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漫游丝绸之路:商贾、使节和驼队的故事

漫游丝绸之路:商贾、使节和驼队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06丝路上的驼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商贾、使节、僧侣以及屯田戍边的官兵的身影在“丝绸之路”上不断前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青春、信念,给丝绸之路注入了无限的生命活力。商贾在各种有关“丝绸之路”的史料中,商贾是在“丝绸之路”上来往最频繁的一群人,也是为数最多的一群人。西汉时,丝路的开通使西域各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使节中外使节是“丝绸之路”上文明传播中最自觉的一类。

006 丝路上的驼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商贾、使节、僧侣以及屯田戍边的官兵的身影在“丝绸之路”上不断前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青春、信念,给丝绸之路注入了无限的生命活力。

商 贾

在各种有关“丝绸之路”的史料中,商贾是在“丝绸之路”上来往最频繁的一群人,也是为数最多的一群人。商贾往来于丝路,早于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大月氏时,已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四川的“邛竹杖”和“蜀布”,大夏人告诉张骞,这些货物是“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就是说这些货物来自“身毒”这个国家,而据考证,“身毒”的位置在今天的云、贵、川一带。由此可见,在丝路开辟前,已有中国和印度商贾往返于中国与南亚、中亚的千里交通线上。

西汉时,丝路的开通使西域各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商贾往往假借汉使的名义赴西域从事贸易,携带价值万金的丝绸等物资前往西域各国换回珠宝等物品。丝绸的大量外销,对输入地区的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千多年来,丝路上东来西往的商贾不绝于道,但留下的具体记载并不多,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真实生活。生活的艰辛和风险,疾病和野兽的侵袭,盗匪的劫掠和屠杀都挡不住超额的商业利润诱惑。他们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他们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把我们的古文明传到了西域各国,又将西域各国的古文明带到了中国。友谊之桥在他们的努力下架设起来了。

使 节

中外使节是“丝绸之路”上文明传播中最自觉的一类。从唐代文化交流的先驱鉴真到唐代的第一个到达非洲的文化友好使者杜环,再到14世纪畅游非洲大陆的汪大渊,最后到七下西洋的明代航海家郑和,都在有意无意之间传播了礼仪之邦的种种先进文明。

鉴真六次东渡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杰出的中日交流使者鉴真是唐代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二十岁成为佛门高徒。他作为律宗的一名僧人,深入研究了佛教中严守戒律这一宗派。由于当时日本佛教戒律制度尚未确立,因此日本政府请鉴真出使日本讲学。冒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五十五岁的高龄,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地将最成熟的唐代文明介绍给了日本。他带去了许多书籍,传播了医道,讲授了建筑知识。日本的唐招提寺就吸收了唐代建筑的最新成就。此外,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在文学、雕塑、绘画、书法及榨糖、制酱油、做豆腐、缝纫方面对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僧侣的往来同时也传播了文明的种子。三国僧人朱士行是中国西行求经第一人,此后,西行僧徒日众,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他们舍身求法,不仅对佛教经籍的流传而且对古代东方文化典籍的保存和中西文化交流都作出了贡献。(https://www.daowen.com)

移 民

在以传播为己任的主流传播者之外,还有一些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是无意识的。这其中就包括因为各种原因而移居境外的中国人。

在汉朝以后,由于连年战乱,一些中国人为了躲避战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逃到了日本。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技术人才和士人出身,他们向所居住地区带去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西域往外迁居的中国人也都在无形之中将华夏的文明传至各地。据载,早在公元2世纪末中国人就迁居到了亚美尼亚边境,其中一些还成了当地著名的家族。

汉朝以后,一些中国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了日本

战争的领袖和士兵

军队在战争中是破坏者,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却又是文化的传播者。13世纪的时候,蒙古帝国兴起并不断向外扩张。后来蒙古军攻下了巴格达,建立伊儿汗国,它以大不里士(今伊朗境内)为首都,疆域以波斯和小亚细亚为中心。蒙古西征时征集了大批中国的抛石机手、炮手、弓弩手从军,并带去大量火药武器。蒙古军之所以所向披靡,和这些先进的火药武器及制造技术的传入不无关系。伊儿汗国时期,波斯在史学方面成就最高,出现了一些历史著作,最著名的是丞相拉施都丁负责编纂的历史巨著《史集》,有两位精通天文历法与历史的中国学者李大迟、倪克孙参加了该书的编写。

后来,在蒙古军队和阿拉伯国家的对峙中,欧洲人慢慢接触并学会了火药的制造和火药武器的使用。近代的欧洲文明的确得益于古代中国的文明,也得益于蒙古铁骑的西征。

鉴真坐化于唐招提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