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黑白漫画画面形状及构图要点

黑白漫画画面形状及构图要点

时间:2023-05-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画面形状,配以不同的构图方法,这样才能将画面信息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在进行漫画构图时,常利用分割画面、文字或符号的构图方法。1.分割画面的构图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漫画作品,完美的布局是其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布局能将画面精彩的细节完整、明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画面的焦点。

黑白漫画画面形状及构图要点

一、画面的形状

在考虑画面构图之前,首先要确定画面的形状。不同的画面形状,配以不同的构图方法,这样才能将画面信息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目前常用的画面形状有以下几种:

1.圆形

圆形是封闭的基本形状,集中饱满,能给人一种优美、完整、柔和的感觉,有集中视线的作用,画面主体突出。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图2-2-1)。

2.正方形

正方形可使画面显得简洁而平衡,能够给人以严肃、庄重、大方、端正的感觉,也能产生秩序性的效果,但易显呆板(图2-2-2)。

3.横长方形

横长方形符合人眼的视角,是人最熟悉的观看方式,给人以舒服、平静、稳定、开阔的感觉。有一部分是以人物的群组为主,有利于交代人物和其所处的空间环境,画面效果完整(图2-2-3)。

图2-2-1 圆形构图《王子历险记》

图2-2-2 正方形构图《亲密无间》李鹏叶

4.竖长方形

竖长方形则给人挺拔、严峻、崇高,积极向上的感觉,易于突出竖直的线条和沉静的氛围,也会有不稳定、危险的感觉,多用于具有大透视的画面以加强空间感,烘托画面的紧张气氛,增大画面的张力(图2-2-4)。

二、构图方法

确定了画面的形状之后,就需要认真考虑相应的构图方法了。在进行漫画构图时,常利用分割画面、文字或符号的构图方法。

1.分割画面的构图法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漫画作品,完美的布局是其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布局能将画面精彩的细节完整、明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画面的焦点。在这里探讨能够创造吸引人的画面布局的一些方法。

(1)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又称为井字形构图、九宫格构图,三分法则可说是构图的最基本方式。三分法则是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划分成三份,主体物处于画面下1/3或画面上1/3处,使主体处于视觉中心,或者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将所要突出的主体放置在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点”上。这样既考虑了主体,又顾及了周围的环境,使整个构图饱满而稳定,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在大场景的刻画中这种画面显得十分宏大;在俯视或仰视的透视效果表现上也颇具视觉冲击力;在营造体现动感效果的画面时其动态效果表现较为出色。图2-2-5所示是漫画大师墨比斯的作品,画面主体鲜明,采用了横分三分构图方法,地平面处在画面1/3处,人物的头部占据最好的“权力点”之一——右上点,从人物口中变化而出的物体占据了另一个视觉中心。当人们欣赏作品时,视线随着跪坐的人物自然地看向口中变化而出的物体,在左右两个中心点之间形成回路,反复进行欣赏回味。

图2-2-3 《花海》方娜

(2)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通过连接对角线,并将顶点与长的0.618处相连得到的黄金三角形,并将所绘主体沿画面对角线方向进行放置的构图方法。由于对角线构图所形成的对角关系,可以产生出极强的动感,同时也极具纵深效果,因此采用对角线构图有助于强化画面的视觉张力,使画面更为活泼、舒展。图2-2-6所示取自村田雄介的漫画《光速蒙面侠》,画面采用俯视的视角,男主角魔蛭的头恰好在左侧的兴趣点上,竖起的左手在右侧的兴趣点上,突出了角色势不可挡的气势,画面的空间感极强,张力十足。

图2-2-4 《魔塔》曾千慧

图2-2-5 三分法则及应用 方娜

(3)斐波纳锲螺旋线。斐波纳契螺旋线也称作黄金螺旋,是由古希腊人发明的一条有趣的螺旋线,被视为大自然美学的定律。遵循斐波纳契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图2-2-7是早稻的插画,画中盛开鲜花的大树构成了最大的曲线,让观者随着大树的形态将视线集中到树下弹奏的角色身上,和谐的构图与欢乐的场面相得益彰。

