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木工程概论-木工程(专业)概论

现代木工程概论-木工程(专业)概论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现代土木工程现代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它一般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土木工程功能化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以上3方面要求,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3个要素:材料、施工和设计理论,以及工程教育的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工程教育理念,已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所重视。

现代木工程概论-木工程(专业)概论

2.3 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它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社会经济建设对土木工程提出日益复杂和高标准的要求。它一般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土木工程功能化

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如:

——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结合成整体。

——工业建筑物往往要求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火、防爆、防磁、除尘、耐高(低)温、耐高(低)湿,并向大跨度、超重型、灵活空间方向发展。

——发展高技术和新技术对土木工程提出高标准要求。如发展核工业需要建造安全度极高的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研究微观世界需要建造技术要求极高的加速器工程;发展海洋采、炼、贮油事业要求建造多功能的海洋工程,如海上钻井平台、海上炼油厂、海底油库等。

(2)城市建设立体化

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建设有3个趋向:

——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 由于不少国家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密度猛增,造成城市用房紧张、地价昂贵,因此就迫使建筑物向空间发展,不少国家的高层建筑几乎占整个城市建筑面积的30%~40%。美国的高层建筑数量最多,高度在160~200m的建筑就有100多幢。近20多年来,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高层建筑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为450m高的马来西亚的石油双塔大厦(见第5.6节图5.26);拟建中的美国芝加哥格林-拜特勒大厦的高度可达609.6m。

——地下工程的高速发展 如地下铁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库、地下体育馆、地下影剧院、地下工业厂房、地下仓库等,在有些城市已经形成规模宏大的地下建筑群(参见6.1节)。

——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涌现 如我国首都北京从1974年开始建造第一座全互通式立交桥起,至1996年共建成各种形式和不同类型的道路立交桥160余座。它们的修建,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挤、堵塞现象,同时又为城市建设的面貌增添了风采。

(3)交通运输高速化

其标志是: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修建 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初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总长约170 000km,其中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 000km以上,如美国约8.4万km,德国约9 000km。我国2011年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5万km,成为世界第二高速公路大国。高速公路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铁路的职能。

——铁路电气化的形成和大量发展 1964年10月世界铁路运营史上第一块高速金牌在日本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上诞生,它的行车时速达到210km,为普通铁路列车行车时速的3倍。1981年建成的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高速铁路运行时速高达270km,把高速铁路的发展推向新阶段。磁悬浮列车采用的电磁原理是1922年由德国工程师肯佩尔提出的,于1934年获得专利,到1983年才在德国建设了一条长32km的试验线,完成了载人试验,行驶速度达412km/h。我国高速铁路起步于2005年,2010年开通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00km)全长1 318km,投资2 000多亿元,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的最长的高速铁路。

——长距离海底隧道的出现 如日本越过津轻海峡连接本州(青森)与北海道(函馆)的青函海底隧道长达53.85km,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见图2.7(a),它的埋深有100m,海水深度为140m。1990年贯通的英法海峡隧道长50.5km,它最浅处埋深45m,海水深度60m。我国1970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水底隧道(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全长2.76km,其隧道主体断面见图2.7(b)。

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以上3方面要求,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3个要素:材料、施工和设计理论,以及工程教育的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它们是:

——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 其中尤其发展迅速的是普通混凝土向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方向发展,使混凝土的松散密度由2 400kg/m3降至600~1 100kg/m3抗压强度由20~40N/mm2提高到60~100N/mm2,其他结构性能也得到很大改善。此外,钢材也向低合金、高强度方向发展;一批轻质高强材料,如铝合金、建筑塑料、玻璃钢也得到迅速发展。

——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装配化 即土木工程的施工出现了在工厂里成批生产房屋、桥梁的各种构配件、组合体,再将它们运到建设现场进行拼装的方式。此外,各种先进的施工手段如大型吊装设备、混凝土自动搅拌输送设备、现场预制模板、石方工程中的定向爆破等也得到很大发展。

——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 它表现为理论分析由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由平面分析到空间分析,由单个分析到系统的综合整体分析,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由经验定值分析到随机分析乃至随机过程分析,由数值分析到模拟试验分析,由人工手算、人工做比较方案、人工制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机制图。此外,土木工程学的学科理论,如可靠性理论、土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结构抗震理论、动态规划理论、网格理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化 随着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程度的迅猛进展,工程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进步。许多国家的工程教育从侧重“工程技术教育”进步到侧重“工程科学教育”。20世纪90年代,美国工程教育界提出“回归工程”,强调技术和科学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成为“工程教育”。不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又提出“大工程观(Engineering with a big E)”的教育理念,它指的是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有宏远的工程视野,工程中多学科及其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素养,以及相应的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营养。这些工程教育理念,已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所重视。(www.daowen.com)

下面仅以建筑结构的发展为例,用表2.1表示不同时期代表性建筑物的形式、所用主要材料、主要尺度、建造时间以及材料和设计理论对建筑结构发展的影响。由此可以推见上述3个历史时期变迁的概貌。

img13

img14

图2.7 青函海底隧道与上海打浦路水下隧道

(a)青函海底隧道路线示意;(b)上海打浦路水下隧道主体断面

复习思考题

2.1 什么叫土木工程?古代、近代、现代土木工程有哪些重要区别?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中的房屋、铁路……有什么区别?

2.2 土木工程的发展与哪些因素直接相关?

2.3 试述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试以土木工程为核心,将与土木工程关系最密切的基础科学(数、理、化、天、地、生)、技术科学(材料学、各种力学、机械学、电工学、电子学化学工程学等)和社会科学(经济学、市场学、法学、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写在内圈,次密切的写在外圈。

img15

图2.8 思考题2.4附图

(a)土木工程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的关系;(b)土木工程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5 你认为哪些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2.6 与建筑工程最相近的土木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相近?

2.7 土木工程的基本内涵包含些什么?它们与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温变化、湿度变化、土质、地下水、风、雪、冰冻、地形、地震……)有哪些重要关系?

2.8 土木工程的发展和材料有什么关系?和理论有什么关系?和社会的需求有什么关系?

2.9 你从土木工程发展简史中能预见今后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10 谈谈你在学习本章后的体会。

【注释】

[1]此桥位于英国爱丁堡附近,跨度521m(1 710ft),桥面在水上45m(150ft),总耗钢50 000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