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成效显现
一、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成效
2025年9月,崇文实验学校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班级教育”实验研究的课题告一段落,经过两年的实验,“新班级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在小班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如今,他们已经结束了小学低段在教师包班环境下的学习。作为崇文实验学校而言,如何继续深化这项意义重大的改革,如何让三年级以上,脱离包班状态之后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内,在教师分科教学的条件下继续通过学校的整体改革,提高学习与交往能力,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对第一轮“新班级教育”课题进行了认真总结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省级课题“非包班状态下新班级教育实验研究”,把该课题当作统领全校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来研究。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我们从“校园文化崇文化、学习空间多元化、学科教师合作化、学习资源综合化”等多个角度做系统且深入小班化教育研究,在此基础上,配合教育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通过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教育环境的设置等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
迄今为止,崇文实验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已经进行了8年。我们围绕“将学校的学习、交往两大功能结合起来”做了系统且深入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打造学生活动文化
活动化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接纳社会与他人的能力等方面。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在课堂内是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在崇文几年的办学过程中,花非常多的精力组织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打造崇文的学生活动文化,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减轻枯燥的学业负担,提高他们生活与学习的乐趣。崇文实验学校组织了以下系列的常见的学生活动。
1.小海燕艺术节
小海燕艺术节每年一度,放在每学年的上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内容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器乐大赛、班班有歌声合唱大赛、课本剧表演大赛、动漫大赛、朗诵比赛、绘画大赛,等等每个人每个班级都有几次机会站到音乐厅的舞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表演自己的技能,心理素质、表达能力都得到极大锻炼。
2.小海燕科技节
小海燕科技节也是每年一度,放在每学年下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内容包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赛、专家科学报告、航模大赛、科学探索电影周、小制作大赛等,重在动手能力与科学习惯、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凭借参与卡可以自选参加各种活动,每届科技节都能吸引几千人次学生的热心参加。
3.假期学生联谊活动
组织崇文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开展联谊活动,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在春假的时候,采用走出去的办法,把学生带到外地参加联谊活动,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整个过程要求对方学校和接待家庭填写反馈表,目前我们的春假活动已经走过了温州、嘉兴、宁波、衢州等十多个地区,最远的,还到了四川喜德。在寒暑假的时候,则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学校外地的孩子住到我们崇文的学生的家庭里去,培养学生交朋友的能力,2025年暑假就成功地与台湾小天使代表团进行了互访。
4.早锻炼
在崇文的早操时间,我们取消了统一的早操,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早锻炼活动,在值周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跑步、跳绳、呼啦圈、乒乓球等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内容。每天早锻炼的时间为4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参加。所以每天早上崇文的操场热闹非凡,很多孩子为了及时参加早锻炼,改掉了睡懒觉、迟到的毛病。浙江教育频道也对此对早锻炼盛况进行报道。
(二)设置特色课程
围绕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崇文实验学校开设了以下两门特色课程。
1.选修、社团课
选修课和社团课是全校性质的走班学习课程,课程设置的种类大体一致,各有二十多门,但选修课针对是一二年级学生,每周有三门不同的选修课;社团课针对的是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周学习三次。选修课已经在崇文实验学校一、二年级开展了近五年,在学生选课、教师安排、学生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三到六年级继续开展以社团为载体的选修课程,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一到两门课程,综合考虑学校的设施、学生的需要开设各种课程,一个社团学习时间暂定为1年,每周4.5个课时,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时间全校统一,每周一、二、五3个下午,到这个时间全校走班上课,学校的学生足球队、鼓号队、合唱团等都以该社团为骨干班底组成。
2.团队游戏课
2025年暑假,学校全体教师利用校本培训的时间到户外进行了三天的拓展训练,目的是增强教师的团队精神。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的教研与讲座,简而言之就是全校老师被有意识地打乱年级和学科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在专业教练的引导下做了三天团队游戏,整个过程中小组之间穿插竞争与合作。活动结束之后,虽然付出了高额学费,但是教师反映非常好,教师的相互了解、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凝聚力都有了明显进步。欣喜与收获之余,这个新鲜的事物——团队游戏活动被老师们认识与接受。开学之后,学校每周三下午还全校开设一个新的校本课程——“团队游戏课”,在这节课中,班主任组织学生做各类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为核心的“团队游戏”,在游戏结束之后还组织学生讨论游戏的得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反馈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该活动引起了多家电视、报刊媒体的关注,杭州少儿电视台每月来进行一次游戏课的拍摄。
(三)校园文化建设
1.校电视台
崇文实验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大屏幕等离子彩电,学校有专门的演播中心和各种摄像器材,学校将专门成立演播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策划、制作各种节目,利用中午时间播出,现初定节目有校园新闻、每日一笑、曲艺欣赏、焦点访谈,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学生网络记者团(https://www.daowen.com)
崇文实验学校在因特网上有自己的网页,既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以及家长交流的一个平台,学校已经成立学生记者团,分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分成不同小组,由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进行报道,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外发布,这是对他们交往能力的一个极大锻炼,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发生在校园里的各种事情。
