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黄精:益寿延年,乡亲争采,功效确证

黄精:益寿延年,乡亲争采,功效确证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别名有黄芝、菟竹、鹿竹、救穷草、鸡格、叶生姜、打黄精、鸡头根、黄鸡、老虎姜等,各地均产。乡亲们纷纷采集黄精,病好人壮。古人认为,黄精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胜其根。传言海玉吃生黄精,可连续10天不进食,且每20天放一次血,先后38年时间用血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武汉医学院到广西都安、巴马等县的292例百岁老人中调查,发现他们经常服食黄精。可知黄精实有延年益寿之功。

金字经

天地精坤土,灾年可救荒。

史传长生不老方。

食!

其味确实香。

寿草太阳,怕钩吻食断肠。

【形态采制】

百合科植物东北黄精,多年生草本,根茎分歧卧地,黄白色稍扁,圆柱形,节间长,节肥大,下生不定根。茎直立单一,上部稍弯,高50~80厘米。叶浅状披针形,无柄,3~7片轮生于节上3~12厘米,先端卷曲。花腋生,3~6总花梗,其先端2~4花,白绿且连合成筒状。浆果球形,成熟为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山坡草地。春秋采挖,净后晒干生用。别名有黄芝、菟竹、鹿竹、救穷草、鸡格、叶生姜、打黄精、鸡头根、黄鸡、老虎姜等,各地均产。

【传说故事】

黄精属百合科植物。魏代张揖《光雅》、西晋张华《博物志》、晋代葛洪《抱朴子》均记载“借人以本品得坤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雅名多而神奇。据史料记载,黄精曾乃仙家服食养生佳品,不作药用,《本经》也未收载,仙家列为芝草之类。《神仙芝草经》云:“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隋时羊公“服黄精法”亦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五符经》说:“黄精获天地之淳精,得坤土之精粹。”杜臆云:“惟乳泉香美,故引闰黄精,而一服可仙”。《灵芝瑞草经》称为“黄芝”。张华《博物志》云:“太阳之草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抱朴子》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化粮,谓之米铺,亦叫余粮、救穷、救荒草。”

《本草蒙筌》云:“根似生姜,故称野生姜。”《本草备要》称“山生姜”。《广西图志》称“野仙姜”。《图经本草》云:“其叶似竹,其苗初生,人采为菜茹,味极美,故称菟丝、鹿竹、毕菜。”《救荒本草》称为“笔管菜”。

黄 精

相传天台华顶山上有一个云雾山洞,每隔3 000年西王母才命仙女打开洞门一次,放出瑶池仙水,以灌洞口周围黄精,熟后全归仙人食用,以求长生,青春常驻。有一年,山下发生大旱,庄稼枯死,百姓饥寒交迫。山下有一秀溪村,怪病横生,村里最漂亮姑娘秀姑,婚后3个月,得病卧床不起。丈夫叫黄经,勇敢善良,看到此情此景暗自流泪,一筹莫展。这时,一白胡子老道,肩背葫芦,手拄拐杖,路过门口。黄经求其为秀姑看病,老道诊脉道:“姑娘肺热胸闷,已成慢痨。贫道已知村中不少人都得这种病,我无药可治,爱莫能助。”说完告辞。黄经苦求,老道说:“要治此病需服3个月黄精。但这药生在天台山云雾山洞,须翻九座高山,趟过九条深涧,攀登千丈岩壁,你能行吗?”黄经答:“只要能治好秀姑的病,我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找到云雾仙洞。”老道将自己的拐杖交给了他,并说:“你带上它就会找到此洞,再用拐杖轻轻一敲洞门就开。”黄经感谢问起大名,老道哈哈一笑:“我叫葛玄。”便不见了。黄经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洞口,拐头金光一闪,其光射向一块巨石门似的岩石上,黄经轻轻一敲,门慢慢打开。根据仙翁指点,用仙杖往洞顶一戳,仙水清澈而流,进而漫山长出黄精。天空五光十色,西王母的天兵天将一齐杀来,黄经毫不惧怕,手拿仙杖奋力抵抗,终于打败天兵天将。乡亲们纷纷采集黄精,病好人壮。为防止西王母关闭山洞,黄经决定不再回家,一直守在洞口,黄经也成了仙。据说洞口的岩石还留下手拄拐杖而立的身影。后来人们为纪念黄经,把云雾仙洞改名为“黄经洞”。