图2-2-6 对角线构图及应用 方娜

图2-2-7 黄金螺旋构图及应用 韩煜

2.文字/符号的构图方法

(1)S形构图。S形构图动感效果强,既动且稳,有较顺畅的欣赏视线,可用于各种幅面的画,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构图方法。S形可以产生一种柔和的美感,能够自然地引导观众的视觉深入画面。在画面层次的营造上更为柔和,融会贯通,不会产生生硬的层次捏造。若沿着S形曲线来安排主角和配角,可以在画面中营造出柔顺的动态线,是一种能够让观赏者产生美丽、柔和等印象的构图方法。

S形构图是表现女性身体或头发的美丽线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构图方法(图2-2-8)。如果在背景中加入S形的道路灯,能够自然地发挥出引人入胜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透视的把握是S形构图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若透视不佳,很容易产生层次扭曲以及变形的尴尬情况。

(2)A形构图。A形构图也是三角形构图,是最简单的构图法,这种三角形构图往往给人以稳重、安定、均衡的感觉。若在三角形各顶点安置主角或配角,能表现出高低和纵深感,具有向上的冲击力和强劲的视觉引导力,可表现高大自然物体及自身所存在的这种形态。若想让画面整齐美观,三角形的构图会是理想的选择,不过有时候可能会使漫画看起来有些无趣,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调整三角形各边的边长,改以不等边三角形进行配置,可使画面具有向上的冲击力和强劲的视觉引导力(图2-2-9)。

图2-2-8 《塔罗牌的奥秘》李慧玲

图2-2-9 Distinc x Selxu 李梦玥

(3)V形构图。与A形构图相反,V形构图是最富有变化的一种构图方法。这种倒三角形构图是表现出不稳定动态的代表性构图,能产生更有活力的动感,视觉刺激比较强,其主要变化是在方向上的安排或倒放、横放(图2-2-10)。同三角形构图法一样,倒三角形构图也会有缺少动感的问题。构图时,可采用不等边三角形构图,加大各边的长度差异,以增添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图2-2-10 40 Days in the Desert 墨比斯

(4)N形构图。N形构图也称作隧道型构图,这是一种采取类似透过隧道或窗户探视的感觉,引导观赏者进入画面深处的构图法。此时若是将主要的角色配置在隧道的最深处,便可自然地将视线带到主角身上。这种构图法能够将观众从客观的现实世界带入主角所在的画中世界(图2-2-11)。

在实际创作中,还有一种与隧道型截然相反的构图方法——逆隧道法。即采用了将主角放在画面前方,舞台背景渐渐深入的手法(图2-2-12)。

(5)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构图是利用画面中心的轴线构架对称的构图,主体安放在中心点上,有对称与均衡的美感。一般采用竖长横短的形式,十字形构图中水平线起“制动器”的作用,垂直线则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能够增加画面安全感、平和感、庄重感及神秘感(图2-2-13)。十字形构图能够剩余较多的空间,因此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辅体,使人的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部位集中。经常用来表现建筑物,营造一种庄严、肃穆、宏伟的氛围,但也存在呆板等不利因素。

图2-2-11 《寂夜》韩东洋

图2-2-12 《想》张竞月

图2-2-13 《成长系列插画》王晶

(6)X形构图。X形构图是以线条和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很强,既可以增加画面纵深感又能使画面跃动起来,又有利于把人的视线由四周引向交叉点的中心构图。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图2-2-14)。

(7)米字形构图。米字形构图不仅是米字形,而且还是以一个交点为轴心的多线交叉图形,其线条是交点内聚,有向心力的象征,如蝴蝶的两个翅膀,又称作“蝶形”构图。如图2-2-15所示,画面中的书本、颜料盒与女生的动作向外发射,突出了夏日的惬意。

图2-2-14 《成长系列插画》王晶

图2-2-15 《午后阳光》刘欢

三、角色构图的种类

黑白漫画中,不论是故事漫画还是插画,绝大部分的画面都有角色出现。在有角色出场的画面中,若想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突出角色形象,就要在画面中进行有意识的构图。根据出场角色的数量将角色构图分为单人构图、双人构图、三人构图、四人构图、五人构图、团体构图六种形式。