3.家校共育
“我们的孩子我们共同来教育”是“新班级教育”课题组当年提出的口号,随着实验的开展,我们越发体会到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所以在原来使用“家校联系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教室和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增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我们采用的形式为“校长信箱”、“家长开放日”“家长作为教学协同者或者活动组织者参与学生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等。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从2025年开始就实施了小班化教育和相应的课程改革,并开展了大量的教师校本培训。2025年,学校全面参加新课程改革并使用新课改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新课程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研文化。从2025年10月新校舍落成以来,美国以及中国台湾、江苏、上海等国内外教育团体相继来校访问,成为省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吕型伟、顾泠沅等著名教育家曾来校指导,高度评价学校的办学成果;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常委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等省市领导曾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方向给予充分肯定。
崇文实验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崇文的教师教育,有完善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梯队建设计划,有健全的教学业务管理和奖励制度,有课题研究和校本教学研究的专项经费支出,对教师队伍专业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建校以来,学校就把教师教育活动当作培养师资、凝练崇文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全校教师对教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高度认同。
(一)丰富了校本教研的活动内涵
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即变成一种因老师教学需求而自发组织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情,充分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三五成群,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积极探讨,力求当天的教学困惑当天解决。像多次得到省、市、区教研员肯定的崇文科学学科组,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学科教研活动变成了每天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崇文形成了开放、争鸣、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二)加快了年轻梯队的培养节奏
近年来,学校推出的“成长之星”教学展示、三年教龄教师竞赛、师徒结对、特级教师引领、春假联谊、开放周等种种校本教研活动,历练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教师。很多老师坦言从“拒绝接受——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反思提高”这样的过程中收获很多。
如:四年级语文组承担了区校本教研展示活动,从最初的困难重重到最后出色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只有亲身参与过的老师才能体会甘苦。在活动中,我们领略了四年级语文老师的风采,朱英执教时的沉着、徐远文视频展示时的风雅、吕娟评课时的锋芒、陆鸿燕介绍综合活动时的谦和、储梅做专题小结时的深刻、虞大明主持活动时的风度,这些都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强大的阵容,校本教研的成功展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使年级组的教师们受益匪浅。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校本教研模式成了区校本教研的范例。
(三)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及实践能力
在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的积极引导下,很多学科组能自主创新,把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新班级文化研究相结合,像低段老师重视课程整合;体育组重视自身素质对学生体育技能发展的作用等,在活动中锤炼了教师的研究、实践、总结、反思的能力。
(四)形成了崇文实验学校教师教育的特色
1.金字塔式的教研梯队
学校的教师教育活动,按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同年级学科组、校教研大组和全校教师教育;按专业发展水平分,可以分为师徒结对、三年及以下教龄教师培训、“成长之星”活动、崇文名师展示和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参与人数从多到少,专业发展水平从低到高,形成“金字塔型”,使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舞台。
2.重视过程及完备的资料收集
不管教师教育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形式怎样,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程序。学校以数学教研组为试点,研究每次校本教研的过程及相关资料整理。每次活动都基本具备四个阶段:拟订计划、分工准备、活动开展和整理反馈。活动结束后,采用编印《数学教研通讯》为主要形式,进行记录和教研成果共享。
3.教师教育的网络自动化管理平台
2004学年上学期,在总结了各种管理办法的成败得失之后,学校决定利用便利的电脑网络设备及教师运用的普及,自主开发了一套崇文实验学校网上学分登记软件并制定了相应的学分管理办法。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之后,可以方便地在系统指定的栏目里登记教研和学习的内容,系统可以自动分类保存、自动统计学分并且网络共享,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实现了教研资料的保存和搜索功能。教师如果想了解校内教研活动的情况,都可以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搜索获得。
4.大气开放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的教研工作主张全面开放,“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实现学习机会的开放、资源的共享、各种观念的碰撞,形成一种中肯、科学、求进的教研氛围。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开放周研讨活动,202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的首届开放活动共免费接待了省内3000余名教师,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则不计其数,学校毫无保留地向来参观学习的老师开放,每一个来崇文参观学习或者挂职锻炼的老师都领略到了崇文“大气开放”的风格。同时,学校也坚持走出去,除了每学期外派老师十多次帮助其他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外,每个春假还定期到省内不同地区的学校开展教学联谊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两次春假教学联谊活动,与“温州瓯海实验学校、柳市三小、江山中山路小学、常山天马小学、安吉递铺三小、海盐天宁小学、平湖实验学校、宁波东柳小学、滨江博文小学、临浦东藩小学、临平镇三小”共11所学校建立了教学联谊关系。受到联谊学校的欢迎与肯定。
附录教师心目中的魅力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