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强势语言形成的原因-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强势语言形成的原因-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球最强势的语言非英语莫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虽不是全球第一,但是以英语为外语的人口却远远高于其他语言。除此之外,真正将英语推上顶峰的其实是全球各地,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疯狂英语学习热潮,这种强势语言的效应使得英语无疑成为世界通用语了。强势语言有一天可能成为全球最强的语言,而弱势语言则随时面临消失的危机。

强势语言形成的原因-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目前,全球最强势的语言非英语莫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虽不是全球第一,但是以英语为外语的人口却远远高于其他语言。英语如何到达今天的地位?是什么因素使英语成为全球多数人学习外语的选择?以下将从英语发展的历史,归纳出英语成为强势语言的因素,以及语言迈向强势语言的条件。

一、英语从角落到全球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发展的源头可从印欧文明发展之初看起。

古印欧文明的起源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地点是在东欧一带寒冷的森林里。到了公元前2500年,他们开始分裂四散开来,马与战车让他们走得更远。其中一路到了希腊,另一路到了意大利,这两路人马造就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另外有一路穿过中欧到达不列颠诸岛,他们就是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的祖先,还有一路北上到了俄国,同时还有人跨过伊朗阿富汗最终到了印度。

印欧民族每到一处就征服或同化当地的人,并且传播自己的语言。欧亚大陆上无数的语言是由这支民族繁衍孕育而来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成就了许多主要的语言,其中包括目前最强势的语言——英语。

英语的发源地是现在的英国。大约在4 500年前,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离开东欧的故乡向西迁移。凯尔特人使用的语言是凯尔特语,今天仍在爱尔兰等地传承下来。在公元前1000年时,他们成了德国南部阿尔皁斯山北麓的一个强大民族。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他们再次西迁到了英伦诸岛,这是印欧人的第一次入侵。公元前55年,英国成为罗马帝国殖民地,时间虽长达450年,但语言并未被改变,仍以凯尔特语为主。虽说凯尔特语是英伦诸岛最早的主要语言,但他与英语是截然不同的,在英语里面只有一些地名看得到凯尔特语的痕迹。

英语的前身是印欧人第二次入侵时所带进来的方言。在5世纪中叶,当时生活在现在的德国和丹麦交界处有两个部落,一个是石勒苏益格(Schleswig)的盎格鲁(Angles);另一个是霍尔施坦因(Holstein)的萨克森(Saxon)。这两个部落跨过北海占据了英格兰,凯尔特人只好后退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地。

English一词是从盎格鲁(Angles)演化来的,原意为“角落”,意思是他们来自欧洲大陆的一角。在古英语中Angle写作Engle,他们的语言叫做Englisc。古英语一直发展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入侵。在此以前,由于受北欧人和罗马人的影响,许多斯堪地那维亚词汇和拉丁词汇融了进来。诺曼人的入侵为英语带来了大量的法语词汇,这使得现代英语中存现大量的同义与近义词。外语的融入使得英语的表达更为丰富,也因而更多地接触到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

诺曼人的统治使英语进入中古英语时期。在此期间,英国长达三个世纪的国王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法语,因而形成上层社会说法语,市井小民说英语的等级制双语社会。到14世纪时,英语终于在英国通行起来,成为官方语言。[20]从1350年到1380年,英语成为学校授课的工具和法庭上的语言,但英国仍是一个法语、拉丁语、英语、挪威语四语并行的国家。虽然如此,英语地位逐渐提高,开始从民间走向贵族。1399年继承王位的亨利四世,是第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国王。

14世纪末,作为标准语的伦敦方言出现了。乔叟(Chaucer)在伦敦完成了《坎特伯雷的传说》(Canterbury Tales),标志着一个以伦敦方言为主体的现代英语的诞生。17世纪,英皇钦定版圣经完成,英语逐步走向成熟。1704年,牛顿的《光学》以英语发表。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英语随着英国移民迁徙到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英语在全球铺垫开来。英语的开端是一个日耳曼小部族的语言,如今,英语从欧洲的一个角落传到了全世界

