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现代陶艺批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现代陶艺批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时间:2023-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陶艺批评是最终实现有意义的批评。政策方式与钦定方式往往是官方确定陶艺批评的标准。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陶艺批评应有着明确观念、定义、范例、主张、标准。它的这种差异是文化形态和现代陶艺形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现代陶艺最典型的审美范畴是荒诞,而非美。今天现代陶艺批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现代主义阶段。

现代陶艺批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陶艺批评是最终实现有意义的批评。实现首要的含义是实现了某种权威价值,也指获得了某种话语权。陶艺批评的合理性与权威性,使人们在信任的基础上,愿意接受某一种批评及标准,并认可其价值,对某一种批评的接受,就是对某种权威的接受。

陶艺批评合理性两种形态有指向性的和结构性的,指向性的运作对象,并向这个对象附加权威,作为手段而存在。结构性的指自身作为目的存在形态,自身完成,由此显示某权威价值。

陶艺批评理论是为了求得知识的结论,逻辑的解说对象必须有严格的定义。本质上此物为此物,概念性的定义。陶艺批评研究中不宜用比喻,凡是比喻都有差异,视觉心理的承受上有立体有动感。严密的理论排斥用比喻来表达概念的逻辑学,循环论证,陶艺批评论就是用形象来解说问题。中国是讲现代陶艺深度,西方讲现代陶艺广度。

陶艺批评启发、引导、认知模式,某种思维经验的洞察,批评的智慧体现于阐释过程。古代提携侧重过去的思维方式,近代是侧重体验后洞察力。知识爆炸后的必然结果,自相矛盾体现了审美经验的不确定性。传统、当代、未来都是在历史认可中逐步建立起观念,整个过程是关注争论。

政策方式与钦定方式往往是官方确定陶艺批评的标准。官方标准本身具有历史认可的效果,直接成为历史范畴,从权威机构发出的不容违背的,因而具有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别林斯基《套中人》经典影响和历史认可有某些相似的性质。经典本身需要历史的认可,历史认可作为一种结果又是以经典的方式存在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给批评的标准和价值作出合理的参照。

现代陶艺思潮,现代陶艺现象是现代陶艺批评活动的一种综合形态,它包含了一般性现代陶艺活动产生动态、主导和倾向性,是由批评来促成的,批评也充当了其内容,各种各样的批评形成了某种观念和内容。陶艺批评是现代陶艺思潮的核心维系,一定的美术思潮是一定的批评活动的方式。批评有独立性,独立于思潮之外的,不从属于思潮。相反,思潮是批评的对象。思潮是现代陶艺活动、批评等聚合后形成的一种倾向,批评对活动分析。

“八五思潮”是对过去的反思,对西方现代陶艺的反思。任何现代陶艺倾向是由于批评的渗入,才能形成的明晰化(趋势、倾向性、主导性)。

詹明信在《晚期资本主义》提出:“现代主义否定性的标准,才出现抽象,找到明确的作品,工业革命生活节奏化,后现代是影像现代的、个体化的、多样化的现状。后现代不是主义,而是思潮状况。”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陶艺批评应有着明确观念、定义、范例、主张、标准。陶艺批评标准是历史形成的,批评标准的合理性就必须在历史主义上成立真实有效。

现代陶艺流派、思潮逐步被人了解,被定格为某个时期的标准,有历史的针对性。历史认可它明确含义是追加的,在时间和历史过程中建立。历史认可中的观念矛盾,矛盾主旨有历史的偶然性所给出的合理性,本身所具有的矛盾和对立。陶艺批评标准在历史中获得,同时也意味着对合理性的争取,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各种陶艺批评标准的适应性,普遍关注人的价值、目的、意义,排斥了具体模式有效性。陶艺批评意识指气韵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概念,批评和思潮相互影响,共同推动。

现代陶艺批评关注现代陶艺形态的根本变化,从古典现代陶艺到现代陶艺的演变,最重要的是现代陶艺结构观念的变化。在现代陶艺领域较能代表这种变化是陶瓷绘画,意味着陶瓷绘画有一个空间维度的转化,即它要解决如何在三维性的器皿空间之上,去表现连绵的视觉图式,这就必然要反映出不同时代的陶艺家观察自然和表现自然的方式,他们在画面上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去呈现对自然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就体现不同时代人们精神心理的差异。它的这种差异是文化形态和现代陶艺形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现代陶艺首先是反传统的,现代陶艺的各种流派互相区别,甚至互相对立。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针对着古典现代陶艺的传统,追求和谐成为古典现代陶艺的境界。事实上,现代陶艺在分解传统,把传统陶瓷统一综合的许多因素分散提取出来,作了一种个人化极端发展。如果说传统现代陶艺就像一条编织的绳子,那么现代陶艺不过是把它解开,而让其中的每一根线条充分延伸以至其极。现代陶艺是各种现代陶艺样式充分发展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陶艺是形态学的意义。

并且现代陶艺从本质上讲,不是追求和谐的现代陶艺,基于一种互反的创造性,是在互相对立、反对和不同的思路下进行操作的。这种互反来源于人和社会的异化,所谓异化就是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而走向反面,如现代都市人们矛盾心理反应的内容。

如果美感是古典现代陶艺追求的目标,那现代陶艺在很多时候是对感性的扩展,因为所谓“审美”,并非只是对美的审视,它是人类的感性活动。从鲍姆嘉通提出这一概念始,这个词包含对非美和丑的体验,人面对非美和丑的时候,并不能与之和谐。所以现代陶艺最典型的审美范畴是荒诞,而非美。西方现代科学破坏宗教,引起了信仰的丧失,现代文明破坏理想,造成理性的沦落。

