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江海记忆:新店山歌的历史与特征

江海记忆:新店山歌的历史与特征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店山歌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新店山歌,又名南荡河山歌。此后,如东县文化馆先后两次将如东民歌300首汇印成集,其中新店山歌号子近100首。经此集中交流介绍,新店山歌日盛,并飞江过海。左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吴尧与如东民歌手马银凤等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征新店山歌是如东本土文化,是南荡河两岸舟行文化和稻作文化集中表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内容广泛丰富。据现存资料统计,不同曲调的大小新店山歌号子近100首。

新 店 山 歌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新店山歌,又名南荡河山歌。南荡河位于如东县城西南部23公里外,新店在南荡河南岸。据如东地方志《地名录》载:“新店地区于明朝中叶,系一片草荡。”起先,零星有人辟草为居,于是,有人烟处即常有山歌迂回。至明末清初,战云弥漫,灾祸连年,移民群集,开垦草荡,造田立村。山歌跟着劳作走,耕种日繁,山歌形成阵势。移民有来自大山,有来自水乡,多种风俗习惯交融,多层面文化现象并存,集结于新店这块热土,带来新店山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厚的历史内容。新店荡田,土肥壤糯。新店人擅长种水稻,产米清香可口,成为一方特产。远近稻农来取经,取走了种稻经验,同时也取走了新店人耕作时“咳”的山歌(“咳”读阳平声。新店人唱山歌叫“咳山歌”)。新店山歌逐渐流传县内外,分布遍及本县西部地区的马塘、岔河、双甸、石甸;西北部地区的丰利、袁庄;西南部地区的曹埠、汤园等镇的四乡以及邻近通州市的石港东乡北乡,如皋市的丁埝东乡南乡和苏北里下河一带。

新店山歌同其他民歌一样,主要靠口唱耳闻相传交流。据考证,新店山歌最早见之于文字的有清代燕川人洪小圃所编《小客斋歌谣集》,收入南荡河(新店)山歌六首,其间有《飞鸽传书过大江》等。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旅政治部编印《苏中民歌》,辑黄海渔民、盐民、船民号子及南荡河(新店)山歌号子多首。2025年,江苏音协编《苏北民间歌曲选》,其中收入署名“佚名”(吴尧)采录的南荡河(新店)南北岸山歌号子14首。此后,如东县文化馆先后两次将如东民歌300首汇印成集,其中新店山歌号子近100首。经此集中交流介绍,新店山歌日盛,并飞江过海。例如山歌手杨玉萍把山歌唱到南京城。2025年4月上旬,江苏省第三届文代会开幕,新店山歌手杨玉萍被指定在大会作专题发言,介绍新店山歌,作为特邀演员在晚会上演唱新店山歌五首,并当选省文联委员。再如:山歌手秦竹林把山歌唱到

上海滩。2025年春季,如东组成民歌演唱队,应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电视台等单位邀请赴沪演唱如东民歌,新店山歌得到上海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院校师生及众多业内人士的赞赏,秦竹林唱的“老伙计”一句台词一时成为上海滩的口语。山歌手镇云成的名字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上介绍,称为《山歌精》。音乐家石林2025年10月下旬在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唱新店《车水山歌》,令祖国赴朝慰问代表团员感动得热泪盈眶。20世纪中叶是新店山歌繁衍之际,也是新店山歌最兴盛之际,2025年,国家出版音乐辞书《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收入新店山歌号子42首。

左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吴尧与如东民歌手马银凤等

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新店山歌是如东本土文化,是南荡河两岸舟行文化和稻作文化集中表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内容广泛丰富。有传统故事、稗史风情、田经农谚、古训世说等一代代传唱的老词。有即兴编词即兴吟唱,见物、见景、见人或思物、思景、思人而畅意抒怀,运用大量抒情化的语助词与衬字衬句,助以表达沸热中的情思。新店山歌唱书,当地人叫唱“七字段儿”。一个冬闲唱一本两本书。内容诸如词本《西厢记》、《平妖传》等。抗战爆发,唱书添了新内容,有《擒寇记》、《汉奸末路》、《陶司令伏虎传》等。唱书常用曲调是新店山歌的四句头。词体结构分五言、七言或十言,四句式为一组。间有两句式、三句式。段落多为单段体,也有双段体或多段体的。单段体双段体的山歌,称为短山歌;三段体歌词以上的山歌,称为长山歌。曲调板式结构有散板式、分节式,乡村山歌手口里的山歌具有即兴性的随意性,致使记谱上的分节式、散板式不拘一格,有分有合交融运行。其曲体由四句头、五句子、六句子、八句子为主体组成。八句子以下的称为小山歌;八句子以上的称为大山歌。

