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上的齐桓公和尊王攘夷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齐桓公和尊王攘夷的意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齐桓公“尊王攘夷”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三天后,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于是管仲建议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周王派人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齐桓公一死,他的其他五个儿子抢夺君位,迫使太子昭外逃。齐桓公的尸体五六十天无人过问,以至于生蛆。

中国历史上的齐桓公和尊王攘夷的意义

20 齐桓公“尊王攘夷”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了管仲的拦截。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一见得手,急令众将士飞驰离去,背后传来一片哭喊声。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哪里知道,其实公子小白并未死,他见管仲领兵赶到,早已心存戒备,管仲那一箭正巧射在他束衣用的带钩上,小白急中生智,诈死躺下。此举不仅骗过了管仲,连鲍叔牙也信以为真。等管仲等人走远后,小白缓缓从车上抬起身来。为防备他们再来,鲍叔牙将计就计,让大队人马举哀缓行,又将公子小白藏进后面小车中,直奔齐国而去。

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zī),小白已经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huán)公。齐桓公即位以后,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

“是他?不行,我那一箭之仇还没报呢。你只管杀了管仲,我让你做宰相。”鲍叔牙说:“如果主公仅想治理齐国,有我足矣;如果想成就一代霸业,则非管仲不可。他原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如果他成了主公您的臣子,就会去射主公您的敌人。”

鲍叔牙的话打动了齐桓公,于是他派人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齐桓公隆重地迎接管仲回国,并向他齐桓公请教治国方略。(www.daowen.com)

三天后,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囚徒变相国,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拘一格起用人才的典范。管仲也忠心耿耿地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强盛起来。

齐桓公一心想当诸侯的霸主,做了霸主就能够发号施令,别的诸侯就得向他进贡,听他的指挥。于是管仲建议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其实就是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在首止会集诸侯国君,与周天子盟誓,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在葵丘会盟。周王派人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攘夷”,就是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公元前664年,山戎略燕,齐军救燕。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xínɡ),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摧毁邢国都城的狄兵,并为邢国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又大举攻卫,卫懿(yì)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多次北侵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到公元前655年,齐国联合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楚国也表示愿意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齐国指挥,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国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

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又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了。齐桓公一死,他的其他五个儿子抢夺君位,迫使太子昭外逃。齐桓公的尸体五六十天无人过问,以至于生蛆。齐国的内乱,导致齐国的霸主地位就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