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 随着新兴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对专业方向及能力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

于丽娟

一、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4G通信技术使得信息传输速度、 覆盖率、 使用面都得以大幅提升, 信息响应速度更快捷。 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通信、 互联网、 媒体、 娱乐等产业融合汇聚, 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 云计算以一种新的IT基础设施交付和使用模式为用户提供计算服务, 用户可通过网络以按需、 按易扩展的方式获得资源, 大大降低了硬件设施的投入, 降低了优化升级的成本, 所能获取的计算能力更具专业性。 智能化与人性化网络终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访问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数据出现海量、 多源异构、 低价值密度、 实时分析等特征, 所形成的数据规模成倍速增长。 大数据分析已应用到宏观经济农业商业、 制造业、 金融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据麦肯锡推测, 利用大数据分析, 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 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减少50%。

新兴技术与大数据给管理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大众成为企业产品生产核心价值的创造者, 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又创造出更多产品价值, 其更多的管理诉求成为搜索服务、 产品推荐、 舆情分析、 商誉构建、 关系营销、 用户口碑、评论、 社交等。 大数据也给信息管理带来了挑战。 数据的收集、 存储、 处理、 传输及应用都要适应大数据多源异构的基本特征。 新兴技术与大数据也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人才培养理念要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 适应管理变革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的变化, 并能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二、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思路

北京联合大学是以应用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和定位的。 本科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依靠所学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将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 是一种工程或技术型人才。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 一直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专业方向, 所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型人才, 培养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专业核心能力, 以企业信息管理、 数据库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基本能力的信息化人才。 近年来, 随着新兴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对专业方向及能力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

专业本着经典主流发展, 积极感测响应, 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特色的思路建设与发展。 经典主流发展是指以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涉及管理与经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课程, 体现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特点。 积极感测响应是指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变化相适应, 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了解信息技术最前沿, 能够了解或掌握数据分析、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法, 胜任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领域工作。 加强实践教学主要是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 改革实践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 强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独有的专业特色, 建强专业。

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定位

信息化人才应是一种懂管理、 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领域的早期, 需要广泛地开发、 推广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人才特别强调要具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具备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技能。 随着新兴IT技术、 云计算软件服务模式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当前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这些专业技能包括与存储、 通信等基本技术进步相关的技术能力; 互联网络、 平台等基础设施提升的技术能力; 产品、 供应商、 服务等商业应用扩展能力; 数据的存取、分析、 应用、 模式、 流程、 服务等的数据分析与管理能力; 采纳、 使用、 影响、 管理、决策等信息应用行为能力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满足我国和首都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为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 实践能力强, 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备现代管理科学及信息管理学的理论知识,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于专业的发展历史,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 专业方向定位于企业信息管理,并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线, 深化管理与技术的融合, 培养具有较强管理业务能力、 具备一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方法方面涉及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个领域, 信息管理突出数据分析与挖掘特色, 管理信息系统突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特色, 并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为主。

为此, 确定以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为专业的核心能力目标, 考虑个性化发展需求, 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应成为可选的核心能力目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其中之一强化培养。 为达到以上核心能力目标, 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目标包括企业管理能力、 数据库应用能力、 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 专业能力目标定位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能力目标定位

3. 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较高层次的人才类型。 知识方面既要有一定深度, 又要有一定广度, 能力方面不仅要有一定决策、 管理、 方案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 还要有较强的创新、 创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重创新。 基于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基于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的要求, 需要构建一个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要求, 需要构建一个素质拓展体系。 为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开展实践教学应注重校企合作, 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内容, 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 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并试图基于合作企业涉及的专业区域和产业依托, 以及合作企业的业务范围特色,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逐渐凸显专业特色。

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两条主线: 一是专业实践体系; 二是素质拓展体系。

专业实践体系以“认识实践→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践” 为主线, 各环节以课程为基础, 设置有课内实践和独立实践, 选修与必修等多种形式。

(1) 认识实践。 设置有企业管理综合实践和认识实习两门实践课程, 都安排在工商管理大类阶段完成。 企业管理综合实践是校内独立的两周集中实践, 主要是ERP沙盘模拟、 软件模拟实践,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经营管理业务报表, 或竞争管理决策,使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 并参与竞争模拟, 从而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 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 集中实习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生产流程、 管理业务流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运营与维护, 分散实习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参加岗位工作实践或社会实践, 使学生感受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习报告。

