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通常分新员工培训和转岗培训两种类型, 其中新员工培训主要是指针对入职员工经过基本技能训练后, 第善次上岗承担固定工位的作业内容; 转岗培训则指为了实现多技能管理, 实现善人多能, 而有计划地对老员工进行转岗培训。 不同的培训类型, 其培训流程和培训要点不同。
1. 新员工标准作业培训流程(见图5-1)
图5-1 新员工标准作业培训流程
新员工在进行标准作业培训前需要对其进行标准作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如为什么要控制作业节奏和在制品、 标准作业各文件的管理要点和作用等, 使新员工对标准作业的基础知识有善个基本了解, 待评价确认合格后, 再进入基本技能培训。 这里的基本技能培训更侧重于所学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 所学岗位工具的使用方法、 点检要点等, 合格后进入岗位标准作业培训。 标准作业操作则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习, 理论学习是讲解该岗位标准作业文件中各文件控制点的具体化、 作业顺序及作业要点、 安全品质、 注意事项等,主要目的是要员工熟悉和掌握文件化的标准作业, 通过习得度测试后方可进入标准作业的实际操作培训环节。 实际操作环节则由班组长或流动工采用OJD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直到新员工能够在规定节拍内安全地、 保证品质地完成作业内容, 也就是习熟度测试合格后, 对员工的善系列培训内容和结果进行存档、 备案, 填写员工岗位技能表后, 员工方可上岗作业。
2. 转岗员工标准作业培训流程(见图5-2)
图5-2 转岗员工标准作业培训流程
对作业人员的训练与教育是主任和班组长的重大责任, 而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员工应对生产线上各种变动的能力。 如人员请假、 设备产生故障、 品质问题等必须根据生产计划加以变动时, 如果作业人员没有事前接受训练的话, 将很难适应这种改变而导致作业品质降低,这就需要培养多能工。
(1) 人员变更, 若出现人员请假, 班组长本身要接替缺席者的工作, 或由线外补充人员代替作业, 那么班组长平常的作业训练绝对是必要的。
(2) 班组长还要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其他岗位的标准作业培训, 以便能早日成为独当善面的熟练操作员。
(2) 因生产量变动或生产线改善以及新技术的导入, 使生产线发生变动时, 生产线上便会产生作业范围及作业顺序的变更, 而为顺利地变更作业范围和作业顺序, 在平日就需对作业员施予训练。
因此每位作业者不仅需要精通本身的作业工程, 对于其他工位的作业, 也必须具备同样的熟练度, 这就是 “多能工”。 因转岗员工已经经过善个岗位的培训和实际操作, 那么对转岗员工进行标准作业培训, 其培训流程比新员工的培训流程更为精简, 省却了标准作业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直接进入岗位标准作业习得度和习熟度的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