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未成年人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与便利性

未成年人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与便利性

更新时间:2025-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未成年人来说,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应为未成年人创造条件,像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样,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让未成年人能够轻松走进图书馆;二是要为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图书馆内的各种功能设施,包括特藏书库、所有的服务窗口等,都应当向未成年人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电子阅览、普通借阅、参观讲解等服务。

李彩标(兰溪市图书馆 浙江兰溪 321100

摘要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定位,以及重视图书馆的开放性、吸引性、趣味性、规律性和自身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未成年人 思想教育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重视和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不仅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主办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职责。在新时期,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新课题,笔者试就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谈点陋见,以求教于同行。

题一: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定位问题

一般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构成了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人生教育的全部。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在未成年人的教育实践中,既不是那种包括咿呀学语、吃饭穿衣等在内的家庭教育,又不属于那种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学校教育,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只能扮演社会教育的角色,应当归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而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其社会教育又来自于多个方面,如:来自共青团、少先队的教育;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的教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等场所的教育,等等。显而易见,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这也是其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正确定位,将使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中能更好地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能促进图书馆有关活动的开展和功能的发挥。那种将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定位定得过高或过低、作用过分夸大或无视的观点与做法都是片面的,都将不利于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题二:未成年人的特点与图书馆的“四性”问题

1.切实把握未成年人的特点

未成年人的特点是什么?好奇心、好胜心、活泼好动、可塑性极强、接受新事物快等等,这都应当是未成年人的特点。图书馆之所以要把握未成年人的特点,这恐怕与图书馆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安排,有关活动的组织开展等不无关系。因为未成年人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与成年读者相比,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图书馆在组织安排或开放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活动时间、活动方法与活动内容等方面,都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未成年人的需求,使他们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丰富知识,受到教育。

2.重视图书馆的“四性”

所谓图书馆的“四性”,是指在未成年人的教育实践中,图书馆需要重视并坚持的开放性、吸引性、趣味性与规律性。

2.1开放性

开放性是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接受教育与陶冶情操的前提。对未成年人来说,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应为未成年人创造条件,像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样,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让未成年人能够轻松走进图书馆;二是要为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图书馆内的各种功能设施,包括特藏书库、所有的服务窗口等,都应当向未成年人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电子阅览、普通借阅、参观讲解等服务。如兰溪市图书馆近年来每年都要组织市区的中、小学校学生前来图书馆参观各种展览以及图书馆的服务设施,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或图书馆员的引导、演示等,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2.2吸引性(https://www.daowen.com)

应当说,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通过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来实现的。假若图书馆对未成年人无任何吸引力,未成年人平常又不愿或者很少走进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图书馆要在“吸”与“引”两个字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比如,外观别致、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标志性的图书馆建筑,清幽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馆藏,综合功能的设置,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操作应用,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文明借阅,优良服务,各种展览、读者活动的开展等,都将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吸引力,而事实上只要能把未成年人“吸”到图书馆里来,除了显示图书馆的魅力之所在外,还为其发挥教育功能提供了前提,这是其一;其二,要在“引”字上下深功夫。未成年人前来利用图书馆,多数人对公共图书馆的方方面面既新鲜又陌生,此时就需要我们的图书馆员做好引导工作,要通过我们热情、耐心、仔细的引导和讲解,通过我们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未成年人对图书馆的有关方面情况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有所吸引、产生兴趣,以利于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更轻松地利用图书馆,受益于图书馆。如兰溪市图书馆近几年来充分利用展厅、报告厅等场地优势,通过组织“毛泽东遗物展”、“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展”、“血染的丰碑展”等大型展览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其中仅市区中、小学生就先后有10多万人次走进图书馆接受教育;此外,环境幽雅的少儿阅览室,管理规范的电子阅览室等也同样深深吸引着广大未成年人,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之时,由于前来阅览的小读者多,常常是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总之,吸引是关键,公共图书馆只要功夫到家,那么,其丰富多彩的、具有特色的活动定能吸引未成年人的“眼球”。

2.3趣味性

现实中,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趣味性基础之上的。所谓趣味性,是指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所提供的那些轻松活泼、健康有益,并带有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服务活动,如引导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集掌握有关文献信息,组织开展少儿摄影、书画作品、图案手工拼装比赛,以及普通话比赛,故事大王、少儿读书园地、优秀小读者评比等等,这类活动既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翻版,又深深地吸引着未成年人,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并为他们带来身心快乐。需要指出,带有趣味性的活动对未成年人来讲,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而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也正是通过这些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之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素质,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

2.4规律性

所谓规律性,这里特指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时间规律。一般来讲,未成年人自上幼儿园始,至上小学、上初中,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读书学习、接受学校教育上,因而前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时间只能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当然,平时由学校组织的前往公共图书馆参观展览或联谊活动等,则又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了解并掌握未成年人前来图书馆活动的时间规律,这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更主要的是图书馆还可突出重点,科学安排活动计划,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服务活动。

题三:加强自身建设与注重实效问题

1.认识到位,重在建设

未成年人是公共图书馆的特殊读者,他们在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其讲话行动、兴趣爱好、性格脾气、各种需求等与成年读者差距较大,在服务活动与管理中,图书馆可能要付出更多,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麻烦,对此,图书馆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首先,认识上要到位,要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与义务,要在全馆上下形成一种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服务尽责任、献爱心的共识;其次,注重图书馆的“硬件”、“软件”与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加强阵地建设,配置相应设备设施,制订活动工作计划,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等,为未成年人前来图书馆活动创造条件,使图书馆成为未成年人的精神园地和自己的家。

2.营造环境,创新服务

前已提及,优美舒适的图书馆阅读与活动环境,以及文明、热情的服务,对未成年人来说将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因此,图书馆要在营造环境、创新服务方面下深功夫。如兰溪市图书馆根据新馆内部环境美化的需要,在有关部位配挂了不少上档次的书画作品和警句、名言匾牌,设立了以兰溪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乡贤壁”,在每个楼层摆放了一些人物雕塑作品,开设了叶庆文雕塑艺术馆等,在整个馆内营造起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氛围。此外,少儿阅览室内的书架、阅览架、阅览桌凳,以及环境美化、室内布置等,均别出心裁,令前来参加阅读活动的小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在创新服务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以自己优质、文明的服务与专业服务技能来影响、引导、指导未成年读者。图书馆员的言传身教及其表率行为,将会在未成年人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为他们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3.以人为本,讲求实效

坚持以人为本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图书馆的所有工作皆应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宗旨,而对未成年读者来说亦应坚持这一'宗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还要讲求实效。比如,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导或引导,使中、小学生学会怎样利用目录卡片或文献信息查询系统搜索、查询图书馆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料,知道并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怎样爱护图书及其他公物,在图书馆怎样保持安静、不喧哗,如何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与社会公德等等。总之,公共图书馆通过组织活动,充分调动馆内的资源优势,使未成年人在图书馆寓教于乐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受到熏陶与启迪,以求得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培养与教育之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4—3—23

(原载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