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外国文学与电影鉴赏:两希文学经典

外国文学与电影鉴赏:两希文学经典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两希文学为题材的电影很多,它们是西方观众喜欢看的、也是西方电影制片厂尤其是好莱坞特别愿意拍的题材。几乎两希历史、神话、文学经典中有名的人和事都有电影。《宾虚》在第32届奥斯卡上共获得11项大奖,创下奥斯卡历史最高纪录。他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外国文学与电影鉴赏:两希文学经典

人类的文化史与艺术史十分古老悠久。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美术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这六类艺术,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的初期便已经出现。在以后的一段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再没有发明出新的艺术种类。直到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才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1911年,法国人卢米艾尔兄弟发明并公开放映了电影,意大利诗人、电影先驱乔托·卡努多敏锐地看到了当时还只是“杂耍”的电影出现的意义,他认为:市场街上的杂耍“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他宣布:“第七艺术诞生了!”电影成为最年轻的现代艺术,影视全球化普及构成了一种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将与方兴未艾的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21世纪的人类文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观赏一部电影或电视,有人看得懂,有人看不懂;有人所得甚多,有人所得甚少甚至无所得,关键之一在“会”不“会”看。“会”看,就是懂得影视审美鉴赏。要“会”看影视,就要懂得一些影视审美鉴赏知识和方法。电影的基本特征是:有机的综合性、高度的逼真性、活动的视觉性。

影视艺术是一种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的时空综合艺术,而且是各种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影视艺术的有机的综合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影视艺术综合了各类艺术的特征。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指它综合了文学、戏剧,舞蹈、美术(绘画、雕塑)、音乐、建筑这六类艺术表现方法而言。有人称之为“第七艺术”。影视艺术是在其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是简单地把这些艺术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大拼盘。当一种艺术被影视艺术吸收后,它本身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失去了它原来的特性,改变了它原有的表现能力,成了构成影视艺术的一个元素。因此影视的综合是有机的。(2)影视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综合的产物。影视与其他艺术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它的任何一种手段都必须依赖科学技术来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技术是影视艺术的基础,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科学技术的每一个新的发明,都丰富了影视艺术,甚至使影视产生了新的质变,如从无声到有声使纯视觉艺术成为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艺术。因此,我们说影视艺术的有机综合性,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综合是首要的。(3)影视艺术是集体创造力的综合。影视的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电视剧的制作同样如此),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灯光、音响、录音、布景、化妆、道具、剪辑等部门人员的通力协作。

影视技术的特点,就在于用摄影的方法表现现实生活。而摄影摄像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复原手段,是不能有任何虚假的成分的。初面世的电影再现的只是简单的生活真实,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影视能够高度逼真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艺术真实: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中主人公骑着扫帚在天空飞翔,《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龙视眈眈”地盯着汽车里的游客,《特洛伊》里无数希腊战船渡过大海和千军万马围攻特洛伊城,《泰坦尼克》中早已沉于两千米水下的泰坦尼克号巨轮又鸣响汽笛,出发远航,无不以高度的逼真感而震撼人心。现在,宽银幕影视,立体声影视,环幕影视,3D电影更是给观众提供了广阔的视听空间,更逼近生活的真实,增强影视的逼真性。

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段也使影视更具有逼真性。它将各种景别、镜头连接在一起,使观众如同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去观察反映在银幕上的生活,产生出一种接近于现实生活的逼真感受。这和戏剧受“三一律”的束缚是截然不同的。

影视艺术是视听结合的艺术,但它是以视觉为主的。我们说“看电影,看电视”反映的正是影视的直观视觉性特征。看,是观众的基本心理要求。美国著名影视艺术家格里菲斯曾说过:“我试图达到的目的,首先是让你们看见。”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也说:“影视是以视觉上最简练的叙述抽象概念的艺术。”人只要有视力,就会被影视的视觉形象所吸引。因此,活动的视觉性也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

以两希文学为题材的电影很多,它们是西方观众喜欢看的、也是西方电影制片厂尤其是好莱坞特别愿意拍的题材。希腊文学题材的名片有《特洛伊》《大力神》《尤里希斯》《蛇发魔女》《新木马屠城》《奥德赛》《奥菲斯》《亚历山大大帝》《伊阿宋与金羊毛》《俄狄浦斯王》《特洛伊的女人》《非凡的阿芙洛狄特》等等。希伯来题材的名片有《耶稣受难记》《十诫》《参孙与达利拉》《大卫王与拔示巴》《所罗门王与希巴女王》《诺亚方舟》等等。几乎两希历史、神话、文学经典中有名的人和事都有电影。这些影片绝大多数都忠实于历史,导、演、摄、美、剧本乃至宣传推广的阵容强大,片子拍得壮丽宏伟,史诗意味极强,极具观赏性。

其中最值得看、不看遗憾的当数这样几部影片:好莱坞的《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新木马屠城》《耶稣受难记》《宾虚》及动画片《埃及王子》。除了《宾虚》较老,是1960年代拍的外,其他都很新,场面都很好看。《特洛伊》《耶稣受难记》将在下一节里重点介绍,这里介绍几部值得一看的经典片子。

《宾虚》讲的是犹太王子宾虚被朋友出卖沦为奴隶,后几经磨难,终于重获自由,向仇人发起了挑战的故事。《宾虚》在第32届奥斯卡上共获得11项大奖,创下奥斯卡历史最高纪录。片子虽老了一些,但极其经典,值得一看。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1日—前323年6月22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古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疆域广阔的国家。他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是一部史诗巨片。这部2004年最受瞩目的史诗片长约3小时,耗资2亿美元,辗转欧亚非三洲拍摄,制作规模庞大。该片色彩运用极有特色:整部电影的摄影基调为时光变迁的气氛。通过视觉、地理的改变,传达出角色的心情。亚历山大生命中每段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气氛与风貌。因而此片不看,实为遗憾。

