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量化自然推理
一、量化自然推理
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有效性的判定。在命题逻辑中,可以通过真值表来判定命题推理是否有效。推理形式有效,其命题形式的真值表都为真。在词项逻辑中,通过推理规则来保证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推理规则的推理形式,为有效推理形式。在谓词逻辑中情况又是怎样呢?怎样才能保证谓词推理形式的有效性?这是这一节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逻辑学家丘奇(church)证明了在谓词逻辑中,不存在能行的方法判定推理形式是否有效,即在有穷步内断定推理形式是否为有效式。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有限的方法,即量化自然推理。
量化自然推理一般包含四个步骤:
第一,把前提和结论分别符号化,即抽象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形式。
第二,根据规则消去前提中的量词。
第三,把前提的不带量词的命题形式运用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求得不带量词的结论。
第四,根据规则添加量词,求得最终所需要的结论。
在量化自然推理的推导规则中,较难运用的部分是量词的消去和引入规则。这样的规则共有四条,其中两条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消去和引入规则,另外两条是关于存在谓词的消去和引入规则。
二、量词的规则
(一)全称消去规则
全称量词消去规则,简称全称消去,记为A-。
规则要求:在一个推导中,从A x Ax,可以得到At(t表示个体常项或个体变项),其中,如果t是个体变项,那么它不在A中被约束。
(1)A x A(x)→A(y)或
(2)A x A(x)→A(a)
两式成立的条件是:
①x是A(x)的自由变元项;
②在(1)中,y为不在A(x)中约束出现的变项,y可以在A(x)中自由出现,也可在证明序列中前面的公式中出现;
③在(2)中,a为任意的个体常项,可以是证明序列中前面公式所指定的个体常项。
条件②这个限制是必要的,否则会导致无效推理。
例如:
(1)A x E y(x≠y) 前提
(2)E y(y≠y) (1)A-
很明显,这个推理是无效的,前提的涵义是对于任一客体,都存在着另一个不同于它的客体。在结论中,其涵义是存在个体y,与自身不相同。因此,这个推理是无效的推理,其原因在于y在前提中是约束变项,全称消去规则要求不能使用这样的约束变项。
全称消去规则的直观意义是:如果某种性质为所有的客体所具有,那么,自然也为任意的某个确定的个体所具有。
(1)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
柏拉图是人。
所以,柏拉图是有理性的。
首先把前提符号化,令Dx表示“x是人”;Cx表示“x是有理性的”;b表示柏拉图。
(1)A x(Dx→Cx) 前提
(2)Db 前提
(3)Db→Cb (1)A-
(4)Cb (2)(3)肯定前件式
整个推理过程符合谓词推理要求,因此,该推理为有效推理。
(二)全称引入规则
全称量词添加规则,简称全称添加,记为A+。
规则要求:在一个推导中,从Ay可以得到AxAx。即
A(y)→AxA(x)
该式成立的条件是:
①y在A(y)中自由出现,且y取任何值时A均为真;
②替换y的x要选择在A(y)中不出现的变项符号。
例如:
令Fx表示“x是律师”,论域为人。
(1)Fx 前提
(2)AxFx (1)A+
很明显,这个推理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Fx并非意味着所有的x都具有属性F。
全称添加规则的直观涵义是:如果某种性质为该类事物的任意客体所具有,那么,它自然也为该类事物的所有客体所具有。
(2)所有的动物都是要进行新陈代谢的;
所有的人都是动物;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要进行新陈代谢的。
令Dx表示“x是动物”;Cx表示“x是进行新陈代谢的”;Rx表示“所有的x都是人”。
(1)Ax(Dx→Cx) 前提(1)
(2)Ax(Rx→Dx) 前提(2)
(3)Dx→Cx (1)A-
(4)Rx→Dx (2)A-
(5)Rx→Cx (3)(4)假言三段论
(6)Ax(Rx→Cx) (5)A+
在整个推理过程中,由于前提(5)中的x适用于所有的客体,所以,可以使用全称引入规则,推理形式为有效式。
(三)存在消去规则
