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拓荒者

8.3.3 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拓荒者

新浪微博高调宣布联手海信集团,共同推出“微博空调”,用户只要通过微博私信,就可以远程遥控家中空调设备的各种功能。乍一看,这条新闻颇为不靠谱,只不过把物理遥控器变成互联网数字信号遥控而已,略有眼前一亮,却绝对不至于像宣传那般“涉足物联网”领域的高风亮节。

互联网的终极状态,势必是物联网智能化生活,然而,智能化生活的物联网,如何可能简单到只是遥控功能集约化的地步?如果把家中电器的遥控功能整合在一个手机APP中,这不过是一个超级遥控器的傻瓜应用而已,毫无技术难度且连“智能化”的含义都没读透。

智能化生活的物联网,核心不是解决“物联”,而是解决“智能化”,让家居物件拥有根据用户习惯逐步产生人工智能,提供匹配用户习惯的智能服务,帮助人类获取更高质量的科技生活享受。既然如此,可以想象的是物联网内的每一件物件,都应该拥有数据回流到某一个云端服务器分析用户习惯的标准化构件,云端服务器解读用户习惯后,再发送数据给到物联网内每一个物件的处理内核,形成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如模型所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物联网部分,需要以数据回流作为“智能化”的支撑,现阶段“物联网”市场上多数挂“智能化”招牌的解决方案,均为遥控器集约化的思维方式,远远偏离“智能化”理念,不符合人类未来的真实需求。

话题回到微信,新浪微博推出的“微博空调”谈不上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壁垒,以微信的产品形态(公众账号功能化),完全可能做到更周密、更完整。

之所以会提及微信可能会在物联网智能化产业产生价值,还是在于腾讯生态海量的用户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的基础,技术与硬件是组成部分,基于大数据分析形成智能化的服务提供,才是最终获取的商业价值。而腾讯平台覆盖多条事业线,更难能可贵的是平台化程度极高,用户行为的分析能力强大,以微信作为用户与物联网直接的对话接口,水到渠成。只是,这看似并不遥远的物联网宏图,即便启动,也会需要若干年精心运营才会有所收获,这期间又会涉及若干商业集团的狙击和竞争,其中变数岂是座谈掐指便能尽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