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转换理论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转换理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引起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在西方,马斯格雷夫的财政支出结构转换理论阐释了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结构的关系,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认可。马斯格雷夫指出,公共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取决于人们对公共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转换理论

2.1.1 财政支出结构转换理论

无论经济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财政支出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同,财政支出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以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引起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在西方,马斯格雷夫的财政支出结构转换理论阐释了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结构的关系,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认可。他把整个财政支出划分为国防支出和民用支出,又把民用支出按支出类型划分为公共资本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资本的形成十分重要。在这一时期,公共设施是有限的,为了开发国家并使自然资源与市场相联结,并为私人部门生产性资本的形成提供先决条件,就必须提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受益具有极大的外部性,必须由公共部门即地方或中央政府通过预算来提供。而且在经济发展早期,由于私人资本积累是有限的,也要求政府提供一些具有内在收益的资本品,所以这一阶段公共资本的作用很大。

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储蓄的增加,私人工农业的资本存量必然增加。这一时期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其增加的速度逐渐变慢了。而便于私人资本形成的体制变得更为发达,这些投资可能由私人部门来进行。因而公共资本支出在整个社会总积累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www.daowen.com)

在经济进入成熟期后,政府投资的增长率会再次上升。这是因为随着人均收入的上升,“需要互补性公共投资的私人产品可能会出现,而这又可能会提高公共投资的份额”(1)。比如消费者由于收入上升而大量购买汽车,这就要求政府在公路设施方面增加投资;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市政设施上进行投资;对有技能的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要求政府在教育人力资本方面加大投资等等。因此,这一阶段对私人消费品的补偿性投资将处于显著地位,从而使公共资本支出又出现较高的增长率。总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较高,而在实现“起飞”后会暂时有所下降,但是当经济步入“成熟”阶段时公共资本的比例又会上升,其增加与下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特定的收入阶段及其对资本的需求。

马斯格雷夫指出,公共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取决于人们对公共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虽然不可能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准确地测出该弹性的大小,但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这一弹性一般要大于1。按照恩格尔法则,衣、食、住等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份额会随着人们收入的上升而下降,某些公共服务如政府提供的保护等支出也符合恩格尔法则,即这些支出的份额也会随着人们收入的上升而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收入水平很低,主要是满足基本需要,如衣、食等的消费,因而私人支出较多,公共消费支出不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本需要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对提高生活层次的消费支出将增加,资源被更多地用于满足第二类需要,如教育、卫生、安全等项目,这样财政支出的份额将会增加。另外,在人均收入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人消费方式,其使用需要有补充性的公共服务。这一时期成人玩具大量出现,如私人拥有的飞机、游乐车、摩托艇等耐用奢侈消费品,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去提供必要的设施供其使用,如提供高速公路、公园等公共设施,或者提供交通巡逻、公园服务或天气预报等服务形式。罗斯托也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后,财政支出的主要目标将会由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提供教育、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服务。这种支出受到人口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大,会大大超过别的项目的财政支出,也会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由以上所述可见,在财政支出结构的长期变动趋势中,可以得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规律:经济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会逐渐下降,在经济性支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高到低再到高的转换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性支出比重将逐渐上升;维持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长期的发展中将趋于下降。这些观点为我们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演变趋势提供了客观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