新店山歌的艺术特征及地方特色,集中表现在“三声”、“三腔”、“六性”上。四句头是新店山歌曲体的基础,其后引申半句或一句称为“添声”;曲调全以方言语助词表达,称为“空声”;音型全在同度或二度之内反复运行,称为“说声”。此即“三声”。“六性”分指抒情性,情而不腻;自由性,恣而不狂;对比性,异而不离;乡土性,土而不俗;相和性,谐而不拘;真实性,野而不粗。总而言之,新店山歌极具青山的本质,秀水的韵律,合成其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时含时露,亦抑亦扬的艺术特征和乡土特色。

传承关系及代表人物(https://www.daowen.com)

新店山歌的传承可分为南荡河“南岸山歌”和“北岸山歌”两支谱系。“南岸山歌”是新店原土山歌。谱系中代表性传承人(按出道时间序列)有顾根甫、范钱元、镇云成、杨玉萍、秦竹林等人。20世纪中叶,时任文化部部长的音乐家周巍峙来南通地区视察民歌搜集工作,听了如东民歌演唱会上秦竹林唱的讨饭号子《穷人跟着共产党》大加赞赏,并同他一起唱。“北岸山歌”谱系中代表性歌手是丛世太、朱发银、尚盛元、吴祥、韩一贵、马银凤等人。尤以吴祥著名,知音律,能自设新腔。老山歌手过世后,继唱车水山歌别具特色,领唱的推水号子《一夜铜锣响到明》令专家叫绝,被江苏省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录像播放。

据现存资料统计,不同曲调的大小新店山歌号子近100首。代表性山歌有:《豆稭弯》(大山歌),又名“十三声半”(南路山歌)。《开沟车水水如油》(车水山歌),又名《山歌向着北京唱》、《渔歌向着青天唱》、《口唱山歌抒心怀》(南路山歌)。《三山六水一字排》,又名《天上掉下金碌碡》(南路山歌)。《穷人跟着共产党》(讨饭号子),又名《郭大娘》(南路山歌)。《夜夜点到东方红》(北路耥稻山歌)。《早上下田露水多》(北路秧田山歌)等。

主要价值

新店山歌源于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息紧紧相连,每一首山歌都是一方乡土历史的特写镜头,都是一方黎民百姓的心声。在民间音乐上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总说有三:历史价值。《豆稭弯》是新店山歌母体山歌,在仅存的两首唱词《风刮沙土满天黄》、《草木比人高》中,就描写了历史生活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记述了先人逃难远迁时的心路历程,对战争残杀表示了强烈抗议,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不仅记载了先人们苦苦地开荒求生存的悲惨境遇,还反映了农民如何热爱土地的品质。新店山歌中有不少唱词是对当年开垦荡田的历史追叙,一代一代人传唱下来,以深重的心情重访过去,珍视先人开垦谋生的苦难历史。新店山歌具有民俗学价值:缘自其集体性,非个人创作;传统性承继,非他地引进;地域性的本质,显示着固有的乡土特色。此正是民俗学价值应具有的三点。新店山歌具有音乐和文学价值,含有四个因素:多调性因素。大山歌《豆稭弯》的13个大乐段与14个小乐段简称“十三声半”不同调性的连缀,为民间音乐中独特的曲体结构现象。小调儿因素。新店山歌基本结构方整,前呼后应平衡,音调运行走向有同明清时调俗曲类似,如《夜半路上风吹草》,此首山歌的曲式词体结构同明清小调《倒扳桨》相同。曲艺音乐因素。其“说声”一板一眼带道白的叙唱和分节歌的唱书,极有节奏感和形象性,如《土地佬儿打坐小庙堂》,此首山歌唱法同唱大鼓书有些相似。古文化因素。唱词中有类似古诗词的词句,如“一树树桑叶青鸦儿嘴”等。新店山歌词语有一定文学性含金量,不少词写景物也是写人,景物的状态与表情动作是人的心情折射反映,词中表达了劳作的艰苦,却不以艰苦忧伤,而满怀乐观自信,乃是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心理陈述。

2025年8月在新店左起:吴祥、马银凤、尚圣源等唱《推水号子》

目前保护情况

田野劳作已无人再唱山歌,山歌成为舞台或室内举办的文娱演唱节目,渐趋失真。2025年以来,如东县文化局、文联以及文化馆、广播电视台数次对民歌的抢救、抢记、抢录和深挖,辑成文字资料,部分录音。重点保护新店山歌、浒澪花鼓等民间音乐,专人作文字整理,初稿成集的有《如东民间歌曲选集》第一卷,其中有南荡河(新店)南北岸山歌、号子、小调100首,今又专人着手整理编辑《南黄海采风录》,其中也包括新店山歌号子,并注文诠释。

(吴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