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十瓶金子露私心:帝相之争引发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十瓶金子露私心:帝相之争引发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投桃报李,宋太祖对赵普也是宠信有加,不想十瓶瓜子金的事情暴露,使这对帝相出现难以弥合的感情裂痕。赵普话音未落,军营内外已是欢声雷动。由于前一天晚上,赵普已命人快马加鞭地赶回开封,把陈桥驿发生变故的情形通知留守大将石守信。这天,宋太祖身穿便服,来到赵普家中。次日早朝,石守信等将领纷纷请求还乡养老。宋太祖立即给他们丰厚的赏赐,让他们安心在家颐养天年。

十瓶金子露私心:帝相之争引发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时间:960年~976年

人物:宋太祖 宋太宗VS赵普

核心提示:赵普不仅帮宋太祖开创了大宋基业,还不遗余力地为他统一天下、加强皇权贡献自己的才智。投桃报李,宋太祖对赵普也是宠信有加,不想十瓶瓜子金的事情暴露,使这对帝相出现难以弥合的感情裂痕。直到新皇帝宋太宗上台,赵普的窘境才得以改善,但他的人生却因为廷美疑案变得愈加灰暗。

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三,打着出兵抵御北汉和辽国幌子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行至开封附近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就止步不前。将士们不思如何击退外敌,却是三五成群坐在营帐外讨论开封城里散布的“点检为天子”的流言。赵普和赵匡胤少时就认识,后来一直追随赵匡胤左右,成为赵匡胤最得力的幕僚。赵普大声说:“如今主少(新即位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年仅7岁)国疑,人心怎能安定?拥点检为帝是众望所归,而且就在当下。”赵普话音未落,军营内外已是欢声雷动。赵匡胤正醉卧营帐中,听到帐外人声鼎沸就问侍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侍从答道:“将士们要拥立点检做天子!”赵匡胤顿时醒了酒,但想到事关重大,即使仓促间夺了权,也未必十拿九稳,就没有出去理会。

第二天拂晓,赵匡胤再次被惊醒,还没来得及下床,就见弟弟赵匡义带着几位将士闯了进来,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被众将士簇拥着出了营帐。随即,站立在营外的所有将士都跪倒在地,请赵匡胤回京主持大局。赵匡胤做出为难的样子,假惺惺地说:“这么大的事,你们怎能如此鲁莽!再者我受皇帝恩宠才有今日,怎敢妄自尊大,擅行不义!”赵普赶忙上前进言:“这是人心所向,请你不要推辞!至于周家幼主,只要你给予他们礼遇,就不算负了他们。”接下来,赵匡胤才转入正题,说出自己的担忧:“你们是贪图富贵,才立我为天子,如果你们愿意服从,我就答应,否则我不敢为!”众将士齐声高呼:“唯命是从!”由于前一天晚上,赵普已命人快马加鞭地赶回开封,把陈桥驿发生变故的情形通知留守大将石守信。石守信也是赵匡胤的亲信。因此,赵普胸有成竹地请赵匡胤即刻领兵折返开封。安顿好后周皇室和朝中大臣,赵匡胤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建国号宋。

杯酒释兵权

宋王朝初定,赵匡胤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左右侍从不无忧心地说:“天下初定,人心未安,皇上这样车驾轻出,如遭遇不测,当如何是好?”宋太祖哈哈一笑:“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没有人敢把我怎么样!想当年后周世宗处心积虑地诛杀身边让他不安之人,我整日陪伴他左右,还不是好好的。”这天,宋太祖身穿便服,来到赵普家中。寒暄已毕,赵普也劝宋太祖注意个人安全,宋太祖不以为然,搬出他那套天命理论。赵普郑重其事地说:“人心叵测,即使有天命,也难保没有逆天而行的人。就说和你出生入死的将士,谁能保证他们个个忠心不二?”宋太祖相信追随自己多年的将领绝对不会背叛自己,与赵普展开论辩。赵普说道:“或许他们没有二心,只怕他们的部属贪图富贵,胁迫他们违逆皇上,那样他们也左右不了局面,只能顺应部属的意见。”宋太祖听后身上直冒冷汗,这不就是他当年“陈桥兵变”的重演吗?赵普进而说:“如果皇上把权力集于一身,他人没有可乘之机,皇上自可高枕无忧。”

