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伊拉克战争中的中美对抗

伊拉克战争中的中美对抗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美发动伊战同声说“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事实上是“一超多强”对弈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事实上却遭到法、德、俄、中等多数大国在安理会上同声说“不”。由此,不仅挫败了美国强加于安理会发动对伊战争的企图,而且尤其向美国表明世界并不是它“领导”下的单极世界。从美利坚发动侵略伊拉克战争之时起,其国际地位开始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小布什政府在对伊战争问题上对联合国安理会持的正是这一立场。

伊拉克战争中的中美对抗

二 对美发动伊战同声说“不”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事实上是“一超多强”对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现为,美国一方企图通过这种形式把华盛顿政治意图强加于安理会的其他大国。这就有如赵高通过指鹿为马的形式把其篡权的意志强加于秦二世胡亥一样。只是当时在形式上表现为所谓“指鹿为马”而已。但事实上却遭到法、德、俄、中等多数大国在安理会上同声说“不”。这正是美国欲构筑单极的重要反映。

由此,人们知道,美国挑起伊拉克战争之时,正值其声誉及国际政治影响力表面上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之际。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体现和代表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小布什入主白宫,并开始推行以构筑“新罗马帝国”为国家战略新目标的大战略、新政策。正是因为此,小布什企图以联合国的名义对伊动武。但出乎美国所料,安理会多数国家未接受华盛顿提出的对伊动武的说辞。由此,不仅挫败了美国强加于安理会发动对伊战争的企图,而且尤其向美国表明世界并不是它“领导”下的单极世界。但尽管这样,即使撇开联合国,小布什也要打一场伊拉克战争,以为构建“新罗马帝国”而战。

回顾小布什白宫的八年,前后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为其第一任期,即2001—2004年年末。第二阶段,即从2005—2008年年末第二任期的终了。在其入主白宫的第一阶段中,小布什为构筑“新罗马帝国”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一超多强”间的角逐由此前的隐蔽与迂回形式而走向直接与公开,正是从这场战争开始的。

从美利坚发动侵略伊拉克战争之时起,其国际地位开始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也正好应了那句盛极而衰的老话!但这种衰落,主要表现在“一超”在国际政治中奉行单边主义而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众所周知,小布什入主白宫之际,正当21世纪的大门启开之时。从美国来讲,正是小布什把美国带进了新的世纪。从施政的做法讲,共和党政府很傻,敢于创业,勇于干大事儿;民主党政府则勤于守业,其总是沿着共和党政府开创的路子略作修正而前行,或被迫无奈而前行。克林顿对于老布什和奥巴马对于小布什,概莫能外。

小布什想干点大事儿的主要表现就是:推出构建“新罗马帝国”的战略。在美国的硬国力处于其历史上鼎盛之时,小布什如此雄心勃勃,显然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里根。他把里根看做自己的楷模。二是老布什。他把其父执政期间自认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袖”的见解,也就是说,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已经确立的见解,作为其施政的基本依据,且谋求更上一层楼。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他把这一政治派别提出的构筑“新罗马帝国”的构想,作为超越其父即更上一层楼的战略奋斗目标,并付诸实施。

在“一超多强”形成的背景下,小布什企图构建“新罗马帝国”的战略,就是将包括“多强”在内的整个世界置于美国的星条旗下,且比古罗马帝国时代所号令的欧洲及地中海周边那个天下要广大许多。但形势比人强。可以看到,由于冷战的结束,国际大环境的改观,恰恰正是在这一点关乎各国国家利益的大目标上,美国便与其他大国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而说一千道一万,这是其他大国,尤其是欧亚大陆的欧洲、俄罗斯、中国等,对于强加于他国头上的“新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于是“一超多强”间的另一场争斗则不可避免地围绕对伊拉克的战争展开了。

人们看到,为构筑“新罗马帝国”,华盛顿经过精心选择,而把声名狼藉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作为攻打的战略突破口,并企图以联合国名义,名正言顺地发动对伊战争。而发动战争的具体借口有二。其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拉登的“基地”组织有联系。而正是在第一点,即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当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伊进行核查的1441号决议,以便对伊拉克进行有理有据的核查。为此,联合国相关组织对伊拉克一切可疑之处查了个底朝天,以便找到对伊开战还是排除对之进行战争的充分依据。但是,就在核查进行的过程中,美国仍然在设定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前提下,要挟联合国对伊开战,而英国日本则站在美国一边。相反,法德俄中坚决站在维护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立场上坚持进行核查,以查个水落石出。就这样,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中便形成了立场对立的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其实质是把联合国当成自己推行强权政治和构筑“新罗马帝国”的工具;第二种意见则旨在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及其国际权威。可以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正是这场角逐直接与间接地导致“一超”与“多强”,其中,主要与欧洲、俄罗斯、中国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且进一步公开化,表面化。想当初,针对老布什提出的“新大西洋主义”,为了维护欧洲的地区利益,密特朗与科尔奋起而与老布什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这一回,又是欧洲政治家的希拉克和施罗德,为维护联合国的原则而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反对美国企图构筑“新罗马帝国”的第一线,反对美国将其皇权强加于他们所代表的欧洲以及整个世界,并由此使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这不啻使华盛顿出乎意料,大失所望。然而,这才是“一超多强”之争的真正现实。

