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堂倾听技能的训练目标以及方法

课堂倾听技能的训练目标以及方法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倾听时,教师的点头微笑能够传递出对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赏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拓展阅读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教学就像一门“即兴表演”艺术,课堂就像一个“流动”的舞台。在《用心灵去倾听》一课的教学中,在初读

课堂倾听技能的训练目标以及方法

一、课堂倾听技能的训练目标

学生可以通过言语,也可以通过表情、体态、动作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教师应该随时捕捉这些“倾诉”,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1.倾听学生的思想

教师要善于利用倾听来分辨学生思想和观念上的萌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出其隐含的言外之意,要深刻理解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所谈问题的理解进行判断。同时,教师还应与发言者进行目光、形体的交流,必要时用提问或确认的方式,以理清思路,并对有效部分及时记录。倾听学生的思想可以使教师更平易近人,更受学生信赖。

2.倾听学生的需求与情感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欲望和需求往往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一段话语、一个句子、一个简单的感叹词或者一声呼喊,都有可能反映着学生的需求。善于倾听、理解、回应这些声音所表达的欲望和需求,是教师倾听的重要任务。善于倾听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动向和课堂状态细致入微地把握,能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不满、厌烦、快乐或喜悦等情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协调和引导。

3.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经常漏听、遗忘或拒斥学生的回答,那么这将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确立主体地位。

4.倾听学生的讨论

新课标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不仅要引领学生讨论,更要在讨论中观察与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与表现,为他们做出恰当的评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要树立权威并获取他人的认可,必须积极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倾听学生的讨论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获得对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

5.倾听学生的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有些学生甚至会提出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善于倾听、思考,从而发现学生提问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一面,细心体验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将这些问题重新抛给学生,请全体学生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对问题发现者而言,这将是极高的“荣誉”。对其他学生而言,解决身边同学提出的问题,会感到既亲切又有趣,还能鞭策他们提出更新的问题,在学习共同体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课堂倾听技能的训练方法

通过实践,对以下倾听方法进行练习。

1.启发诱导法

对问题的设计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展开的。学生对于较繁杂的问题的思考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倾听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不能轻易打断其思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也不应置之不理,而应进行适当地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思维方向出现了偏差,教师应及时提醒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使用启发诱导法要注意启发的时机并斟酌启发用语,常用的启发诱导语有:

“我想从这个方面解释是不是更好?就是说……”

“我以为从……这一点入手也许更方便,你觉得呢?”

“某某同学,你的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但关键是……问题的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2.追问深入法

教师倾听后的追问,意味着教师对问题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兴趣,同时意味着对学生发言水平与答题能力的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倾听。追问深入法在使用时不要轻易变换追问的对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控制追问层次的深度,避免因问题过难过深、无从下手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管教师追问的是某个学生,但其问题及追问均是指向全体学生的,不能理解为个性化要求。

3.全神贯注法

教师的态度在教学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神贯注法是教师以专注的神态、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表情进行倾听的方法。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倾听方法,在使用时要注意:教师的目光不能东张西望、游移不定,应心无旁骛、认真专注地捕捉学生的每一句话,同时对发言者的观点要进行分析、辨别与理解,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

4.嘉奖鼓励法

教师的表扬、鼓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嘉奖鼓励法就是教师在倾听中运用眼神、表情或语言表达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的一种倾听方法。教师使用鼓励嘉奖法要有灵活性。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引申问题就是表扬;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鼓励有利于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以利于增强其自信心,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嘉奖法不同于课堂评价,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故多用赞赏性的语言,在表扬的同时将问题深化。但是鼓励嘉奖不能滥用,否则将适得其反。常用的鼓励嘉奖语有:

“是个好主意!能把我们的数学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棒!”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太好了!你能再具体说明一下吗?”

