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神经症与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影响

神经症与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WHO根据各国患病情况和调查资料推算:世界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神经症与精神病也不是一回事。据资料显示,我国神经症的患者有2000多万,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另外,神经症与心身疾病的病人一定要避免在非专科医院或非专科病房内接受住院治疗。对于神经症有相当多的、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治疗目的而定。

一、什么是神经症

神经症俗称神经官能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Ⅱ)中对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一组轻度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性不适增加。体查无器质性基础。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病前有一定素质与人格基础,起病与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与精神应激因素有关,但精神应激因素没有在心因性精神障碍中那样严重,病程迁延,病程不足3个月者诊断为神经性反应。”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一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在CCMD-Ⅱ中将神经症分为8个亚型:焦虑症、癔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症及其他神经症。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病前多有某种性格特征;③临床上呈现出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多种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除部分癔症患者外,一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人格完整,无严重的行为紊乱;⑤病程较长,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患病情况和调查资料推算:世界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为100‰~20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神经官能症病(或神经症)这一个词汇,经常被使用,但它真正代表什么意义呢?要用一句话为它下个定义是有困难的。但简单说来,神经官能症就是“由于欲求不满、抑压、强烈的不安定感所产生的情绪紧张,而衍生的不适应症状”。

这种不适应症状,并不是由头部外伤、酒精中毒、麻药中毒等脑髓或神经组织受到破坏而产生。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没有问题,而是机能上的障碍。随之,头脑变得奇怪,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言行。精神病患者丧失了“自己生病了”的意识及批判,神经官能症患者,则是过度意识到自己的病态。

在中国,神经症的病名曾引起不少人的误解与恐惧。有的人把它与“神经病”混为一谈。

“神经病”是指人体内神经系统受损后产生的疾病。这些器官的受损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呈现感觉和运动方面的改变,如感觉过敏、疼痛或麻木,但精神上没有异常,不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破裂或紊乱。常见的神经病有坐骨神经痛,癫痫等。“神经症”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产生的一类心理疾病,神经系统没有病变,它的预后一般比神经病、精神病要好。

神经症与精神病也不是一回事。“精神病”是由于大脑机能紊乱,往往表现在人的精神活动的障碍,如感觉、知觉、运动方面的障碍是不按神经分布的,有别于神经病。如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表现为精神失常。虽然有些神经病的患者,也可能有精神病状(如脑萎缩产生的记忆困难),但这部分疾病,治疗仍以治神经病为主。而绝大部分的各种精神病,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明显的神经细胞或纤维的形态学上的改变。

说到底,神经症是一组功能性疾病,包括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抑郁性症、疑病症、恐惧症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脑皮层功能发生暂时的、可逆性的紊乱,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无异常。然而它们又有各自的特征,如神经衰弱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的精神变化;癔症的发作性情感爆发或某系统、器官的功能突然障碍;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思维或行为;焦虑症的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的多愁善感、抑郁不安;恐怖症的杞人忧天、无可名状的恐惧;疑病症的多疑善虑,老是猜疑自己被人欺骗,或要遭遇到不测。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呢?因为大脑是各系统、各器官活动的指挥者,又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功能的复杂性决定了症状的多样性。

据资料显示,我国神经症的患者有2000多万,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尽管这是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相伴随而生的“文明病”,但是我们切不可忽略这个文明外衣包裹下的心灵之结症。生活21世纪,我们更有理由活得健康和快乐。

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有些人,需要另一个人的爱是为了获得对抗焦虑的安全感。他并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焦虑,不知道自己因此不顾一切地要抓住任何一种爱以获得安全感。他能够感觉的仅仅是:我喜欢这个人,我信任这个人,我完全被他迷住了。然而,他这种自己觉得是发自内心的爱,却很可能只不过是对某种仁慈产生的感激,或只不过是由某个人、某种情境所唤起的希望和温情。那个在他身上唤起了这种希望的人,不知不觉地被他赋予了某种重要性,而他对那人的感情则会表现为爱的错觉。

他在对无条件的爱的要求中,包含着一种希望被人爱却不肯给人以任何回报的愿望。这种愿望如此热切,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无力感受任何温暖,无力给予任何爱,而且他也不愿意感受任何温暖和给予任何爱。

三、神经症治疗小结

1.心理治疗

主要是心理治疗,其基本原则与重要方法在心理治疗一章中介绍。一般情况下,神经症病人应在门诊接受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有:严重的焦虑强迫综合征、明显的心身综合征(如厌食症)及自杀危险;需同时应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以缓解冲突的危机状态(病人的,也包括相关人的危机)。要注意限定住院治疗的持续时间,要在集体环境或接近实际生活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另外,神经症与心身疾病的病人一定要避免在非专科医院或非专科病房内接受住院治疗。

对于神经症有相当多的、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治疗目的而定。大致如下,仅供参考。(https://www.daowen.com)

1)以减轻病人的负担、缓解痛苦及一般性支持巩固为目的,主要方法有医生的心理治疗性谈话、心理咨询、长期引导与支持性心理疗法,以及松弛疗法。

2)以改变病人的行为、缓解症状、改变条件、转变观念为目的,除了各种行为疗法外,还包括一些操作性治疗。

3)以增强病人的理智判断能力、解决冲突、转变态度及促进心理成熟为目的,基本方法是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主要通过消除症状与稳定人格,可为进一步的心理治疗铺平道路。

4)要根据病人精神障碍的种类与严重程度,人格结构与生活状况,过去治疗的动机和经验,以及心理治疗者的专业受训程度与经验,决定有效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整,治疗也可用分组治疗、成双治疗及家庭治疗的形式进行。

2.药物治疗

尽管心理治疗被证明是有效的,但还是要考虑躯体治疗或药物治疗的可能性。然而近年来的情况却是病人过于经常、任意地服用药物。为了慎重而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应仔细评估对于哪些神经症病人,在哪个阶段,使用哪些精神药物是有利的,针对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效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情绪(主要是抑郁、紧张、焦虑情绪)。

3.康复治疗

对病情较重的神经症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是必要的,指症为:症状突出、抵抗治疗、慢性病程、家庭与社会关系受到干扰以及工作成绩明显下降。在康复治疗中,心理治疗与社会治疗要配合进行,其中行为治疗范畴的工疗与分等级的工作尝试具有重要意义。康复的目标不可定得过高,并非所有病人都能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和胜任工作。此外,病人的自助组织对康复也有帮助。

4.综合治疗

应再次强调神经症的治疗中不可只使用药物。通过药物治疗的帮助,可以提高心理治疗疗效,但药物治疗通常仅在一定的病期或心理治疗阶段中并用,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及放松治疗等同药物治疗联用,无不良影响。具体指症如下:

1)对于有较突出的恐惧、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的神经症,应短期应用药物治疗,减轻症状,使其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

2)在对心理危机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可使用药物;

3)当症状再度加重,继续单独地进行心理治疗会带来危险时,需并用药物;

4)慢性、难治的神经症也适合于药物治疗,即心理治疗对较严重的神经症的症状无效时,可较长时期地使用药物治疗,但同时也应结合支持、引导性心理治疗;

5)如今对神经症病人使用SSRI多于BZ和抗精神病药,但较长期使用时应注意不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以及不能完全除外的致畸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