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骨科康复治疗中的制动与运动

骨科康复治疗中的制动与运动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钙负平衡在卧床早期即可发生,尿钙分泌在制动7周时达到高峰。完全性脊髓损伤6个月的患者跟骨的骨钙丢失67%。恢复活动1周后肌力恢复50%,肌电恢复正常。(二)运动对机体康复的影响运动与制动相对应,是康复治疗中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但是运动也有弊端,需要加以重视。1.运动治疗的价值 ①避免制动的弊端:适当的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动弊端的发生。

骨科康复治疗中的制动与运动

(一)制动对机体康复的影响

制动(immobilization)是骨科临床和康复医疗的保护性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局部固定(石膏夹板等)和神经阻滞3种。3种制动可以单独或同时应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组织和器官功能消耗,相对减少代谢需求,因此有助于保护受损或功能障碍的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恢复,避免发生功能失代偿;减轻损伤局部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步损伤或新损伤的危险。然而临床实践应用制动措施时往往忽视其负面影响,特别是长期制动可能对患者心肺功能等全身功能产生影响,这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过程,而且会导致继发性功能障碍和合并症,影响治疗和康复过程。制动对骨关节运动系统的主要负面影响如下。

1.骨

(1)骨钙代谢和骨质密度:Wolff定律提示骨骼的密度和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上的力。长期制动时骨骼的压力和牵拉力降低,因此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钙负平衡在卧床早期即可发生,尿钙分泌在制动7周时达到高峰。完全性脊髓损伤6个月的患者跟骨的骨钙丢失67%。

(2)骨强度:制动超过1周,正常骨再塑形速率改变。制动3个月,骨强度仅正常的55%~60%。

2.软骨 长期严格的固定,软骨细胞会坏死,软骨下骨退变。通常,制动和缺乏生理应力导致蛋白多糖合成聚集减少,最终导致关节软骨各个层次松动、碎裂、卷曲。

3.韧带

(1)关节的坚强固定导致韧带在伤后2周产生化学变化,4周产生形态学改变。制动8周后,韧带重量丢失20%,在韧带周围观察到明显的萎缩及结缔组织浸润。

(2)制动对韧带-骨复合体的力学生物化学影响比韧带本身还要大。韧带-骨连接处的骨质变得疏松,破骨活动活跃,骨吸收明显,骨皮质丢失,整个韧带-骨复合体的强度减小。

4.肌肉 各种制动均可造成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石膏固定后肌肉萎缩比卧床休息要明显得多。肌肉制动在缩短位置时比拉长位置更易萎缩,石膏去除后也更缺乏抗张性能。等长收缩运动可以减轻这种肌肉萎缩,但不能消除。(www.daowen.com)

(1)肌肉失用性萎缩:肌肉萎缩不仅表现为肌肉横断面积减少,肌纤维纵向挛缩也很明显,肌肉缩短是制动后前2周关节运动受限的主要因素。健康人卧床休息1个月肌纤维横断面积减少10%~20%,2个月减少至50%。制动后Ⅰ型肌纤维Ⅲ级(慢肌)较Ⅱ型萎缩得更厉害。

(2)肌力减退:完全卧床休息肌力降低速率每周10%~15%,3~5周内肌力下降可达50%。膝关节手术后27~43d股四头肌肌力降低可达40%~80%。肌力下降不仅与肌肉横断面积减少有关,也与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密切关系,包括运动神经元募集明显减少,肌电活动减弱。肌力和神经功能减退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降低。恢复活动1周后肌力恢复50%,肌电恢复正常。

(3)肌肉能量代谢障碍:石膏固定可以造成肌肉的能源物质肌酸磷酸激酶和糖原含量降低。3d卧床休息即可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迅速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口服葡萄糖后诱发高胰岛素血症。这种改变将增加成年人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

5.肌腱 与其他肌肉骨组织一样,肌腱制动有长期的副作用。抗张性能降低,蛋白黏多糖明显减少,肌腱含水量严重缺失。一般来说长期制动肌腱带来的副作用可以逆转。不过,与其他有有限血供的组织一样,与正常肌腱相比,愈合的肌腱最终负载及抗张性能降低。修复及再塑形的肌腱含有更多脆弱的Ⅲ型胶原,而健康肌腱有更多Ⅰ型胶原。最终,再塑形的肌腱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及抗张强度不能达到正常肌腱水平。

(二)运动对机体康复的影响

运动(mobilization)与制动相对应,是康复治疗中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但是运动也有弊端,需要加以重视。

1.运动治疗的价值 ①避免制动的弊端:适当的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动弊端的发生。各种疾病或损伤早期康复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在不加重组织负担的前提下,保持必要的身体活动。②促进组织适应性改变:运动训练可以通过训练适应机制使减弱的机体功能逐步增强,恢复到损伤前的水平,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提高功能储备。许多疾病或损伤进入稳定期后,适当的运动训练有明显的康复效果,包括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牵伸挛缩和粘连的软组织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外周和心肌循环以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变呼吸功能,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促进糖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和中枢神经功能重塑过程,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等。③促进组织损伤的再生、修复和功能重塑:动物实验证明运动训练对肌肉损伤后的肌肉细胞的再生、修复和功能重塑有积极的作用。④改善心理状态:运动可以提高内啡肽释放,改善患者情绪和心态,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2.运动的潜在危险 ①运动损伤:不适当的运动有可能导致或加重组织损伤,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常见因素包括:准备或结束活动不充分、运动训练强度或总量过大、运动方式选择不当、运动训练动作错误、高危患者的病情判断失误等。②脏器功能过负荷或者衰竭。③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关 骅 熊国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