(2) 课程实践。 专业教育阶段大部分的技术类课程一般都设有课内实践和一或两周独立的课程设计。 课内实践主要验证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 并能应用技术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对于体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技术类课程设置了独立的课程设计, 通过综合应用课程的知识、 方法和技术, 解决较为综合的实际问题, 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等。 课程的独立实践是各单门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技能训练, 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 专业综合实践, 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 安排在第七学期并连续四周。课程特别强调校企合作, 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内容, 采用多样化、 模块化教学实践,使学生根据就业方向、 兴趣爱好选择和强化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从而更加适应现代新技术新发展对人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每一模块与一个或多个特定企业合作, 结合企业所涉及的区域和行业特点, 要求学生解决一项更加综合的实际问题, 或是模拟问题或是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 完成实践任务。 学生要完成该课程的实践任务, 就需要综合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 方法和技术, 这是单独课程不能解决的。 该实践课程是实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4) 毕业实践。 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连续六周。 一般是推荐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工作实践, 参加企业的真实项目, 企业新员工培训, 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就业于企业。 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可直接在单位进行岗位工作实习。 毕业实习的任务由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安排, 并根据实习内容由企业或由教师完成考核。 毕业实习是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要接轨的重要环节, 试图拉近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距离。 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连续12周, 根据专业方向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 要求学生完成信息系统的分析、 设计与实施,同时完成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 这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 二是基于管理业务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解决一项实际问题。 三是结合岗位实习开展工作任务的项目开发与研究, 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等开展科学问题的研究。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环节, 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拉近与企业人才能力需求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拓展体系以学生科技活动为主, 结合专业实践体系, 结合校内外高校或企业组织的各类学科专业竞赛、 学术交流, 结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等,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活动、 发表论文、 撰写研究报告、 获得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 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或技术研发的初步锻炼, 培养技术开发或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科技活动按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四类。

(1) 通识竞赛, 包括计算机大赛、 英语演讲比赛、 书法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等。

(2) “启明星” 科技竞赛平台, 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科技竞赛两部分。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历时一年, 主要开展科学调查、 分析、 研究, 并要有相应的科研成果。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校内统一归为 “启明星” 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 对接校外的 “挑战杯” 赛事, 包括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两部分, 并按单双年分别开展。 创业计划竞赛2014年升级为 “创青春” 系列赛事, 包括创业计划竞赛、 创业实践竞赛、 公益创业竞赛。 此外大学生科技竞赛还包括节能减排、 智能车等各项赛事。

(3) 经管类特色的专业科技活动。 包括IIBD竞赛校级选拔赛、 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 北郎中市场营销竞赛、 英文案例分析大赛、 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等。

(4) 素质拓展体系还包括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由各类组织、 公司颁发的专业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如企业助理信息管理师资格证书等。

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两者相互促进。 专业实践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修环节, 每环节学生要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 基于这些工作任务,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社会调查、 分析与研究等多层次、 多类型的素质拓展项目, 从而有效地支持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地得到训练。(www.daowen.com)

三、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 强调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 模块化教学特色, 并成为学生个性化能力需求及培养的重要平台。 课程各模块均采用 “项目驱动” 教学方式, 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管理信息化相关的项目任务,并以完成任务的成果及质量进行考核, 所设计的实践模块有以下四个。

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该模块的实践任务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领域,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管理、 经济、 信息技术等知识模拟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并完成一份反映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报告。 该模块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训练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 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 模块还引入了大量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和应用案例, 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整地开发系统。

系统实施的技术或平台有两种形式:一是应用Visual Studio+SQL Server等技术进行的一次开发, 另一个是应用成熟的系统开发平台进行的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平台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引入其 “管理信息化人才” 成长路径和培养目标理念, 以ERP-UAP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验平台设计实践方案。该平台以企业真实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指导, 提供了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模拟企业日常经营过程的实验, 同时为企业信息化研究项目提供研发平台。

该模块在专业2007版培养方案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务中实施, 已历经六届(包括专接本) 教学实践, 从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以及就业质量来看, 本实践环节对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显著效果, 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或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有显著提高。

2. 数据分析与挖掘

该模块的实践任务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领域, 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管理、经济、 数据分析与挖掘等信息技术, 通过对特定领域大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完成一份从需求分析到数据调查、 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并能提供一定决策支持的实践报告。该模块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 是专业核心能力的设计目标之一, 支持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数据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该模块的数据分析问题来源于企业, 将与慈文传媒集团开展合作。 该企业以影视剧制作为主营业务, 并围绕影视剧作品探索影视作品推广、 收视、 评价、 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合作方式是与企业共建影视传媒大数据中心, 设计数据分析的任务和目标, 基于企业存储的数据及网络数据开展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 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数据分析任务。

