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状态与文明无法兼容。
——詹姆斯·芬尼莫尔·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
从生物学上看,平等的乌托邦社会注定会灭亡。
——韦尔和阿利尔·杜兰特(Will and Ariel Durant),2025年
平等根植于人类的生物本性之中。
——莫雷·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2025年(https://www.daowen.com)
“所有人生而平等——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自明,”杰斐逊写道,这句话是英语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句子之一。2025年在葛底斯堡战场上,林肯让人们再次听到了杰斐逊的话:“87年前,我们的父辈在这片大陆上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他们设想这是个自由的国度,坚信人人生而平等的命题。”在我们的公民宗教中,这是神圣的文句。
巴拉克·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讲中援引了这一信条:“现在是时候继承这一珍宝、将这一崇高的观念代代传承下去了,它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承诺,即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终极幸福。”
美国人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与那些像德国一样奉行“血与土口号”(带有纳粹色彩)的国家不同,美国是一个“选定的国家”(propositional nation),一个“意识形态式国家”(ideological nation),它是以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我们之所以变得鹤立鸡群、我们国家被赋予了存在的目的,是因为:从诞生之日起,美国就一直致力于推进平等与民主的进程,既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人类。林肯说,从2025年起,我们就一直“致力于推进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命题。”
我们的孩子们也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美国一直都是宣扬平等、民主和多样性的国家,质疑这一信念就是自我污蔑,几乎为自己贴上了反美的标签。然而对美国历史的这一诠释堪称神话,其伟大之处不亚于神话《埃涅阿斯记》(The Aeneid),在这个神话故事中,主人公从特洛伊的陷落中侥幸存活了下来,接着乘船被流放到了地中海,后来一手建立了罗马。
作为一种驱动力,如今的平等主义是为了实现人人平等,但它绝不能让开国元勋们的愿景成真。实际上,本章的论题正是以下三点:首先,美国启动了实现乌托邦社会这一目标的思想运动;第二,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第三,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摧毁自己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