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用职业锚引导职业的发展

利用职业锚引导职业的发展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锚是个人早期执行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职业定位, 在职业锚的选定或开发中,个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个人角度而言, 美国大学生在校创业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他们从课堂走向商场的捷径之一; 对学校和国家而言, 则是保持学术和经济活力的重要环节, 甚至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

利用职业锚引导职业的发展

职业锚是个人早期执行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职业定位, 在职业锚的选定或开发中,个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提高职业适应性

职业适应性是职业活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了的适应性。 每个人从事职业活动, 总是处于一定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中, 个人从事职业的态度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 个人对工作的兴趣、 价值观、 技能、 能力、 客观的工作条件、 福利状况、 他人和组织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及奖励情况、 人际关系情况以及家庭成员对本人职业工作的态度等。 个人的职业适应性就是尽快地习惯、 调适、 认可这些因素, 即员工在组织的具体职业活动中, 适应职业工作性质、 类型和工作条件, 使之与个人需要和价值目标融合, 使自身在职业生活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职业适应的结果能保证员工个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 而且能保证员工在职业活动中有较高的效率, 有利于员工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因此, 通过职业活动实践, 员工由初入组织的主观职业适合, 转变为职业适应过程, 就是员工搜寻职业锚或开发职业锚的过程, 职业适应性是职业锚的准备或前提基础。

(二) 借助组织的置业计划表, 选定职业目标, 发展职业角色形象

置业计划表是一张工作类别结构表, 是将组织所设计的各项工作分门别类进行排列,形成一个系统反映人力企业资源配给情况的图表。 员工应当借助职业计划所列职工工作类别、 职务升迁与变化途径, 结合个人的需要与价值观, 实事求是地选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旦瞄准目标, 就要根据目标工作职能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培养和训练, 是自己具备从事该职业的充分条件, 从而在组织内树立良好的职业角色形象。

职业角色形象, 是员工个人向组织及其群体的自我职业素质的全面展现, 是组织或工作群体对个人关于职业素质的一种根本认识。 职业角色构成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职业道德思想素质, 通过敬业精神、 对本职工作热爱与否、 事业心、 责任心、 工作态度、 职业纪律、 道德来体现; 二是职业工作素质, 主要看员工具有的智力、 知识、 技能是否胜任本职工作。 员工应当从上述两个主要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很好地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为自己确立职业锚创造条件, 打好基础。

(三) 培养和提高自我职业决策能力及技术

自我决策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 决策能力大小、 决策正确与否, 往往影响个人整个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一生。 在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 特别是职业发展转折关头,例如首次择业、 决定职业锚、 重新择职等, 具有自我职业决策能力和技术十分重要。 所以,个人在选择、 开发职业锚之时, 必须着力培养和提高职业决策能力。

所谓自我决策能力, 是指个人习得的用以顺利完成职业选择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技能及个性心理素质。 个人要培养和提高自己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决策能力:

(1) 善于搜集相关的职业资料和个人资料, 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

(2) 制订职业决策计划和目标, 独立承担和完成个人职业决策任务;

(3) 在实际决策过程中, 不是犹豫不决、 不知所措、 优柔寡断, 而是有主见性、 适时、果断地做出正确决策。(www.daowen.com)

(四) 能有效地实施职业决策, 能够克服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职业决策能力运用于实际的职业决策之时, 需要讲究决策技术, 掌握决策过程。 首先,搜集、 分析、 评价各项相关资料和个人资料, 这一项工作就是几种职业选择途径、 后果与可能性的分析与预测。 其次, 对个人预期职业目标及价值观进行探讨。 个人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取向? 由此决定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类似的问题并非每个人都十分清楚。 现实当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或他人价值观念存在不清晰、 不确定的情况。 所以, 澄清、 明确和肯定个人主观价值倾向与偏好是首要任务, 否则无法做出职业决策。 最后, 在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 将主观愿望、 需要、 动机和条件, 与客观职业需要进行匹配和综合平衡, 经过权衡利弊得失, 确定最适合、 最有利、 最佳的职业岗位。 这一决策选择过程中, 是归并个人的自我意向, 找到自己爱好的和擅长的东西, 发展一种将带来满足和报偿的职业角色的过程。

阅读资料

美国大学生是这样度过大学生涯的

一是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在美国的大学, 校园活动常常和功课一样重要。 课外活动小组是培养未来领导人素质的实验室, 与参与体育运动不同的是, 它除了能够锻炼领导能力,参与过程中还可以学会怎样理解、 帮助别人, 满足别人的需要, 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 这些都是赢得企业青睐的条件, 同时也是美国文化中所谓 “领袖素质” 的基础。 据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曾积极参与大学社团活动, 这对他担任总统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是参加校内体育运动。 美国人在大学阶段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单单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竞争才能和领袖素质, 而竞争才能和领袖素质恰恰也是美国公司对所招聘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 比如一个大学运动队的队长到华尔街找工作, 其优势绝对不可限量。多项调查表明, 大学从事体育的人, 毕业后比那些不沾体育的同学明显收入高, 特别是企业总裁, 大多从大学体育中获益甚多。

三是做些有挑战的事。 并不是美国人天生具备冒险精神, 他们大多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培养挑战意识, 而不是在做之前就给自己 “下定义”, 认为自己 “肯定做不好”。 用自己不擅长这个、 不擅长那个来找借口躲避各种挑战, 结果可能会减少遇到困难和承担风险的概率, 但却在不知不觉中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掩盖了自己的潜能, 甚至放弃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生机会。 所以, 给自己一个机会, 去挑战一下曾经认为肯定做不到的事, 说不定终有一天你会攀登到梦想的制高点。

四是创业从校园开始。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 学生做小买卖的行为在校园内不仅不会被禁止, 而且还会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从个人角度而言, 美国大学生在校创业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他们从课堂走向商场的捷径之一; 对学校和国家而言, 则是保持学术和经济活力的重要环节, 甚至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 是由创业经济和创业规则带动的。 保不齐哪位高手折腾出的网站会受到Google、 雅虎的青睐, 或者精心构思的可行性报告可能会获得风险投资——这一切都是 “学以致用” 最好的体现, 就连赫赫有名的Google也同样是大学宿舍里诞生的买卖。

五是积累工作经验从打工开始。 在中国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的说法。 在美国, 大学生打工是普遍现象, 很多人除了完成学业, 都有一份或多份兼职工作。 攒下来的钱可以用作学费或零花钱, 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提前 “热身”。

六是从职业生涯中心寻求帮助。 美国的众多大学都在校内建立了职业生涯中心, 以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的 “命中率”。 其形式基本可以分为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由受过专门培训的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如何写简历、 如何寻找工作机会、 如何应对面试等, 请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经验, 或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 对于高年级学生, 除了帮助他们修改简历外, 还提供模拟面试练习机会, 并且录下来让学生带回去好好看看自己 “面试” 时的表现。

七是把实习当作明天的饭碗。 美国公司大多青睐经验丰富的应聘者, 但一份全优成绩单的作用相当有限, 因此实习机会为毕业生谋职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不管是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的大学生, 对他们来说最理想的就是在倾心已久的公司实习, 并在毕业后顺利转为正式员工, 即使实习单位因种种原因无意招新人, 在行业领先的大公司的实习经验或者一份该公司主管的推荐信, 依然能使同行业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眼前一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