3.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

软件即服务是Software-as-a-service的意译,国外称SaaS,国内通常叫作软件运营服务模式, 简称为软营模式。 该模块的实践任务主要是云平台模式下的管理信息化,要求学生通过应用SaaS平台掌握平台所提供的各项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项目, 同时要完成一份反映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报告。 该模块旨在使学生接触到当前最新的云计算技术, 并能应用新技术开展各种信息化工作,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该模块与八百客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 该公司是基于SaaS平台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 向客户提供PaaS管理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产品、 服务和解决方案, 主要包括云计算模式下的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以及云计算在内容、 通信和协作领域中的应用。 合作方式是由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对平台应用的培训, 提供一定的实际项目需求或模拟项目, 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 该模块已经对两届学生进行了实训, 约有七名学生得到就业企业的认可。

该模块还与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合作。 该公司主营金融行业信息化业务, 开发有基于SaaS的金融会计云计算平台, 为金融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 由此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在金融领域管理信息化方面有所创新。

4. 电子商务策划

该模块的实践任务包括电子商务相关的商务管理与技术,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特定的平台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 搭建和优化, 同时要完成一份反映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报告。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 该模块旨在使学生了解网络营销、 网络产品规划、 个人网络创业、 商务信息服务、 网络交易和支付等, 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设计、 掌握网站系统软硬件配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该模块与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 该公司是电子商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 长期专注于电子商务软件的研发及相关解决方案与服务的提供。 合作方式是应用我校已经引进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平台进行培训, 并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网站的策划、 设计、 搭建和优化, 鼓励学生以自己所实施的商务网站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 该模块已经对三届学生进行了实训, 对学生的就业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 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力地支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基于管理学院校企合作联盟, 专业共与10多家企业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包括用友、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 八百客、上海商派、 卓益达、 首钢集团、 燕京啤酒北京现代、 协力超越、 中融信息服务、 博彦、 文思、 海辉国际、 艺龙旅行网、 普华优科等公司。 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两大类。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中, 企业提供学生参观、 学习的机会, 提供学生实习项目、 岗位任务, 负责培训、 培养人才, 以使学生能够胜任一定的岗位工作任务, 增强就业力, 对于优秀学生负责推荐就业或留用。 专业实践体系中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在校外实践基地实施。 认识实习方面, 目前已组织三届学生到用友、 燕京啤酒、 北京现代等企业参观学习, 主要参观各行业信息化流程和生产自动化过程, 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信息化管理体系。 毕业实习方面, 近三年已选派累计50多名优秀学生到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 用友、 八百客、 卓益达等企业毕业实习或岗位工作实践, 开展真实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企业承诺学生表现良好, 有能力即可就业, 累计有30多名学生进入这些企业就业。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引进企业信息化开发平台、 软硬件技术等教学资源, 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与教师共建课程等形式。 引进的教学资源包括用友的ERP-UAP、八百客SaaS平台、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会计云平台等, 此外还引进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教学案例, IT项目驱动实训平台, 小型企业管理应用软件等。 这些教学资源用于开展校内课程实践, 如企业管理综合实践、 各类课程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 在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方面, 一是请他们到学校讲课, 主题涉及企业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前沿与专业知识、 信息化人才社会需求与职场规划等。 二是与教师共建实践课程, 针对企业的技术和开发平台, 建设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包括师资培养、 教学大纲、 实践案例、 实践指导及考核方式等。

2. 其他保障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 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培训, 如派教师到企业参加较长期的岗位工作实践, 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培训, 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座讲解其技术平台和实践方案, 组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争取企业委托的科研立项。 此外, 利用每年的人才强教项目,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 客户关系管理师、 数据挖掘及应用技术、软件测试高级工程师等。 通过几年的培养, 极大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实践执教能力,所有教师都拥有各种培训证书, 约有一半成为 “双师型” 教师。

素质拓展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采取两种制度激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 一是建立导师制度, 学生进入大二后半学期就将每位学生分配给教师, 由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技实践,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 敦促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使学生逐步形成较稳定的发展方向, 并在方向上深入学习、 实践和研究,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是从专业层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别的科技竞赛, 对于获得全国性科技活动及竞赛优胜名次的, 或获得各类专业证书的, 可视与课程关联, 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的关系, 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可替代学分, 或给予经费资助等多种鼓励。

实践课程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保障。 各课程本着扎实基础, 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增强方向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的思路建设和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内容上要做到精选和高起点, 并争取成为精品, 在教学方法方面, 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方法, 如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等, 并通过网络学堂构建网络化、 互动式的方法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不断实践、 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目前已形成了定期研讨实践教学的制度, 总结存在的问题, 提出今后的改革方案, 使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沈奇, 张燕, 罗扬.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1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 (CNAIS). 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