1.单人构图

画面中只有一个角色出现时,所有的画面元素都为这一个人来考虑、服务,要结合画面主题及情感表达来思考从哪里将角色的身体进行裁切。一般情况下,单人构图主要运用到特写镜头、单人膝上镜头、单人全身构图以及动态镜头效果来凸显画面角色的性格或表现故事情节。

(1)特写镜头的运用。整个画面都是面部的构图,更有部分扩大化的特大特写。

如图2-2-16所示,侧面脸部特写,在表达感情时可考虑使用。

如图2-2-17所示,采取正面注视镜头的表现手法,能够使诉求变得更为强而有力,极具吸引力。

图2-2-16 《我的哥哥是青蛙》包梦军

如图2-2-18所示,要表现角色的双面性或者冷酷感时,可用此手法。

(2)单人膝上镜头的运用。画面中纳入对象身体膝盖以上到头顶部分的图。

如图2-2-19所示,营造出将要离开此处的印象。

如图2-2-20所示,上半身摆好姿势,视线看向摄像机镜头的标准构图。

如图2-2-21所示,抽象风格的不安定表现,改变表情或姿势,也可给人以随波逐流的感觉。

图2-2-17 《我的哥哥是青蛙》包梦军

图2-2-18 《御用甜品屋》陈锐

图2-2-19 《我的哥哥是青蛙》包梦军

图2-2-20 《创造者》冯宇

(3)单人全身构图的运用。这是一种在画面中纳入对象全身的构图。

如图2-2-22所示,典型的三角形构图,因此画面看起来很稳定。

如图2-2-23所示,画面采取俯视视角,能够营造出观者与角色间的距离感。

如图2-2-24所示,利用四周的空间与身影来表现,让背影来说明一切。

图2-2-21 《电影少女》桂正和

图2-2-22 《萌狐情缘》赵书谊

图2-2-23 《飘飘》王福琦

图2-2-24 《创造者》冯宇

(4)有趣的动态镜头效果。如图2-2-25所示,画面不出现脸部与腿部,容易给人以身份成谜、高深莫测、性感等感觉。

如图2-2-26所示,角色靠在角落,只表现出部分身体,给人较为接近的存在感。

如图2-2-27所示,没有画全角色的双手双脚,容易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图2-2-25 《青蛙王国——梦境之约》李嘉妮

图2-2-26 《除妖师》刘欣蕊

图2-2-27 《琅琊》黄晶

2.双人构图(www.daowen.com)

当表现对象是两个人时,则需考虑既能突出角色性格,又能明确表现角色关系的构图。

(1)画面二分割构图。画面二分割式构图是较为常用的手法。这类分割式构图能够简单、明确地表现出双方的关系,常用纵向分割与横向分割两种形式。

如图2-2-28所示,从纵向将画面分为两半,为两边不同角色的个性或关系赋予对比。

如图2-2-29所示,将两人的侧脸分左右相反方向配置,藉此表现两人紧张严肃的对话氛围,强化矛盾冲突。

(2)双人全身构图。若要表现对等、同伴关系的时候,采用对称式构图较为合理。

如图2-2-30(a)所示,该画面不仅表现出同伴意识,且三角形构图也具有安定感。如图2-2-30(b)所示,同样采用三角形构图,若配上有力的动作,就可使画面极富动感。

图2-2-31所示为一种抽象的对比表现。镜子或窗户可以是通往神奇世界的入口,也可以是某种心理象征。

(3)多种镜头组合。采用双人构图时若将近景与远景放在同一画面中,可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图2-2-32所示,采用全身像加背景膝上特写,通过富有个性的姿势表现出两人形体及个性上的巨大差异。

如图2-2-33所示,采用膝上特写加背景侧脸特写的组合方式,将心情或思慕对象放在左上方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图2-2-34所示,采用了膝上特写加背景脸特写的组合方式,能够表现出畏惧强大敌人或者主角决定挑战巨大敌人的强烈意志。

