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巴国之地的生态环境与宗教信仰孕育了铜梁大蠕龙的艺术形式

巴国之地的生态环境与宗教信仰孕育了铜梁大蠕龙的艺术形式

时间:2023-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古巴国之地,秀山重叠、巴水环流的地理环境与古文对巴渝地区记载的“巴蛇万类,其大蟒尤甚”极为贴合。巴人自古对龙蛇的崇拜源于在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对所见动物力量的敬畏。由对自然环境的感悟而滋生出的图腾崇拜信仰,使以舞祭龙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铜梁生根。在民间传说中,对龙舞之形成的描述充分说明了生态环境与宗教信仰对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巴国之地的生态环境与宗教信仰孕育了铜梁大蠕龙的艺术形式

铜梁地处渝西丘陵与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既有毓青山和巴岳山东西对峙,又有涪江、琼江、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淮远河等众多河流。作为古巴国之地,秀山重叠、巴水环流的地理环境与古文对巴渝地区记载的“巴蛇万类,其大蟒尤甚”极为贴合。许慎在《说文·巴都》谈道:“巴,虫巴;或曰食象蛇。象形。”也就是说,在古文字中,巴就是蛇,巴字的字形模拟的就是蛇形,蛇又为小龙。巴人自古对龙蛇的崇拜源于在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对所见动物力量的敬畏。《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如何?”虽然在古人的描述中带着夸张想象的情感色彩,但可以看出巴人以龙蛇为图腾以期建立自信自尊的主观意识。铜梁县内,有着1 400年历史的著名古刹侣俸寺和波仑寺,就饰有各种龙的图案。由对自然环境的感悟而滋生出的图腾崇拜信仰,使以舞祭龙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铜梁生根。

在民间传说中,对龙舞之形成的描述充分说明了生态环境与宗教信仰对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铜梁民间关于伏羲女娲与铜梁龙舞起源的传说中内蕴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因素,暗示了巴人的龙蛇图腾崇拜与这一对“人首蛇身”始祖的关系。据巴渝民间传说,伏羲、女娲初制人烟时,奔波于天下,累毙于山野,所弃之杖受日月精华与天地灵气,变而成龙,降服了鬼怪和瘟疫,使处于弱势的人类解脱了险遭灭绝的磨难。此后,人们在灾害来临或年关喜庆之时,总要草缚成龙,以杖高举进行祭祀和玩舞。古往今来,由笃信演化为娱乐,相沿成习。(www.daowen.com)

铜梁县内河流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患的频繁发生,龙不仅是能行云播雨的图腾崇拜对象,也成了驱洪除灾、辟邪降福的地域保护神。据民间传说,古时县域琼涪二江常发大水,淹没人畜和庄稼鲁班曾在此修庙祭祀神龙,降服了汹涌的江水,百姓因之更视龙为神圣,与龙结下不解之缘,每年新春耍龙灯拜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