这天,宋太祖把手握重兵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召进宫喝酒。酒过三巡,宋太祖命身边的侍从全都退下,然后醉眼蒙眬地说:“没有你们的鼎力相助,我也坐不上这个位子,可天子太难当,哪有你们节度使活得轻松!哎,我现在是整夜整夜地睡不安稳呀!”石守信茫然:“皇上有什么难事就说出来,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宋太祖长叹一口气:“哪个人不想荣华富贵?如果有一天黄袍加在你们哪个人身上,你们也会像我当年那样身不由己!”石守信等人闻言大惊,纷纷跪倒在地请宋太祖指一条明路。宋太祖直言:“人生苦短,你们何不多积金钱、广置田宅,这样不但自己过得舒心,子孙后代也不会缺衣少穿,而且还少了君臣之间的猜忌,何乐而不为!”石守信等人领会,连声谢恩。次日早朝,石守信等将领纷纷请求还乡养老。宋太祖立即给他们丰厚的赏赐,让他们安心在家颐养天年。

从此,宋太祖放开手脚,在赵普的全力辅佐下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了以文官治理地方的制度,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但不能不说的是,宋太祖解除军事将领的兵权,以文人领兵,在一定程度上使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以致边关频频遭受外族侵扰。

半部《论语》治天下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在把酒言欢间就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去除了心头大患。

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将宰相、后周遗臣范质、王溥、魏仁浦一同罢相,让赵普一人接替。赵普头脑聪明,但肚子里并没有多少墨水,为此宋太祖劝他多读书。赵普言听计从,白天处理政务,晚上勤奋读书。家人每每看到赵普退朝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挑灯苦读。时间久了,家人以为赵普已博览群书,可是等他去世时打开书箱一看,里面仅有一本《论语》,因此人们以为赵普在宰相位子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全凭了这本《论语》,于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留传至今。赵普在宰相任内举贤荐良、不任人唯亲,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要赵普认定的人才,一般都会被宋太祖接受。可有一次赵普推荐的人被宋太祖拒绝了,赵普不气馁于第二天早朝时再推举,宋太祖还是不用。之后一连几天,赵普上奏的内容都是推举此人,宋太祖受不了,勃然大怒,把奏章撕得粉碎。赵普没有抗辩,悄无声息地把撕碎的奏章捡起来拿回家糊好。过几天,赵普又把糊好的奏章递给宋太祖,弄得宋太祖很没脾气,就接受了赵普推荐的人。

赵普出任宰相不久,宋太祖就向他征询统一天下的意见。赵普提出“先南后北”的作战策略:先收拾南方几个弱小的地方政权,进而挥师北上消灭北汉;至于辽国,和宋王朝实力相当,贸然征讨只会两败俱伤,因而在完成内部统一后再作打算。后来的事实证明,赵普的作战策略是正确的,促使宋王朝在太平兴国四年(979)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www.daowen.com)

宋太祖让赵普独任宰相后,又感到惴惴不安,怕时间一久会形成赵普专权的局面,于是就给他身边安置了两位副职。宋太祖的担忧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宋太祖事无巨细都要向赵普征询意见,使得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赵普如何自律,出现专权徇私的苗头也不足为怪。

十瓶瓜子金

开宝六年(973)的一天,赵普卧病在家,宋太祖放心不下,前去探望。临走时,宋太祖无意间看到赵普家的房廊下放着10个色彩艳丽的瓶子,禁不住好奇上前观赏。打开瓶子,里面竟然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金。宋太祖脸色大变,质问赵普这是怎么回事。赵普被惊得满头大汗,支吾了半天才说这是吴越王送来的礼物,自己没来得及缴公,暂且放置在房廊下。宋太祖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既是别人送的礼,宰相受之无妨。”宋太祖走了半天,赵普还呆立在院中,他深知宋太祖平生最嫉恨危及皇权和以权谋私的行为。

