现动荡,社会将无可避免地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一个理性社会所不愿看到的结果。如果我们按BC曲线前进,可以看出:首先,这是一条长期渐进之路,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已走过的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只要坚定不移地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必将实现目标。其次,由于走了这条道路,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控制力都处于相对不尽完善境地,大约在E点会出现一个控制力的谷底。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段转型过程中,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秩序会有一定程度的紊乱。这也许是民主改革无可避免的代价。但我们这样可以乐观地看出,只要坚持以正确的国家哲学为指导不变,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基本上可以被限定在社会可以容忍、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社会无法容忍的无序状况。而且,随着社会趋于良性发展态势,将逐渐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信仰控制模式下实现新的完善的社会控制。这首先因为我们已经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分析和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其次,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渐进改革的战略不会变。无论是对以往错误的反思,还是对苏联东欧改革的教训和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的总结,抑或出于对我们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应该更加加大力度始终坚持的正确对待哲学社会科学方针的考虑,都认同了渐进改革的思路。再次,坚决奉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共产党权威无可替代,这意味着国家大政方针可以基本一以贯之地推行下去,在大方向上不会出现朝令夕改、朝秦暮楚的情况。这些决定性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推进我们进行AB曲线进程的力量与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我们的未来将沿着AB曲线的轨迹继续前进,ABC弧线这条渐进道路在现实的限定条件下具有相对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