图2-2-28 《小丑的礼物》张鹏飞

图2-2-29 《御用甜品屋》陈锐

图2-2-30(a) 《封神榜-伯艺考,妲己》冯巍

图2-2-30(b) 《行走在心间的旅人》王辉曌

图2-2-31 《战争的洗礼》冯宇

图2-2-32 《罪恶之城》弗兰克·米勒

图2-2-33 《点墨浮白抄》刘欣蕊

图2-2-34 《食戟之灵》附田佑斗

3.三人构图

如果画面上有三个人,角色间的组合关系可变得更加丰富,如何展现角色间的关系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让三个人彼此处于对等地位,或者展现出一对二关系的构图是三人构图的基本原则。

如图2-2-35所示,采用了纵向分割的方式,表现出三名角色间的对等关系。而图2-2-36中,同样表现出了伙伴关系,但采用了三人并列,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的构图形式。

图2-2-35 《小灯笼》郑晨霞

一对二的组合关系,常用图2-2-37所示的构图形式。将身为主角的女孩浅仓南以上半身镜头放在前方,弟弟上杉和也以半身姿态配置在后方,而哥哥上杉达也则在右下方露出头部。由于三人头部所处的位置刚好在黄金分割线上,因此画面能够保持平衡。

图2-2-36 《棋魂》小畑健

另外,三人构图中,三角形构图也是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如图2-2-38(a)所示,在近处配置两个角色,后面配置一个人,充分展现出画面的稳定性。图2-2-38(b)所示则采用一对二的模式,利用身高特征将男主角安排在最前方,两个伙伴配置在后面,有力地突出了男主角的地位。而图2-2-39所示将画面纵向二等分,后面两人使用面部特写,中间一人用膝上特写,采用了倒三角形的构图形式,营造了不稳定的紧张关系。三人的表情对比是这张画的重点所在。图2-2-40所示也采用这种构图形式,以表现强烈的动感。

4.四人构图

四人构图一般采取四名角色平等,或者是一对三的基本模式。

图2-2-37 《棒球英豪》安达充

图2-2-38 三角形构图

图2-2-39 《梦之蛊》李盛楠

图2-2-40 《梦魇》白姝君

有了双人和三人构图的经验,不难发现,分割画面是一种通用的表现形式。如图2-2-41所示,采用四分割画面的构图形式,四名角色各占画面1/4。利用面部特写镜头,通过表情塑造为读者带来亲近的感觉。

而且,三人构图中常用的三角形构图,在四人构图中也可以灵活地展现出来。如图2-2-42所示,主角放在画面正中央,占据三角形的一角,后面的三名角色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配置方式。

图2-2-41 马周夏林《我们的夏天》

图2-2-42 四人构图1 周俊燃

另外,四人全身构图也是常用的构图形式之一,这种组合形式非常丰富。如图2-2-43所示,画面采取全身镜头,以这种方式强调彼此的同伴意识。图2-2-44所示四人,借由改变各角色身体方向的方式,赋予画面变化及动感。如图2-2-45所示,在风景中呈现出远近感,以行动表现四人个性对比的构图。采用画面近景配置两人,另外两人位于远景处的方式来描绘。如图2-2-46所示,更是大胆利用远镜头以身影来表现四人的存在。

图2-2-43 四人构图2 裴天正

图2-2-44 《复仇者联盟》杰克·科比

图2-2-45 四人构图3 周俊燃

图2-2-46 《最游记》峰仓和也

图2-2-47所示是一对三的典型构图形式——主角对另外三名配角的构图。主角身后的背景中,有着采取三角构图配置的配角特写。主角摆出感觉强而有力的架势,借此强调这个角色是四人中的核心人物。

图2-2-48所示为利用了画面的空间层次关系,从前方到后方,使角色身体重叠在一起的构图。安排各角色位置时,采取S形构图可自然地营造出画面的深度。

图2-2-47 《地下迷宫的地图》周俊燃

图2-2-48 《美国队长同人漫画》王禹恒

5.五人构图

在表现角色关系时,五人构图有五名角色平等、一对四,或者二对三等模式,可以说五人构图拥有最为丰富的选择。这便需要更加用心思考和安排,找出最能够表现五名角色的个性或彼此关系的构图。