所以个人意识的觉醒带着与生俱来的精神痛苦,现代主义的个性自由,既失去精神的超越,又缺少实体的依赖。所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他人,甚至人和自己都处在深深的冲突之中,荒诞意识正是自我感知的不知所措和一无所有,是对虚无、绝望、无意义的自觉,是人对现代文明的深刻焦虑的结果。(www.daowen.com)

美国路易·史密斯在《1945年以来的视觉现代艺术》中说西方美术近三十年来发展趋向为从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从几乎是徒手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从对于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现代陶艺批评是一种个性解放运动,或者说是人的精神不断革命论。现代陶艺批评所强调的个性精神是对宗教群体意识的破坏,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那种人类自信,也不完全同于启蒙主义者那种同化于个人自由,它是个体对自身的同情和关注,表现之现代陶艺那是精神上的自我拯救,强调个人创造的优先性。由此而注重生命的此在性即它的个性感和瞬逝性,实现现代陶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正是这种人文精神导致了现代陶艺的千变万化,导致了现代陶艺对可能性的尝试的试验。

今天现代陶艺批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现代主义阶段。

主张与现代主义决裂的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讲究形和色,退出历史舞台。后现代主义中的陶艺早已超越了形色处理的框框,超越了纯美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一体。在此中的陶艺都是摆脱了形与色的追求,试图达到更广更深的意义。

后现代陶艺批评主张用行动来恢复创造的生命力,后现代陶艺的目的和要旨,是恢复人的创造生命力,唯一的方法是采取行动。这样行动艺术、偶发事件的过程被看做真正的现实,通过行为被记录下来。主张在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之间画等号,行动艺术目的与其说在于美术创造,毋宁说是美术的废除。用杜尚的理论:“艺术作品犹如昙花一现,一般人所接触到的美术,不过是早已失去生命的尸体。”既然如此,行动艺术中的陶艺行径也就是瞬息即逝的行动本身,宣传主张是把陶艺与生活的界限打破,提倡生活就是陶艺,现代陶艺家只有从审美的圈子跳出来,才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它主张现代陶艺到大众中去,认为现代派理论过分脱离大众,为美术馆、收藏馆、画商所控,为少数有知识、有教养人垄断,又由于现代派陶艺家过分强调陶艺家的独特个性,鼓吹创造陶艺工艺性,把现代陶艺家和现代陶艺品神化,使群众对现代陶艺可望不可即。因此行动艺术下的陶艺批评主张集体创作,不让陶艺品为少数画商操纵独占,大力提倡陶艺作品的复数化,使作品如版画和工业产品那样大量生产,主张把陶艺展览变成一个不做艺术市场交易的环境,或者把画廊办成使观众能在里面活动、能发生声响和发生亮光的游艺场。观众的形象可以在作品出现,主张陶艺馆美术馆开放性这个根本课题。

4.4.1史论评(判断、质量、品质、功能、价值、目的、意义)陶艺批评总体特征:功能、社会学角度,主要体现在对现代陶艺作品感知力的再教育过程的现代陶艺作品、现代陶艺活动、再教育过程。现代陶艺活动包含现代陶艺家和公众联系,现代陶艺感知培养现代陶艺价值质量判断,审美含量、社会学意义到商品制度必须获得支持,由批评家、商业画廊鉴赏现代陶艺价值评估,产生主流的、学院派、提高生活精神含量(边缘性)、现代陶艺品的社会价值弘扬主旋律的美术政策。

新奇和经典比较,逐渐确定了新的批评,便成为经典和规范,绘画对于世界把握方式,新的事物有个认可的过程后稳定下来,有可能成为新的经典,经典的形成给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判断标准。

具体经典作品就体现了具体的标准,现代陶艺经典的确定就意味着作品和批评之间有了对应和一致。经典的实际主义不仅仅确立了作品的经典,同样也带来了批评的经典。在逐步解释过程中,确立了经典。

在具体和抽象之间要相互联系,现代陶艺认可是批评标准的合理性在形成过程中的现实状况。一方面时间范畴上逐步建立某种观念和主张,某种评价标准的生成进程,另一方面批评标准自身权威性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现代陶艺家素质包括现代陶艺感知能力和话语表达能力。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现代陶艺形式,陶艺批评家要有现代陶艺感知能力、逻辑能力。

4.4.2陶艺批评的原则依据现代陶艺自身的特点去寻找规律陶艺批评具有判断标准,例如浪漫主义三一律。它有着明确目的指向、艺术和思想的标准。批评相关的知识要保持一致性,传统与现代陶艺的知识,现代主义理论的知识都有着相对的一致性。

经典,相对稳定的一系列权威性的典范,本身便是标准,内在的标准范畴含义,经典的性质、功能上提供了参照系,传统依照的便是经典作品的典范意义。同时,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结合。批评应该是对新奇加以注定的,注意本身没有价值判断,新的东西更能挑动人的眼球,它是维系对话的一种共同参照。不可能确定标准,但要有相应的标准意识,确认一种标准,不可能把它完全纳入到完整的意识中。陶艺批评价值之所以要追求,保护现代陶艺欣赏,并非系于意识纲领,而有助于维系现代陶艺本色。

接受者接受的方式不是取决于正确与否,而是取决于愿意和信任的态度。批评家求证的过程,现代陶艺史推理的过程。不能用同一种现代陶艺规范来认识所有现代陶艺,而要有现代陶艺参照,用陶艺批评的权威来看待陶艺批评的标准。

经典的影响和历史的认可。面对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话语权方式在今天越显重要。现代陶艺本身是一种认识模式,是产生精神、思想、启蒙的源泉,娱乐、快感的特殊形式是激发人类灵感的最高境界的要素,像现代陶艺家正是通过现代陶艺这一媒介,可以看出我们的文明是那样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还是枯萎凋谢,行将消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