走出赵普家门,宋太祖的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自己平生最信任的人,也会干这种见不得天日的勾当,今后,还有谁可以相信?随之,宋太祖暗自命人查访赵普,看他还有没有其他不法行为。不查不要紧,一查就让人触目惊心:赵普不顾朝廷法令,私运木材扩建自己的家宅;赵普的亲信以其名在全国各地经商牟利;赵普对宰辅大臣之间不得通婚的禁令置若罔闻,为儿子赵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之女为妻……看到近些天汇总上来的查访材料,宋太祖气得暴跳如雷,在内宫破口大骂:宰辅之间相互勾结,看来赵普心里有大企图,想要把我架空。赵普虽有私心,但还不至于走上谋反的道路,听闻宋太祖骂他,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屋漏偏逢连阴雨,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人联名揭发赵普受贿,并包庇抗拒皇命的地方官员。宋太祖念及赵普劳苦功高,没有治他的罪,但两人情感上的裂痕已无法弥合。不日,宋太祖贬斥赵普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宋太祖赵匡胤像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后周殿前都点检,在“陈桥兵变” 中被拥立为帝, 即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17年,终年50岁,葬于永昌陵(今河南巩义市西南)。

身陷廷美疑案

开宝九年(976)十月,患病的宋太祖突然暴毙,其弟赵光义遵从杜太后懿旨登上皇帝宝座,改名炅,是为宋太宗。宋太宗让弟弟赵廷美接替自己做开封尹,以示身后将让位于赵廷美。至于宋太祖留下的两个儿子,宋太宗也给予很高的礼遇,视同亲儿一样看待。此前被宋太祖罢相的赵普也被召回朝廷,封为太子少保。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灭了北汉,挥师指向辽国,不想在高粱河(今北京境内)遭受惨败。宋太宗仓皇逃窜,与军队脱离,最后被杨业搭救。群龙无首,将领们以为宋太宗已在战场上丧命,就计划着立宋太祖之子赵德昭为帝。后来宋太宗回来,这事就不了了之。宋太宗为此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开封,赵德昭见宋太宗迟迟不给平灭北汉的将士们发赏,觉得不妥,就跑去问询宋太宗。赵德昭话音未落,宋太宗已厉声喝止:“等你当了皇帝,再赏赐这些人不迟!”赵德昭见宋太宗冤屈自己,气得扭头就走。不一刻,宫中就传出赵德昭拔剑自刎的消息。不到一年,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病死。按照杜太后当年“兄终弟及”的诏命,宋太宗身后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属弟弟赵廷美了。赵廷美对赵德昭惨死,满腹狐疑,不免有所怨言。不想有人把他的怨言演绎成试图谋反的表现,向宋太宗告发。宋太宗郑重其事地召来赵普商议。

自此宰相无座位

宋朝以前,宰相在朝堂上议事都有座位。宋太祖觉得这样做有损于皇权的至高无上,就寻思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某日早朝,宋太祖对后周遗臣、宰相范质和王溥说:“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你们不妨把奏章拿近一些。”范质和王溥只得从座位上起来靠近宋太祖,宋太祖立即使眼色让宦官们撤掉座位。等范质和王溥汇报完毕,想坐回自己的位子,却发现座位处已空空如也。从此,宰相再与皇帝在朝堂上议事,只能站着说话。到了明清时期,大学士、军机大臣(相当于古代宰相的职位)连站着奏事的权利都没有,只能跪着说话。

这时赵普已重新爬上相位。看着心事重重的宋太宗,赵普说:“当年太后命先帝(宋太祖)传位给皇上的遗书,就是我起草的。不仅如此,太后还有让皇上日后传位给赵廷美、赵廷美传位给赵德昭之意。”宋太宗叹息说:“我本有意传位给廷美,他何必这么心急!”赵普压低声音说:“皇上难道不记取先帝传弟不传子的教训,果真有意传位给赵廷美?”宋太宗半天不言语,心里已下定斩除赵廷美的决心。宋太宗先将赵廷美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继而贬为涪陵县公,流放至房州(今湖北房县)。赵廷美的家人、幕僚皆受连累,或贬职,或流放。终日处于宋太宗的严密监控下,赵廷美精神承受不住,于雍熙元年(984)抑郁而终。此后,宋太宗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儿子。

宋朝文官服

宋朝百官上朝议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礼及隆重朝会时穿着祭服或朝服。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

赵普以为自己帮着宋太宗了却心病,可以在相位上高枕无忧尽享尊荣富贵。不想心怀鬼胎的宋太宗已然容不下他,一道诏书就罢黜了他。几年后,一切归于风平浪静,宋太宗又把赵普请回相位,只是这时的赵普已步入暮年,再难有所作为。淳化三年(992)七月,赵普去世,宋太宗追授他为尚书令,封为真定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