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里根的强硬外交政策和太空战略防御计划

里根的强硬外交政策和太空战略防御计划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里根推行“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为主要内容的对苏战略总方针,提出“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推行强硬外交政策。1983年3月23日,里根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首次公开提出太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在演说中展示了一些卫星图片和图表,宣称苏联战略核威慑力量“已大大超过美国”。里根战略的特点:①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里根的强硬外交政策和太空战略防御计划

1981年1月,共和党人罗伯特·威尔逊·里根入主白宫,就任美国第40届总统。里根上台时,正是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为糟糕的年代,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问题丛生和失去信心的年代”。第一,美国国内经济处于持续衰退之中。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失业人数达到500万,工资的增长赶不上物价的上涨。第二,国家威信下降,国人对前途表现悲观。民意测验表明,美国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甚至表示讨厌。在美国流行一种新的失败主义的论调:“我们国内问题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必须学会在似乎无穷无尽的不断循环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状况下生活。”[15]第三,在与苏联军备竞赛中,美国国防经费增长缓慢,军事力量丧失了对苏联的绝对优势,在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些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它在国际上发挥作用。正如里根在1980年2月的一次地方选举中感慨地说,如今美国产生了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不能不算是一件悲伤的事情。里根作为一个坚定的反共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情节和超越现实的战略构想。他相信美国有能力利用苏联的弱点来破坏它的体制。为此,里根推行“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为主要内容的对苏战略总方针,提出“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推行强硬外交政策。里根把遏制苏联的扩张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根本任务,主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对苏联进行遏制。

美国的外交政策调整具体表现为:

1.地缘政治上,围堵苏联,以压促变

里根政府明确放弃20世纪70年代那套通过缓和来钳制苏联的政策,而是全面施加压力以促使苏联让步进而发生演变。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公开声称,促使苏联、东欧制度发生和平演变是美国的“义务”,为此美国制定了详细的心理作战计划,利用“美国之音”“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等宣传工具,向古巴、东欧和苏联地区宣扬美国的价值观,推销美式民主,诋毁苏联社会制度。里根政府还宣称美国利益遍及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争夺,并组建堵截苏联的战略防线:在中东热点关键地区,美国同埃及、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达成防止苏联扩张的“战略一致”;在亚洲同中国签署“八·一七”公报,维持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调整同西欧、日本等盟国的关系,协调对苏政策。

2.军事上,大力扩充军备,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战略优势

里根上台后,决心打破美苏之间在军事方面的相对均衡局面,采取坚决措施谋求对苏优势,为此里根政府一方面大幅增加军费,发展常规力量。[16]另一方面改变核战略思想,放弃“相互确保摧毁”的保守遏制战略,大力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对苏联采取战略进攻。1983年3月23日,里根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首次公开提出太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在演说中展示了一些卫星图片和图表,宣称苏联战略核威慑力量“已大大超过美国”。他表示美国应进一步发展和加强战略进攻性武器,同时要加强研制和部署空间时代的超级武器,建立有效的战略防御体系,以便在苏联导弹一旦进攻美国,能进行层层拦截,予以彻底摧毁。此方案一出就在国内外引起一片哗然。国内反对派认为这一计划极不现实,专业人士也对其可行性及美国的财政支持能力表示怀疑。国际社会除了日本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表示支持,普遍担心此计划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里根出台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意图:①打破美苏核均势,抢占太空控制权;②通过军备竞赛的升级,消耗苏联的经济资源,从经济上拖垮苏联;③以开发宇宙为契机,以星球大战计划为核心,构筑美国的高技术优势。星球大战计划在国际社会掀起了高科技发展的新浪潮。欧洲、日本、苏联很快作出反应,纷纷提出自己的高科技发展计划。西欧提出“尤里卡”计划,加强西欧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日本、苏联也加强其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方面的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计划开启了冷战结束的历程,苏联在这次太空竞赛中不得不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军工领域,从而加剧了国民经济的失衡。而美国在这次对抗中重新获得对苏战略优势,同时也付出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代价,直到克林顿时代才得以消除。(www.daowen.com)

3.经济上,全面开展经济战

里根政府认为如果苏联无法从西方得到资金和技术,它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1981年5月9日,美国国务卿黑格正式宣布美国将在限制与互惠的基础发展同苏联的关系。次年5月9日,里根在尤里卡学院的讲话中再次明确了这一政策,表示决不能让苏联从西方获得可以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也不能扶植苏联的经济。除了限制、取消同苏联的经贸关系外,里根政府还把美苏之间本属正常的经贸往来作为向苏联施加压力的工具和手段,提出“连环套”策略,“即无论与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问题,都应把苏联在全世界的如何行事考虑在内,然后做出决定”。[17]试图依靠经济、贸易进而在人员交流等多重手段从全球范围内全面遏制苏联。

4.提出“里根主义”,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20世纪70年代,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进而全球战略收缩之机,打着“缓和”的旗号在第三世界扩张,并抢占了一系列战略要地,使自己在美国的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然而随着苏联全球进攻战略的扩张,其经济、军事后继无力的弱点也愈发严重。在此情况下,里根在1986年3月14日题为《自由、地区安全和全球和平》的咨文中,首次提出美国准备用经济、军事和技术援助等手段,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遏制它的扩张主义,把它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推回去。美国政府推行“里根主义”的重要手段是“低烈度战争”。所谓“低烈度战争”,指在避免美苏直接发生军事冲突,引发核战争的情况下,依靠政治颠覆、扶植代理人、渗透和反暴动等手段,将战争维持在一定规模和低烈度水平的镇压第三世界人民革命的特种战争。[18]里根政府试图通过这一战略,达到抑制苏联扩张,又能镇压第三世界革命,同时避免同苏联直接对抗的多重目的。

里根战略的特点:①鲜明的意识形态性。里根否认尼克松多级世界的看法,把整个国际秩序看作是美国与苏联为基础的两级体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归结为美苏两家或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基于这种分析来确定美国的敌人和朋友。里根把美苏关系置于势不两立的严重对抗之中,坚决主张对苏遏制。②明显的进攻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武装入侵格林纳达,以及在中美洲和中东经常派出航母混合舰队大肆炫耀武力。③理想主义。里根是在战后美国民族情绪最消沉、国际威望最低的情况下上台的。里根上台后再内外政策上表现出的强硬与果敢,极大地振奋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对于恢复美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④灵活机动的现实主义。里根虽然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思想意识,观察问题往往从“意识形态”出发,但在采取行动时比较谨慎,尤其是在外交领域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和现实主义,被认为是具有既保守又讲现实的双重性格,是个“现实主义的保守派”。尤其是在其第二任期内,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里根在对苏政策讲话和国情咨文中都高举“谈判”“对话”的旗帜,不再提苏联是“万恶之源”类似的讲话了。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里根排除政府和国会中亲台势力的阻挠,在对华关系上走出了重要的两步:签署“八·一七”联合公报;放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额,实现访华。

里根是在战后美国民众情绪最消沉、国际威望最低的情况下上台的。其在内外政策上表现出来的强硬与果敢,极大地振奋了美国的民族精神。正如前国务卿黑格在198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说,“对于恢复美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复兴美国的经济和发动重建美国军事力量的进程,里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面对里根政府强硬的对苏政策,苏联在开始一段时间也是毫不相让,针锋相对。美苏在政治上、军事上、意识形态、经济和第三世界等诸多领域进行了遏制与反遏制的尖锐斗争。美苏关系在里根第一任期进入全面对抗的冷战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