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心外表脆弱者:关系场玄机

小心外表脆弱者:关系场玄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要轻易相信外表柔弱的人柔弱者大多并非是什么恶人,之所以要对他们加以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表像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之时,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很可能救弱者于危难之间。也就是说,他们外表的恭敬并非内在的反映。这种人常常过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语,常是敌意、轻视、具有警戒心的表示。

小心外表脆弱者:关系场玄机

不要轻易相信外表柔弱的人

柔弱者大多并非是什么恶人,之所以要对他们加以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表像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之时,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

东晋大将军王敦去世后,他的兄长王含一时感到没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儿子王应在一旁劝说他父亲去投奔王彬,王含训斥道:“大将军生前与王彬有什么交往?你小子以为到他那儿有什么好处?”王应不服气地答道:“这正是孩儿劝父亲投奔他的原因,江州王彬是在强手如林时打出一块天地的,他能不趋炎附势,这就不是一般人的见识所能做到的。现在看到我们衰败了,一定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而荆州的王舒一向保守,他怎么会破格开恩收留我们呢?”王含不听,于是径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将王含父子沉没于江中。而王彬当初听说王应及其父要来,悄悄地准备好了船只在江边等候,但没有等到,后来听说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后惨遭厄运,深深地感到遗憾。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会依附于强者;能抑制强者的人,必然会扶助弱者。王应的一番话说明他是深谙世情的,在这点上,他要比“老妇人”强得多(王敦每每称呼他兄长王含为“老妇人”)。

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很可能救弱者于危难之间。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寻找保护的一个护身符,柔若被正者利用,则正者更正,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为人宽怀,不露锋芒,忍人所不能忍。

柔还有可能被奸者、邪者所利用,这就很可能是天下之大不幸。他们往往欺上瞒下,无恶不作;在强者面前奴颜卑膝,阿谀奉承,在弱者面前却盛气凌人,横行霸道,他们以柔来掩盖真实的丑恶嘴脸,让人看不到他们的阴险毒辣,然后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这才是最可怕的。宦官石显虽不能位列三卿,但也充分利用皇帝对他的宠信而日益骄奢淫逸,滥施淫威。在皇帝面前他却显出一副柔弱受气的小媳妇神态,不露一点锋芒,以博得皇帝的同情和信赖,借此却又更加胡作非为。严嵩是一代奸相,可谓赫赫有名,恐怕要永留恶名于青史了,他奸也是奸得很有水平,把个皇帝玩得团团转。奸贼在皇帝面前往往是以忠臣的面孔出现的,总是显得比谁都忠于皇上忠于天朝;而在皇帝背后却欺凌百姓,玩弄权术,恶名昭著。正是这种人才善于耍手腕,以他的所谓柔来战胜他的敌人,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往往长于不动声色,老谋深算,满肚子鬼胎,敌手往往来不及防备便遭暗算。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毕恭毕敬的模样,一般而言,这样的人与人交际时大都低声下气,并且始终运用赞美的语气。因此,初识之际对方往往感觉不好意思,但是,交往日久,就会察觉这种人随时阿谀的态度,而致厌恶。(www.daowen.com)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人的幼年期多数受到双亲严厉且不当的管教,而致心理扭曲。总是怀抱不安与罪恶感,心中有所欲求时就受到内在自我的苛责。久而久之,这些积压的情绪经过自律转化,就现形于表面。这样的表象是他们所自知的,却是难以修正的,因为借着毕恭毕敬的态度,他们才能平衡内在的不安与罪恶感,并且压抑益深,态度益甚。也就是说,他们外表的恭敬并非内在的反映。

这种人常常过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语,常是敌意、轻视、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双方关系好时是用不着过多恭敬语的。比如:贵府的千金真可爱!你丈夫又那么健康,实在令人羡慕……类似口头的礼貌,并不表示对你的尊重,而是表示一种戒心、敌意或不信任。

公允地说,毕恭毕敬的柔弱者大多并非是什么恶人邪徒,之所以强调对他们的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外表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之时,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

有一头鹿瞎了一只眼。这鹿走到海边,在那里吃草。他用好眼对着陆地,防备猎人袭击,用瞎眼对着大海,以为那边不会有什么危险。有人坐船从旁边经过,看见这头鹿,一箭就射中了他。鹿倒下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真倒霉,我原以为陆地危险,严加防范,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深重的灾难。”

由此可见,当我们与外表平柔之人打交道时,应该力戒松懈,小心测试他内心的意图,而绝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此类人就可以不负重托,不行奸邪。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外表毕恭毕敬的人也应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