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阅读

助力阅读

一、相关作家作品介绍

(一)《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十万个为什么》自从1961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1960年,年仅20岁的叶永烈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约,参加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写作,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最年轻也是写得最多的作者。迄今《十万个为什么》已经印行六版。叶永烈参加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至第六版的写作,前后长达半个世纪。

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美国自由行》《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樱花下的日本》《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台湾新观察》《受伤的美国》等。

(二)《“追不上的”物理书》系列丛书

《“追不上的”物理书》系列丛书,由韩国图书出版城佑执笔委员会著,千太阳译,该书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讲解了如力和运动、能量、电和磁、重力、声音、波和波动、原子、物态变化、光、热量等各种物理现象。

(三)《让你跌破眼镜的囧知识》

本书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知识类课外读物。本书从动物、植物、人体、风俗、天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入手,运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将蕴藏在生活中的小知识一一展现出来。书中涉及的各种冷知识包罗万象,新奇有趣,行文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小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相关知识介绍

(一)色盲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1844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起有了巨大的进展。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作道尔顿症。道尔顿作为一个身患色盲的人,能够做出如此伟大的成就,更让后人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巨人的伟大光辉。

色盲常见的类型有六种。

全色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它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

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为白色。早年还有过报道,一红色盲患者当了火车司机,因看错了信号而造成火车相撞。

绿色盲: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黑色。一美术训练班上有位画画得很好的小朋友,总是把太阳绘成绿色,树冠、草地绘成棕色,经了解原来他是绿色盲患者。

蓝黄色盲:又称第三色盲。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患者较少见。

全色弱:又称红绿蓝黄色弱。其色觉障碍比全色盲程度要低,视力无任何异常,也无全色盲的其他并发症。在物体颜色深且鲜明时,则能够分辨;若颜色浅而不饱和时,则分辨困难。

部分色弱:有红色弱(第一色弱)、绿色弱(第二色弱)和蓝黄色弱(第三色弱)等,其中红绿色弱较多见,患者对红、绿色感受力差,照明不良时,其辨色能力近于红绿色盲;但物质色深、鲜明且照明度佳时,其辨色能力接近正常。

(二)细菌

在生物种类繁多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些个子微小却成员众多的家族,人们叫它微生物。细菌就是这些微生物中重要的成员。提到细菌,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它给我们带来的疾病,然而作为生物界里的小精灵,大部分细菌对于整个自然界,对于我们人类实际上是有益的。

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如:益生菌是人体健康的保护神。益生菌(Probiotic)起源于希腊文字,其意思是“专管生命”(pro-life)。俄罗斯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细菌学家伊力亚·梅契尼科夫于1908年发表的发酵牛乳中的乳酸菌能抑制肠道内的有害细菌、促进人体健康和长寿的研究报告,使得益生菌的重要性渐受重视。益生菌概念最早于1965年提出,当时里尔首先建议将益生菌描述为“对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促进物质或微生物”。1989年,英国的罗伊·福勒博士将其修改为:“益生菌是额外补充的活性微生物,而且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宿主产生良好的健康效应。”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益生菌可改善宿主肠内微生物的平衡,调整肠道菌落的组成,促进人类健康和长寿。

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丹毒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