存在量词消去规则,简称存在消去,记为E-。
规则要求:在一个推导中,从ExAx可以得到Ac。即
E x Ax→Ac
该式成立的条件是:
①c是使A为真特定的个体常项,c不能在前面的公式序列中出现;
②c不曾在A(x)中出现;
③A(x)中除x外还有其它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时,不能用此规则。
存在消去规则的直观意义是:如果存在客体具有某种性质,那么,总有某个确定的个体具有此种性质(尽管我们此时不能确定具有这种性质的个体是哪一个)。
例如:存在百岁老人,所以,存在某个不确定个体,他是百岁老人。
令Bx表示“x是百岁老人”。
(1)E x Bx 前提
(2)Bt (1)E-
(四)存在引入规则
存在量词引入规则,简称存在引入,记为E+。
规则要求:在一个推导过程中,由Ac可以得到E x Ax。即
E x Ax→Ac
该式成立的条件是:
①c是特定的个体常项;
②替换c的x要选择在A(c)中没有出现过的变项符号。
存在量词引入规则的直观涵义是:如果某个确定的个体或不确定的个体具有某种性质,那么就确定存在个体具有某种性质。
例如:保定市是中国的古城,所以,存在某个城市是中国的古城。
用Cx表示“x是中国的古城”,b表示“保定市”
(1)Cb 前提
(2)E xCx (1)E+
关于谓词推理的四个规则总结如下:
全称消去规则(A-):在一个推导中,从A x Ax,可以得到At(t表示个体常项或个体变项)。其中,如果t是个体变项,那么它不在A中被约束。
全称引入规则(A+):在一个推导中,从Ax可以得到A x Ax,这里的x必须是表示任意的客体。
存在消去规则(E-):在一个推导中,从E x Ax可以得到At,并且t在先行的步骤中未出现过。
存在引入规则(E+):在一个推导过程中,由At可以得到E x Ax,(t为个体常项或者个体变项),并且x在A中是自由变项。
三、量化自然推理
前面已经介绍量化自然推理的四个步骤。这个过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接下来,我们以具体的例题来看,四种量词规则在具体推理中到底如何应用。
在谓词逻辑中,常用的推理方法有两种: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其内容与命题逻辑中的类似,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直接证法
例1:证明三段论:“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解:个体域取全总个体域,令F(x)表示“x是人”;G(x)表示“x是要死的”;a:苏格拉底,则:
前提:A x(F(x)→G(x)),F(a)
结论:G(a)
推理形式:A x(F(x)→G(x)),F(a)→G(a)
(1)A x(F(x)→G(x)) 前提
(2)F(a) 前提(https://www.daowen.com)
(3)F(a)→G(a) (1)A-
(4)G(a) (2)(3)肯定前件式
例2:指出下列推导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E x P(x) 前提
(2)E x Q(x) 前提
(3)P(c) (1)E-
(4)Q(c) (2)E-
解:第二次使用存在量词消去规则时,所指定的特定个体应该是证明序列以前公式中没有出现过的,正确的推理是:
(1)E x P(x) 前提
(3)E x Q(x) 前提
(2)P(c) (1)E-
(4)Q(d) (2)E-
(二)间接证法
间接证法主要有两种,反证法和CP规则。
1.反证法
例3:将下列推理符号化并给出形式证明:
晚会上所有人都唱歌或跳舞了,因此或者所有人都唱歌了,或者有些人跳舞了。(个体域为参加晚会的人)
解:设P(x)表示“x唱歌了”;Q(x)表示“x跳舞了”。则
前提:A x(P(x)∨Q(x))
结论:A xP(x)∨E x Q(x)
推理形式:A x(P(x)∨Q(x))→A x P(x)∨E x Q(x)
(1)~(A xP(x)∨E x Q(x)) 前提(附加)
(2)E x~P(x)∧A x~Q(x) (1)等值判断
(3)E x~P(x) (2)分解式
(4)~P(a) (3)E-
(5)A x~Q(x) (2)分解式
(6)~Q(a) (5)A-
(7)A x(P(x)∨Q(x))) 前提
(8)P(a)∨Q(a) (7)A-
(9)Q(a) (4) (8)否定肯定式
(10)Q(a)∧~Q(a) (6)(9)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原推理形式正确。
2.CP规则
例4:将下列推理符号化并给出形式证明:
每一个大学生不是文科生就是理科生;有的大学生是优等生;小张不是文科生但他是优等生。因此,如果小张是大学生,他就是理科生;