回过头来看,以美国、英国、日本三国为一方与以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四国为另一方,彼此围绕联合国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而展开的针锋相对的斗争,而四国一方坚持原则并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在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上是一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想见,如果当时的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的领导人对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颐指气使麻木不仁,不作反应,任美国胡来的话,那划时代的壮举也就变成了划时代的历史大笑话了!(www.daowen.com)

其划时代的意义主要在于:

首先,这场斗争表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并不如美国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由于其为唯一“超级大国”,而“一超”=单极,美国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全世界的领袖了。而现实世界则是一个由“一超多强”构成的多极世界。既然如此,既然世界各国,主要是“一超多强”中的“多强”不属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各行省,世界就应该按联合国的规矩办事,尤其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然而恰恰相反,美国就是要以“世界领袖”自居,偏偏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且把他国看成是任其摆布的“阿斗”。小布什政府在对伊战争问题上对联合国安理会持的正是这一立场。美联社2009年1 1月28日发自伦敦一则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正揭示了这一点。

杰里米·格林斯托克,1998—2003年为英国驻联合国大使且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又为英国驻伊拉克特别代表,作为站在美国一方的英国大使,当之无愧为确知美方发动对伊战争意图的权威人士和现场见证人。据载,这位英国外交官是年11月27日就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内幕披露的主要观点,一是“王八吃秤砣”,美国铁了心要打伊拉克,故其对联合国,对该组织达成对伊战争的决议,持无所谓态度,而且很不耐烦。格林斯托克说,布什总统对达成联合国决议没有真正兴趣。而战争的正式准备早在2002年年初已经开始,而且势头根本无法停止。又说,2003年年初,外交人员努力试图通过联合国批准动武的决议时,布什的主要助手变得很不耐烦,批评上述进程造成不必要的分心。二是美国对英国的意见同样不感兴趣,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格林斯托克称,布什身边的人对国际上的努力不甚关心,拒绝推迟2003年3月的进攻计划。就连布莱尔也无法说服布什,只赢得两周的时间。他进而说:“美国对英国的努力没有给予主动的支持,而且看起来已经做好不管英国决定怎么做都要发动战争的准备。”

其次,在这个世界上,虽说美国的综合实力最强,国际政治影响力最大,但它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当其蓄谋一意孤行而超过一定限度时,也定会遇到其他大国及各国人民的反对而到处碰壁,自取其辱。美国对伊战争问题上欲借联合国之名而妄图玩弄其他国家于股掌中的行径必会遭到有力抵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此不赘述。

最后,美国不顾联合国的反对,一意孤行,最终悍然发动侵略伊拉克战争,搅得周天寒战,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美国把联合国撇在一边,悍然发动侵略战争,遭到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的共同反对与抵制,因之几乎导致联合国内部的对立与分裂、北约内部的对立与分裂、欧盟内部的公开对立与分裂。当时曾经有人建议将联合总部迁离美国而迁至日内瓦。

正因为美国为构建“新罗马帝国”而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将世界推向几近分裂的边缘,从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其中尤其遭到美国人所称的“老欧洲”人的群起而反对,使美国的声誉扫地,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当代,一个在政治上信誉扫地的美国,尽管力大无穷,但谈何单极世界,奢谈什么“新罗马帝国”!

总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当把事情做过了头时,就必然会走向反面。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小布什政府发动的对伊战争即为一例。应当说小布什及其政府阁员与幕僚,论大脑,个个聪明绝顶,但从其对伊战争及战略图谋看,人们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语来概述,恰有几分相似之处。君不见,小布什第一届政府不遗余力地打伊拉克战争,不仅使其构建“新罗马帝国”的企图有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把美国整得苦不堪言,并让美国人在全世界面前出尽了丑、丢尽了人。这一点在伊拉克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或许因为如此,小布什第二届政府伊始,不甘就此罢休,而为挽回颓势,还是通过施展新的招法,又一次把“一超多强”的竞争推向新的阶段提供了新的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