“喔,好厉害,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能不能更详细一些,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哟,你真了不起!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问题,很值得研究!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5.微笑点头法

学生的学习状态常常会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在课堂倾听时,教师的点头微笑能够传递出对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赏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这种情绪的激励下,学生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趋于平静,思想的阀门将逐步开启,发言也会渐入佳境。

需要指出的是,点头微笑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平时发言较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且,点头微笑只是表达了教师的心态和感情,并不一定是赞同发言者的观点,对于明显错误或不恰当的发言要慎用此法,以免传递错误信息。

6.不露声色法(www.daowen.com)

有些时候,教师在倾听时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也能收到特殊的效果。对于一般学生,教师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可以观察其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防止骄傲自满;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不露声色可以引出更多的想法。教师在倾听中的不露声色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也为他们的深入思考和自我纠错提供了机会。

拓展阅读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教学就像一门“即兴表演”艺术,课堂就像一个“流动”的舞台。尽管教师课前精心预设过程,但学生是鲜活、有个性的生命体,因此课堂总是千百万化——课堂上老师期待的偏偏不出现,不期待的却接二连三地出来,有时使教师措手不及。

在《用心灵去倾听》一课的教学中,在初读之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

教师导读:当“我”手指砸伤时,苏珊……

当“我”提很多问题时,苏珊……

当“我”问金丝雀的死因时,苏珊……

读到这时,你心中涌动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感动)

此时,我的预设是希望学生“感动”,让我能够顺着我的预设: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把感动你的语句,特别要注意那些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我希望通过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可是我左等右盼得到的回答却不是我理想中的答案。学生有的说体验到了苏珊有母亲般的关爱,有的说心中对苏珊满怀感激,有的说体会到苏珊的善良……听到这里,我还真是着急了,不知所措,一心想着怎么把他们引回“正途”。就在这时,有学生说她从苏珊的言行中感受到了温暖。“温暖”一词像绚烂的焰火般瞬间在我脑海里炸开了花,为什么我受感动了,学生也非要受感动?难道一定要是感动?温暖不是更好、更贴切吗?苏珊的温柔、善良最能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母亲般的温暖了。思绪在一瞬间千回百转,也在一瞬间变得清楚明朗。于是我改变了预设,随即让学生去课文中找找温暖你的地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并不见得都能回答或回答得完全符合课前预设。面对这种课堂上的意外,除了精心准备我们的预设外,我想我们更要练就“课堂对话”——把握师生对话,即课堂理答。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但主体还是学生自己。黑格尔说得好:“没有人能够替别人思考,正如没有人能够替别人饮食一样。”理解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双重建构,这是理解得以形成的前提,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教师的教学不但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和文字对话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习对话,而非别的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与作品的作者对话,而不是教师自己与作品的作者对话这一结果;否则就意味着剥夺了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扼杀了其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销蚀了其对文学的热情。即使教师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也全盘吸收了,这样的教学也谈不上有什么价值。因此在理答的形式上,教师应适当“让权”于孩子,变教师理答为师生、生生互动的理答,真正做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在理念上,教师的理答还应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思考与练习

1.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倾听?

2.教师在进行课堂倾听时,要听什么?

3.进行课堂倾听的演练,尝试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倾听和现场演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鸥.兼职教员必备教学技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王彦才.现代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宝峰.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4]李涛,杨宣,庄志强.教师常用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5]凌道明.教育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7]谢英.高效教师的1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8]杨万扣.课堂倾听的低效表现及改进策略[M].北京:语文教学通讯,2012.

[9]郭永峰.论教师的课堂倾听技能[J].教育与管理,2011,(22) : 27-29.

[10]朱红.倾听,走向成功的彼岸[J].教育学刊:小学版,2003,(11) : 5-8.

[11]李建平.小学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课堂倾听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育

与管理,2013,(11) : 9-12.

[12]李咏.教师课堂倾听艺术的“三心”“二意”[J].吉林教育,2009,(6) : 61-62.

[13]陈敏.教师课堂倾听的智慧[J].陕西教育教学,2015,(10):28.

[14]王淑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倾听的差异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6) : 18-22.

[15]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https://www.ruiwen com/xiao/new s/13429.htm 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