画面分割依旧是经典用法,可以4分画面,也可以5分画面。如图2-2-49(a)所示,就采用了平分的方式表现角色的团队关系,面部表情是画面的重点。图2-2-49(b)所示则采用4人构图中的4分法,在最前面加上主角的形象,是表现主角与次要角色常用的构图手法。图2-2-50所示的画面被分割成5份,需要读者翻转书本的方向才能顺利观看构图。画面中以膝上镜头与特写的组合,为各角色赋予不同的印象,表现了角色间的平等关系。

椭圆形与S形构图也是体现角色间伙伴或团队关系常用的手法之一。如图2-2-51(a)所示,五名角色按照S形排列,主角位于中央,利用透视关系增加画面的延展性,而图2-2-51(b)所示中人物按照圆形排列,体现了明确的团队关系。

若要增加画面的冲突关系,一对四,或者二对三的构图方式是更好的选择。图2-2-52所示就采用了三对二的构图形式。画面中以樱木花道、赤木刚宪和流川枫三人为主角,身为配角的另外两人以头部背影来表现。透过仰视的视角,突出了三名主将的身高和画面的压迫感,传递出角色强大的气场,带动了画面的故事情节。如图2-2-53所示,四名配角安排在角色的左后方,并通过大小的差异与主角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主角的地位更加显眼,突出了角色关系。

图2-2-49(a) Distinc x Selxu 李梦玥

图2-2-49(b)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

图2-2-50 《原创漫画》包梦军

图2-2-51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一)

在五人构图中,更具画面表现力的构图是角色加舞台,这是在海报或广告传单中常出现的构图。如图2-2-54所示,五名角色在上方采取三角构图配置,在下方描绘故事舞台背景的概念图。在上方保留辽阔天空空间的方式,让画面有了宽广的感觉,场景更为宏大。

图2-2-52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二)

图2-2-53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三)

6.团体构图

团体构图大致上可分为并列型构图、向内延伸型构图、对立型构图等几种。画面能够表现出团体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对比关系是构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1)体现团队成员间关系的构图。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关系构图最易掌握的便是并列型。如图2-2-55所示,团员一字排开,表现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在上方的空白处则用相应的图案填补,增加了画面的信息及层次感。

如图2-2-56所示,采用了一种比较活泼的构图形式,即角色从圆形框架内向外突出的构图模式。三名主角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配置,首先营造出了稳定的感觉,而其他成员围绕圆形框架编排,增加了画面的活泼氛围。

同样是突出团队中的三名主角,如图2-2-57所示,三名主角放置在画面前方,配角环绕主角排列,放在后面。通过对角色大小的调整,突出了主角的地位。

图2-2-54 《封神榜——主角组》冯巍

图2-2-55 Distinc x Selxu 李梦玥

图2-2-56 《食戟之灵》附田佑斗

图2-2-57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

如图2-2-58所示,将主角放在最前面,让各队成员交互出现,逐渐向后延伸的配置。由于团体构图往往会让画面变得十分拥挤,因此建议在后方保留一些空间。

即使只有一小处留白空间,仍然能够让画面看起来清爽许多。如图2-2-58所示,将众多角色按照不同的动势前后重叠配置在一起。这样的画面能够让读者找回游戏时的快感。

(2)体现团队之间关系的构图。团队间的关系最容易表现、最明确的是对立型构图。如图2-2-59所示,两队人纵向一字排开,用透视关系加大画面空间感。图2-2-60则在画面里上下平均分割,上下两个分格里是队员的脸部特写,通过双方强烈的眼神来营造出紧张的对立模式。如图2-2-61所示,则通过圆形构图,利用景别和角色的正面与背面的站姿暗示出角色性格及角色间的关系。

图2-2-58 《PSP》元博

图2-2-59 《光速蒙面侠》村田雄介

图2-2-60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

图2-2-61 《原创漫画》包梦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