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的分类】
社会福利
福利国家包括四种: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府统制(statism)、社会主义(socialism)和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这就形成了很多政治学家爱用的四格图(如上图所示)。
自由放任(来自法语,意思是“任其自然”)体制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企业,以福利计划形式出现的再分配也相当少。这些国家都是亚当·斯密的追随者,他认为任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会降低增长并最终减少繁荣。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概括了这种方法:“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的成败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营的情况,政府无权干预这个自然过程。
福利国家也没有什么工业企业,但要通过财富的再分配来帮助那些景况较差的人。以“社会民主主义”闻名的西北欧福利国家通过健康保险、儿童照料、工作培训以及退休基金等形式为国民提供一个“从摇篮到墓地”的照顾。为了支付这些开支,它们征收世界上最高的税收——例如,瑞士和丹麦的税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尽管如此,它们的企业几乎全都是私有的并按资本家的方式来经营。
政府统制是一个早于自由放任的古老体制。在该体制中,国家(指全国性政府)是头号资本家。拥有并经营许多主要企业。然而,它一点也不提供福利救济。政府统制开始于法国国王为了法国的财产和权力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来监督企业。政府统制,有时用法语称为国有论,包括国家对铁路、钢铁、银行、石油和其他大企业的所有权。中小企业都还留在私人手里。政府统制曾一度在欧洲的多数国家流行过,但主要在拉丁美洲扎下根来,巴西和墨西哥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本官僚对经济的监督让有些人认为它是政府统制的,即使那里并没有政府所有权。很多发展中国家追随这种模式,因为它们认为只有政府才有资金、办法和创建新企业的能力。但经济成效说明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因为它们是由官僚运营的而且缺乏竞争,它们经常亏本经营而不得不依靠国家财政的资助。阿根廷和智利的政府统制体系在对国有公司实行私有化后开始变得繁荣起来。(https://www.daowen.com)
社会主义体制既实行国家所有又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
在实际操作当中,各国政府倾向于把上述四种体制的因素结合起来。就连基本实行自由放任的美国也有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和福利措施。即使是共产主义的中国和越南,在他们的经济中也有私人的成分。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国家经常改变它们的组合。今天,我们看到在解体后的苏联以及法国、拉丁美洲存在着一股脱离国有企业的转型运动。像瑞典这样实行广泛福利的国家,已经感觉到过于慷慨的福利和过高的税收造成的困境了。
┈┈┈┈┈┈┈┈┈┈┈┈┈┈┈┈┈┈┈┈┈┈┈┈┈┈┈┈┈┈┈┈┈┈┈┈┈
(原文出自[美]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25年版,第39~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