表2-2 英语的主要发展阶段

二、英语发展的优势

英语发展的优势可从语言本身与语言之外的优势来探讨。从语言的本身来看,英语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英语具备两个特质:一是大众性,英语是从基层开始逐渐走向各个阶层,具有较强的草根性与生命力;二是开放性,英语受到许多语言的影响而且接纳性高,即使与之完全不同的汉语,也有不少词汇融入英语之中,例如:kowtow(叩头),typhoon(台风),tea(茶—闽方言)等。英语的不排他个性使他成了词汇的集大成者,这对日后的文学发展以及向外扩展都是很有帮助的。(www.daowen.com)

然而,英语作为独立的语言时间并不长,仅1 500年左右。她能成为“超超中心”语言的原因,或说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优势绝不仅仅来自语言本身,更关键的因素来自语言之外的力量,即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力量。早期由于迁徙与殖民地扩张,英语顺利在全球铺垫了有利的发展基础,而英语的发源地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国,不仅是政治经济的强国,还是文化与媒体的大国。

英国拥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并且是报业文化的开端,在传统之上又掀起影响世界各地前卫的人文运动,就在英国最风光的日子逐渐远去时,美国又以开放的思想立国,成为新兴的力量。美国的大众文化互联网又将全球以英语拎了起来。如今,英语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计算机语言,是学术成果最主要的语言,同时又是全球媒体主要使用的语言。除此之外,真正将英语推上顶峰的其实是全球各地,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疯狂英语学习热潮,这种强势语言的效应使得英语无疑成为世界通用语了。

三、强势语言的条件

何谓强势语言?一个强势语言除了拥有众多的使用人口之外,同时还是人们学习外语的优先选择。强势语言位居语言星系图的中心,随着语言学习的趋向性,语言总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强势语言有一天可能成为全球最强的语言,而弱势语言则随时面临消失的危机。然而,从历史上来看,强势语言的地位绝非一成不变的,中国有句谚语:风水轮流转,语言地位的转变正是如此,经常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关于强势语言的成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最无法反驳的是以此语言为母语的国家的军事与经济力量,但有趣的是军事与经济力量最强的国家,其语言又不一定能成为全球最强势的语言。究竟还有哪些因素左右着语言在全球的地位?

尼古拉斯·奥斯特勒以使用人口加上部分以其语言作为外语的使用人口,计算出目前全球语言的前20强,依次是:汉语普通话、英语、北印度语、西班牙语、俄语、孟加拉国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日语、乌尔都语、韩语、汉语的吴语、爪哇语、泰卢固语(印度东部)、泰米尔语、汉语的粤语、马拉地语(印度语族)、越南语、土耳其语。[21]根据地区进行分类后发现:前20强全部来自南亚、东亚与欧洲,没有一个来自美洲或大洋洲,并且多数来自亚洲的两个文化大国——印度与中国。

探究其增长原因发现:多数强势语言依靠的是有机增长的方式扩大母语群体,即使有些语言以战争方式拿下土地,但在战后仍然依靠大量移民繁衍子孙才能达到侵略国母语群体的扩张。此外,在20强之中有9种语言来自以稻米为主食的地区,并大多拥有千年以上的中央集权统治历史。集权统治使得众多的语言得以在短时间之内统一起来,而以稻米为主食的地区是农业形态的社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有多子多孙多福气的传统观念,此外,土地肥沃的地区也更能使人们定居下来繁衍后代。

表2-3 强势语言的特点

关于强势语言的成因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领域,除了与使用人数密切相关之外,还与使用群体的经济力量、文化力量(文化辐射出的语言魅力)与政治地位有关。因此,不仅是多少人使用这个语言决定着语言强势与否,什么样的人在使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列出影响语言势力的因子都不一定是绝对的,且这些因子的影响力度也无法排序,因为它们是交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以英语为例,未来即使她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地位降低,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也不一定就受到影响,同理,某一天英语不再是“超超中心”语言时,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很难说是政治或经济因素。

表2-4 强势语言的影响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