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理性的生物,思想是理性的代表。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理性的反映,也是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形态。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从根本上认识中小学教师的当代及未来教育教学行为的捷径。
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主要包括教育的主张、理论和评价。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都可能导致不同的教育思想,事实上从有教育现象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如孔子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等等,对教育思想的划分,现在主要有:古代和近代及现代教育思想,东方和西方的教育思想、进步的和消极的教育思想等,中小学教师需要教育思想,但各人的教育思想的不一致和水平上的差异,直接在各教师心理的作用上、效应上都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果不在心理上尽可能达成认同性的教育思想,这种冲突将会导致整个教师队伍思想的混乱,行为上的合力极大地减少。
1.现代的几种主要教育思想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和现在我们积极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有一致性的,事实上80年代后各地开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等教育改革实验都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反映。皮亚杰作为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作为操作条件反射的新行为主义者的先锋,苏霍姆林斯基作为集体主义教育的倡导者,都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泰斗,无不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而重要的贡献。把各种教育思想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的几种主要教育思想都具以下的思想特点:
(1)教育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育在于为提高国家和民族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有效结合,因此教育应是开放性的和开拓性的社会活动。
(2)教育理论同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教育理论在教育宏观和微观上都同教育的人才观、教育的服务观和教育的实效观相联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更突出在思想性为主导上。
(3)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更加倾向于模式化和个性化,体现出科学发展的集中和科学研究的多角度认识,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考虑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情况更为教师和家长们承认。
(4)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中国古代的无为而有为,近现代西方的各种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的流派提出的基础科学理论,愈来愈成为教育思想的理论源泉,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化的教育思想似有占主导的表现。(https://www.daowen.com)
2.现代教育思想的客观基础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人的科学的理性认识,它必然有广阔和深入的客观思想基础,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客观基础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即人的客观变化发展、社会的客观变化发展和人们的实践活动方式的变化发展。
(1)人的客观变化发展。随着人的文化进化和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独立成为一界的说法已为人们所接受,即新三界说: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界。人划分为一界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智能活动器官结构和功能,如人的手在智能活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种客观变化发展的产物,对人的手的功能的认识导致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变化,让学生学会生活,其中主要就是要求学生有动手的能力。人的客观变化,仔细地研究是多学科的任务,在我们看来,主要是人的智能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日臻完善,如人们常说的人脑愈用愈灵活,人的语言表达愈学愈精炼和准确等,正是由于人的客观变化,才导致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思想,首先应认识人的客观变化和发展,教育思想基本的是人的思想。
(2)社会的客观变化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客观变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变化上,生产力是生产资料的积累和生产劳动工具及劳动者素质的改善,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随之而不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思考它时总是脱离不开生产力,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的质量评估标准等都依照自身的生产力水平状况来确定,因此生产力发展制约和决定着教育思想。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结果是创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明,也就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财富,这两个方面财富,直接成为教育思想的源泉,教育目标的社会化和教育方针的文明化,都是教育思想的社会客观基础所决定的。
(3)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变化和发展。实践活动是一切理论思想的源泉,每当人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变化和发展时,人们的思想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自人类社会出现社会分工以来,就愈来愈受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制约。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由手工劳动技术到半自动化劳动技术到自动化的弗动技术,使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三次巨大的飞跃,现代的教育思想正是在现代劳动技术自动化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落后的结合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才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小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由此才能更好地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3.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存在的误区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误区是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根本障碍,也是其对现代教育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不健康现象的根源。教育思想的误区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主要有:①教师的中心作用思想。把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对立,所有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都从教师的中心作用出发,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把握不够,从而导致教师愈教愈累、学生愈学习愈苦,教师恨铁不成钢,学生厌学而逃学,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焦虑和心境恶劣等;②课程内容系统传授思想,把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大到小、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力求都全面地考虑到传授中去,过分地拔高了教学要求和知识的系统性,其结果是教师顾此失彼,学生的学业负担超负荷,教师强迫观念增加,学生的学习失败恐惧愈来愈强烈;③教育封闭性的思想,教师持十年苦读方成才、学生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应放在受教育上的封闭教育观念,面对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来一个不变应万变,结果教育一生抵不过社会影响一时,理想与现实反差加大,挫折频频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性失调和逆反心理得到强化;④英才教育思想。教师育人上传统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观念占主导,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尤其是潜能一时成较长时间未能开发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心理上放弃教师应作的努力,一旦心理定势形成,教师的认知、情绪上都会形成一种“朽木不可雕也”的恶性循环,最后心理偏差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不公平对待,师生关系恶化,教师本人出现人际排斥的心理障碍;⑤教育要求标准化思想。教师习惯于整齐划一,一个大纲,一个标准答案,一个评价方式,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往往采取压制或者不理睬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本身的创造性减少,自身的依赖性增强,最后心理惰性导致教师生活乏味而出现心理异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