《十诫》人物刻画很是成功。该片添加了很多虚构的角色,将摩西并置于爱情、权力、亲情的更复杂的争斗之中,更多的诱惑、更难的割舍……,以此衬托出摩西在上帝呼召之下,作为上帝仆人,对上帝的忠诚。尽管以《圣经》作为“信史”,对照电影,可以看出编导在电影感染力方面的刻意着墨与渲染,但仍然感动于电影之中,摩西前半生与后半生命运的对照,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这部电影显然影响了后来的同类题材的影片,如动画片《埃及王子》。拍得较早的电影《十诫》文本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但电影着力于大场面与细节的营造,今天看来虽不尽逼真,却仍不失大气磅礴与感染力。

《埃及王子》是2002年拍的,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成人动画。要受教育、享愉悦、长知识,这是好选择。

《特洛伊》电影宣传画
(中心人物是阿喀琉斯)

《特洛伊》的导演是曾导过《新海神号》《完美风暴》《空军一号》的沃尔夫冈·彼德森,布拉特·皮特饰演阿喀琉斯,艾瑞克·巴纳饰赫克托尔,奥兰多·布鲁姆饰演帕里斯,黛安·克鲁格饰演海伦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尔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结束。(www.daowen.com)

《特洛伊》剧照:赫克托尔与帕里斯

《耶稣受难记》是一部美国电影。导演是著名的梅尔·吉布森。这部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耶稣基督一生中最后的12个小时,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难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类所遭受到的最残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耶稣受难记》电影宣传画

故事从一个夜晚开始,耶稣(詹姆斯·卡维泽饰)被犹大出卖给了罗马人,在暗蓝色的夜幕下耶稣被惊醒,震惊、失望,接着坦然、宽容,默默束手就擒。当罗马人用铁链绑住耶稣的手脚,把他押往宣判场的时候,成群的犹太人涌了出来,他们向耶稣扔着石块吐着唾沫。疯狂的人们,在罗马人宣布耶稣绞刑后群起欢呼……耶稣扛着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蹒跚地走过耶路撒冷的街巷,他不时摔倒在地上,市民们更加疯狂地向他涌来,发泄他们肆无忌惮的无知与怨恨。在人群的末尾,抹大拉的玛丽亚(莫妮卡·贝鲁奇饰)痛苦地看看着背负十字架的耶稣,遍体伤痕血迹斑斑慢慢地走向死地,她的眼里充满了绝望。圣水从手缝里流下来,沙石在风里幻化成尘埃,铁锤高高地举起,一锤锤砸击在十字架上。套上荆棘编成的茨冠的耶稣无声承受着死亡前最后的痛苦……长铁钉刺进了左手手腕,长铁钉刺进了右手手腕,长铁钉打进了左脚脚腕,长铁钉打进了右脚脚腕。鲜血从钉孔里流出来,流过血迹模糊的皮肤,滴落进泥土,每一滴都声震天宇。天上乌云翻滚,吞噬着每一块白色的缝隙,耶稣的母亲玛丽亚(玛雅·摩根斯坦特饰)眼角滑下一行浊泪,流出一脸的沉痛。山坡上一片静默,那用已经消失的语言唱出的歌声,缭绕着这里的每一粒空气……

在2006年6月16日揭晓的美国《娱乐周刊》“25部最具争议影片”榜单中,《耶稣受难记》高居榜首。

银幕上的基督被毒打得遍体鳞伤血迹斑斑的情景拍得极其真实因而该片具有极其强大的心灵震撼力,然而,所有的犹太人将因此重温他们曾经犯下的千古罪过,这个伤痛的重现刺痛许许多多的人,既包括好莱坞众多的犹太老板,也包括反犹主义者。影片带来的巨大的宗教压力,引起了电影界和宗教界的群起抗议!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争议潮涌,也正说明本片价值之所在。

从题目看本片是《圣经》中一段情节的艺术化再现,但事实上梅尔·吉布森将其拍成了一部心理片。影片中的刑罚场面让人震撼,耶稣的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无论是谁,只要你看过该片,你就永远无法忘记受难的耶稣!

请看三则报道:

“据央视全球资讯榜昨日报道,电影《耶稣受难记》上映一个月之际,这部影片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因为影片震撼人心的精彩演出,让美国一位杀人犯投案自首。26日,美国德克萨斯一名杀人犯在看完这部影片后向警方自首,承认杀死一名19岁怀有身孕的女子。”

“一名挪威新纳粹分子在看完梅尔·吉布森导演的新片《耶稣受难记》后,向警方投案自首,承认十几年前制造过两起爆炸事件。他是看完这部影片后投案自首的第二个人。”

“美国加州一间手机专卖店,不久前遭到小偷入侵。由于小偷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让警方伤透脑筋。没想到,不久后店家竟然接到小偷自首的电话,追问之下,原来小偷是看了宗教电影《耶稣受难记》之后,深受感动,决定改过自新。小偷宾汉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他说他是因为看了《耶稣受难记》,深受感动下,决定要彻头彻尾改变自己。店家对于电影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感到相当惊讶。手机店老板哈森说:‘我觉得这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小偷跨出第一步改变生活,期盼我们能看到他真心向善。’”

《耶稣受难记》中耶稣形象

由于信仰和灵魂处于与西方人完全不同的状态,我们东方人一定要认真看看此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