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忠勇气真言:美式教育的跑课制度很有趣,因为喜欢,所以愿意深入研究,跑课还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出学习乐趣。
上周参加陈志远[1]的纪念音乐会“我不在,树在”,他毕生没正式学过音乐,从小听日本歌、西洋歌、闽南歌、国语歌长大,在康乐队摸各种乐器,无师自通,成了流行音乐界奇才。
与陈志远同期的这批年级生很精彩,包括电影界的侯孝贤、朱延平,广告界的孙大伟、还有各行各业拿个包袱就跑遍世界的台商。他们共同特征是斗志无穷,闯江湖不按规矩,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规矩。他们跟台湾气候一样变化多端、奇奇怪怪,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任凭地震、泥石流摧残,还是活得下来,还活出滋味。
朱延平拍了几十年电影,作品始终带有童话色彩,常遗憾无缘参加国际影展。他说自己是单亲妈妈养大,生活中若少了童话、根本活不下去。今年朱导总算靠《10+10》[2]这部由国内二十位导演、每人五分钟的合作影片进军柏林影展,侯导号召二十位导演一起到柏林,因为台湾电影能有今年的成绩,都是导演们齐心跑出来的。
现在台湾还是专出天才,像魏德圣、九把刀、曾雅妮,他们都不靠教育养成,全凭环境磨炼。像雅妮从小在林口跟男性一起打球,风大、雾大、太阳大,还是个孩子就敢跟大人在球场上赌输赢,自学了一套技术。比赛时韩国女选手爱装水晶指甲、美国女选手弄得像明星,雅妮则手大脚大外加肚上一圈肉,但swing就是比旁人好!这次“裙摆摇摇”赛事遇到恶劣天气,大家都打挂,就她不怕风雨,泰然自若。
雅妮的学习不在课堂,都是实用导向。像学英文是为了在国际比赛交朋友,动机强,学得快又好,天赋加上环境,造就了她的天才。
上周参观美国的教育体制,意外发现他们从九年级开始可以“跑课”,挑选中意的年代修历史、挑感兴趣的方向学数学,因为喜欢,所以愿意深入研究,跑课还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出学习乐趣。(https://www.daowen.com)
反观台湾,教育没有弹性,孩子只能跟着同一批人在同一制度底下过着类似的人生,想跑都没处跑,学习没动力、自然没乐趣,无法培养天才,甚至连人才都养不出来。要成为天才,就非得叛逆到有胆量跑离这制度,了解自己、专精学习,吸收各种养分,才有机会“砰!”的一声,开出与众不同的花。
好在台湾很有欣赏天才的眼光,陈志远的纪念音乐会一票难求,当天下雨又寒冷,观众很有秩序入场,全场没有湿淋淋的雨伞,连空气都清新,没有臭汗、没有刺鼻香水。这些观众不会为了政治嘶吼,却愿意为了帮天才鼓掌,从各自的角落冒出来。这样一群人挤满国际会议中心,一起感受陈志远创作的音符渗入脑波带来的共鸣,一起重返青春,这种美好,真是种恩德。
忍不住觉得,能跟这样的天才出生在同一个时代、结为好友,真的很幸运。
[1] 陈志远,是台湾最早的作曲和编曲大家,曾著作有《再回首》、《梅花三弄》等经典,与小虎队、王杰、苏芮、张雨生等都有过合作。
[2] 10+10,为二十部台湾特有的短片,类型有温馨、有纯爱、有惊悚、有纪录、有荒谬、有黑色喜剧、有社会写实亦有魔幻想象,有旧日重现亦有当代现况,议题包含了城乡差距、时代变迁、自我嘲讽、校园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怀、媒体力量、历史回顾等等,全面观照了台湾社会过去这百年来的变迁,也从中淘洗出历史洪流里不可或忘的记忆与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