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风建设向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本文从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出发,从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着手,分析了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不知道学习什么、不想学习、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等对知识探索的主动性不强的特点。

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王 磊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 熊 典

本文从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着手,充分认识到规划意识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独立学院开展和推广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规划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明确学习的方向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独立学院推进学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生的规划意识主要是指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懂得思考自己的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奋斗的意识。学风建设向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本文从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出发,从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着手,分析了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是本科中录取批次靠后、分数偏低的学生,跟一二本的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表现出一种相对薄弱的状态。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不知道学习什么、不想学习、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等对知识探索的主动性不强的特点。

第一,学习目的方面“不知道学什么”。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学习上存在着盲目的被动倾向,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自己不会主动学习;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本科学校不是很理想,把考研和出国当做终极目标;还有部分学生盲目跟风考证,从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出现偏差。

第二,学习态度方面“不想学习”。在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认为偶尔逃课无伤大碍,课余时间多用来上网睡觉,平时很少认真学习,考试则是临时抱佛脚,在学习态度上浮躁之风盛行。更有极个别的大学生由于过于习惯服从管理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实现了“考大学”这一目标后,没了目标和方向,在大学的宽松环境下不能严于律己,以至于在网络、游戏中迷失了自我。

第三,学习方法方面“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关系。首先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不知道从何下手学习,并且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大部分学生把多数学习任务放在老师的身上,不会自己主动学习,也基本上不会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对第二天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四,学习的价值取向方面“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急功近利。部分大学生过于专注于兼职、社会工作、实习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事情,正常的课程和专业学习却被丢在一边,更有不少同学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去做兼职。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第一步是要教会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目标。行为始于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内驱动力的话,就很容易对现状和困难妥协。而大学就需要引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和学涯目标,这两个目标的树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1.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是人生的追求,具体是指:“将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自己将来会在哪个行业从事怎样的工作”等,是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导航标。要确立正确的生涯目标,必须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来确立切合实际和适合个人发展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的生涯目标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减少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盲目、浮躁、功利等不良的学习风气。

2.学涯目标

学涯目标是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和追求。“大学阶段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毕业后是考研、出国、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就业”等是大学期间各学年、各学期的奋斗目标。而大学学涯目标则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在制定学涯目标的时候,第一,要保证这些阶段性目标是通往大目标的阶梯,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就与自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第二,阶段性目标必须是通过自己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实行之后有可能实现的。只有满足了这两个要求,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www.daowen.com)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于1992年提出了自我价值理论。理论指出,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的需求,只有个体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他才能接受自我,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使人感到满足,使人自尊心提高,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所以在制定阶段目标的时候,目标能否通自己的努力而实现,也是学涯目标制定的关键。只有当目标一步步实现,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制定的计划不能使目标实现,那么则有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正确的学涯目标是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动机是大学良好学风的保证。

学生要懂得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目标的确立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方向标,然而只有目标没有行动,理想不会自动实现。要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除了紧密结合学涯目标外,也要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需要是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在开展规划教育的时候也要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在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技巧、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惑,高年级的学生则面临着求职就业的困惑。因此,在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过程中应该适应其诉求,在低年级学生中间多开展经验交流会、学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高年级则可以向学生多传达关于考研经验、求职面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三、规划意识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很多学生对自己不是很了解,对未来很迷茫,这在独立学院学生中间表现的更为明显。通过培养规划意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和特点,认识自我的价值和潜在的职业素养,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计划。树立职业目标能使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做各方面准备,找准自己与现实的差距,不断提高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自己适合考研,那么在大学阶段哪些是重点科目、专业成绩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如果觉得毕业后应该直接找工作,那么在大学阶段应参加哪些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这样学习就会有明确的目标。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于学风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大多是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来达到学风建设的目的。如通过严抓“到课率”、“考试通过率”、“作弊率”等指标来做学风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但效果往往不甚明显。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是被动式学习,学习的目标单纯,都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进入大学的自由环境之后,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清晰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从而出现了不学习和学习中的盲目、浮躁和功利等与良好学风相悖的不和谐之音。笔者认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靠简单的“堵塞”来完成,与其靠这种传统的管、教方式来促进和保障学校的学风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出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迸发出主动学习的能量,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使学习状态更加持久、效果更好。

3.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自己生涯的规划,有利于防止学生盲目克隆他人的学习经验。学生在校缺乏对就业的认识,他们大多会借鉴同班、同系以及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甚至照搬照抄,忽略了自身的性格、智力水平、特长、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如盲目跟风考证、考研等,花了大量精力考了一些对自己几乎无用的证书,从而导致走了很多弯路。而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进行评估,然后确立符合自身特质的学习目标。在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加上老师的引导,能使学生懂得平时应如何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何保证在完成专业学科任务的基础上学习对个人就业有帮助的其他通用型技能。同时利用规划教育能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社会实践,增加专业课程以外的应用能力,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

4.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业上继续深造者占少数,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就业。因而,独立学院办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保证学生顺利就业。而职业规划教育能让学生通过规划和实践活动,找准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求职就业方向,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艳萍.论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及两者的互动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王文卿.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学风建设的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31).

[3]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