解:个体域取全总个体域,设P(x)表示“x是大学生”;Q(x)表示“x是文科生”;S(x)表示“x是理科生”;T(x)表示“x是优等生”;c表示“小张”。则
前提:A x(P(x)→(Q(x)∨S(x))),E x(P(x)∧T(x)),~Q(c)∧T(c)
结论:P(c)→S(c)
推理形式:A x(P(x)→(Q(x)∨S(x))),E x(P(x)∧T(x)),~Q(c)∧T(c)→P(c)→S(c)
(1)A x(P(x)→(Q(x)∨S(x))) 前提
(2)P(c)→(Q(c)∨S(c)) (1)A-
(3)P(c) 前提(附加)
(4)Q(c)∨S(c) (2)(3)肯定前件式
(5)~Q(c)∧T(c) 前提
(6)~Q(c) (5)分解式
(7)S(c) (4)(6)否定肯定式
(8)P(c)→S(c) CP
接下来,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例5:所有的牛是食草动物;
有些动物是牛;
所以,有些动物是食草动物。
解:令Nx表示“x是牛”,Sx表示“x是食草动物”,Dx表示“x是动物”。
(1)A x(Nx→Sx) 前提
(2)E x(Dx∧Nx) 前提
(3)Dt∧Nt (2)E-
(4)Nt→St (1)A-
(5)Dt,Nt(3)分解式
(6)St(4)(5)肯定前件式
(7)Dt∧St(5)(6)组成式
(8)E x(Dx∧Sx)(7)E+
例6:逻辑方法是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才是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所有科学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检验过的方法,所以,所有的逻辑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检验过的方法。
解:令Lx表示“x是逻辑方法”;Yx表示“x是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Kx表示“x是科学的方法”;Sx表示“x是在实践中检验过的方法”。
(1)A x(Lx→Yx)前提
(2)A x(Kx←Yx)前提
(3)A x(Kx→Sx)前提
(4)Ly前提(附加)
(5)Ly→Yy(1)A-
(6)Ky←Yy(2)A-
(7)Ky→Sy(3)A-
(8)Yy(4)(5)肯定前件式
(9)Ky(6)(8)肯定后件式
(10)Sy(7)(9)肯定前件式
(11)Ly→Sy CP
(12)A y(Ly→Sy)(11)A+
命题逻辑中推理的无效性判定,如同其形式和有效性一样,是解决了的。一个命题推理是无效的,其真值表至少有一种情况为假。在量化自然推理中,如果构造某个或若干个推导,从给定的前提无法推出预定结论,是否因此判定该推理形式无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上述情况只能说明没有判定推理的有效,不能说明其就肯定为无效。
判定量化推理无效性的通常方法是解释方法。如果能找到所要判定的推理式的一个解释,使得在该解释下,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那么该推理就是无效的。
例如:
~A x Fx→A x~Fx
想要判定该推理是无效的,就要给出一个解释,使得,前提正确而结论是错误的。令Fx表示x是法官,则该推理解释为:
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法官,所以,所有的人都不是法官。
该解释前提正确而结论错误,因此推理无效。
例7:给出一个解释,使得下列推理无效。
A x E y Gxy→E x A yGxy
解:个体域为整数,令Gxy表示“x大于y”。则该公式解释为:
如果所有整数都有比自己小的数,那么存在一个最大的整数。该命题前件为真,后件为假,该命题为假。
常用的普遍有效式:
(1)A x Ax→~E x~Ax
(2)E x Ax→~A x~Ax
(3)~E x Ax→A x~Ax
(4)~A x Ax→E x~Ax
(5)A x Ax∧A xBx→A x(Ax∧Bx)
(6)A x Ax∨A xBx→A x(Ax∨Bx)
(7)E x(Ax∨Bx)→E x Ax∨E xBx
(8)E x(Ax∧Bx)→E x Ax∧E xBx
(9)A x(A→Bx)→A→A xBx(x在A中不自由出现)
(10)E x(A→Bx)→A→E xBx(x在A中不自由出现)
(11)A x(Ax→B)→E x Ax→B(x在B中不自由出现)
(12)E x(Ax→B)→A x Ax→B(x在B中不自由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