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为四大佛山,然而九华山香火鼎盛、名扬天下却是因为百岁宫内保存着一代圣僧无瑕禅师的真身。无瑕禅师,顺天府宛平(今北京)人,明正德年间24岁在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两年后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后在安徽青阳县九华山结庐隐居,刻苦修行。无瑕在九华山隐居100余年,不带徒弟,不见人,126岁时圆寂。明天启二年,崇祯帝派朝中王尚书来九华山进香,遍查附近山洞,才发现坐化了多年的海玉,其肉身已干枯,身旁有血经81本和1卷身世自传。同年,崇祯派人送来御笔“应身菩萨”的匾额,赐金粉涂身。无瑕长期隐居,他就是靠吃黄精、野果、丹参之类赖以生存。古人认为,黄精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胜其根。但花难保,生花十斛,干之才五六斗,非大有力者不能办。日服三合,服之十年,乃得其益。传言海玉吃生黄精,可连续10天不进食,且每20天放一次血,先后38年时间用血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现陈列在九华山文物展览馆。

西晋张华《博物志》载,皇帝问天姥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人信钩吻能杀人,不信黄精能益寿,不亦感乎?”

《神仙传》亦记载:“尹轨学道,常服黄精,年数百岁,后到太和山中。王烈常服黄精,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步行如飞。”

《福地记》说:“武当县石阶山西北角有棵大松树,树下生草名救穷,日食之寸,绝谷不饥,久之度世。此草即黄精。”

《臞山神隐书》介绍了黄精用法:“黄精细切,煮极烂,以布袋拧汁煎使浓缩,渣晒干为末,入釜中煎熬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日三服,除百病,身轻耐老。”或用“黄精根茎细锉,阴干为末,每用水调,多少任服。久服轻身延年。”

徐铉《稷神录》中说:“临川有士人唐遇,虐待婢女。该女不愿为妾,逃入山中,饥饿难忍,拔一草根,食之较甘美,久食不饥。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来,急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日行山中,常食此草,亦无所苦。后其家人采樵所见,近之则腾身上树。归告主人,或曰:‘婢岂有仙骨,必食异草,可备肉食。’婢忽见肉,大吃一顿,家人伏草齐出,婢欲腾而不灵,遂被捉。问其如何充饥,指出其中一种草,拔数茎而归。识者辨之,乃黄精也。”若误采钩吻,食之立死。

宋代《日华诸家本草》云:“黄精单服,久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清代黄供绣《本草求真》云:“黄精,正极称赞,久服不饥。其言极是。”(https://www.daowen.com)

张山雷说:“黄精产于徽州,徽人常以为馈赠之品。蒸之极熟,随时可食。古今医方,极少用此,盖平居服食之品,非去病之药物也。”

蒲辅周先生曾介绍一方黄精丹(黄精、当归),是平补方,久服似有促进脑功能恢复。

武汉医学院到广西都安、巴马等县的292例百岁老人中调查,发现他们经常服食黄精。可知黄精实有延年益寿之功。

古今诗赞黄精者多,如唐代杜甫赞黄精诗句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

又曰:“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明代散曲家王磐(1407-2025年)《野菜谱》云:“神州黄精,济我空氓。带精避谷,且使长生。何不食之,羽化身轻。受之饥馁,苦志劳神。”

陈长明《金字经》云:“认叶当如竹,寻根还似姜,传得长生不老方。尝!野仙知味道香。只休孟浪,怕秦钩能断肠。”

唐代张籍《寄王奉御诗》云:“爱君紫阁峰前好,新作书堂药灶成。见欲移居相近往,有田多与种黄精。”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杜甫举家逃至同谷无粮,靠黄精充饥,写诗赞曰:“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保健作用】

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养生中利用黄精颇类熟地黄味道厚腻,且超过熟地黄补肾阴、益精血,还补脾润肺、养阴益精,故适用于病后虚损、脾胃虚弱、营养不良之症。但易助湿邪,凡痰湿壅滞、消化不良者不能用。

【便方推荐】

(1)黄精、枸杞子、山茱萸各30克。研细末,蜜丸,每丸9克,每日2丸。适用于肾虚精亏、腰酸足软、头晕。

(2)黄精、苍术、地骨皮、侧柏叶各30克,水煎加米酒,分6次服。用于治疗须发早白。

(3)鲜黄精60克或膏剂,加冰糖。每日2次,每服15克,开水送下。用于治疗肺痨咯血。

(4)黄精、枸杞子各1 000克。研细末,每日1次,每服9克,开水送下。用于治疗乏力、头晕、酸软。

【保健提示】

(1)常用量为10~30克,鲜者加倍。

(2)痰湿壅滞、消化不良者忌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