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设备

第四章 数字X线设备

【本章要求】

1. 掌握CR成像设备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熟悉IP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CR读取装置的构成及工作过程,了解IP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 掌握DR成像设备结构;掌握DR探测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 熟悉DSA的结构与特殊功能。

【内容提要】

数字X线设备是指把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并进行图像处理,再转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线设备。

CR用IP作X线探测器,主要由信号采集、信号转换、信号处理及信息记录四部分组成。信息采集由IP代替胶片实现,它以潜影的形式记录X线图像;信息转换由图像读取装置(激光扫描系统)实现,它将X线潜影变换为数字图像信号;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对数字图像做各种相关的后处理,如灰阶变换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动态范围压缩处理等;信息记录利用光盘和硬盘存储、激光打印机打印胶片、热敏打印胶片、显示器显示等方式完成。IP由保护层、光激励发光层及基板组成,能将X信息以潜影的形式存储,利用激光扫描仪读出电信号,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DR由X线探测器、图像处理器、图像显示器等组成。X线探测器将X线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是DR的关键部件。根据探测器的不同DR可分为非晶态硒平板探测器型、非晶态硅平板探测器型、多丝正比室扫描型和CCD摄像机型。非晶态硒平板探测器将入射的X线光子在硒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形成信号电流,被相应像素的接收电极收集,形成信号电荷,存储在电容器中;在读取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场效应管依次导通,把电容器存储的电荷或电压传送到外电路,经放大后被同步转化为数字图像信号。非晶态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病人被检部位后的X线由碘化铯晶体转换成荧光图像,再由非晶硅光电二极管构成的探测器矩阵转换成信号电荷;计算机控制读出电路,依次读出各像素信号电荷信息,再经A/D转换后,获得数字图像信号。多丝正比室是一种气体探测器,室内充以惰性气体或有机气体,通过气体分子电离作用实现信号记录。CCD摄像机型DR主要由荧光板、CCD摄像机、计算机控制及处理系统等组成。

DSA是DF(数字透视)的典型代表,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减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配有C形臂、U形臂等专用支架,支架一端安装X线管,另一端安装X线探测器。导管床具有浮动床面和升降功能,适应手术和透视两种需要。高压注射器能够确保在确定时间按要求将对比剂注入血管,形成高对比度图像。

测试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能把最符合要求的选项选择。

1. CR运行中有( )个图像处理的主要环节

A.二 B. 三 C. 四 D. 五

2. CR的IP可达( )年

A. 1 B. 2 C. 3 D. 4

3. 数字X线设备不包括( )

A. CR B. CT C. DR D. DF E. DSA

4. 下列哪个不是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 )

A.对比度分辨率高 B.空间分辨率比屏片组合高

C.辐射剂量小 D.成像质量高 E.存储介质容量大,可方便联网

5. CR基本结构不包括( )

A.信息采集 B.信息转换 C.信息处理

D.信息记录 E.信息传输

6. 为避免减少IP存储信息的消退,最好在第一次激发后( )小时内读出

A. 5 B. 6 C. 7 D. 8

7. CR的拍片间隔为( )

A. 5s B. 10s C. 1min D. 2min

8. CR成像中用来记录X线影像信息的是设备是( )

A.影像板(IP) B.固体探测器 C.气体探测器 D.液体探测器

9. IP板信息的读取使用的光源是( )

A.白炽灯光 B.荧光 C.紫外光 D.激光

10. 光激励发光(PSL)强度用( )nm左右波长的红色氦-氖激光读取时效果最佳。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11. 下列不属于CR设备读取装置中的元件的是( )

A.激光发生器 B.光学扫描器 C.光电倍增管 D.X线管

12. CR读取装置中是采用( )元件进行光电转换的

A.闪烁晶体 B.光电倍增管 C.稀土陶瓷 D. BGO

13. CR成像中潜影是在( )形成。

A.基板 B.荧光层 C.表面保护层 D.背面保护层

14. IP普通摄影用尺寸不包括( )

A. 8″×10″ B. 10″×12″ C. 11″×14″

D. 14″×14″ E. 14″×17″

15. IP的空间分辨率一般为( )

A. 1~2LP/mm B. 2~3LP/mm C. 3~4LP/mm

D. 4~5LP/mm E. 5~6LP/mm

16. CR成像系统中不包含( )

A.影像增强器 B.IP板 C.激光相机

D.平板探测器 E.自动洗片机

17. CR使用的擦除灯为( )更换一次

A. 5年 B. 4年 C. 3年 D. 2年 E. 1年

18. CR成像中不属于影像板的结构是( )

A.表面保护层 B.荧光层 C.基板 D.背衬块 E.背面保护层

19. CR经X线照射后在影像板存留的是( )

A.模拟影像 B.数字影像 C.黑白影像 D.彩色影像 E.电信号

20. 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中( )在收到读出控制信号时,把像素存储的电荷按序输出

A.场效应管 B.可控硅 C. IGBT D.二极管 E. GTO

21. 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面积为( )

A. 8″×10″ B. 10″×12″ C. 11″×14″

D. 14″×14″ E. 14″×17″

22. 平板探测器把X线能量直接转化为( )

A.数字图像数据 B.模拟图像数据

C.光学图像数据 D.热感图像数据

23. DR使用的探测器不包括( )

A.气体电离室探测器 B.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

C.非晶态锗型平板探测器 D.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

E. CCD摄像机

24. DR使用的X线探测器是( )

A.影像板 B.影像增强器 C.平板探测器 D.电离室 E.光电管

25. 下列探测器属于DR的探测器是( )

A. IP B.屏/胶 C.气体探测器 D.振元探头

26. DR的拍片间隔为( )

A. 5s B. 10s C. 1min D. 2min

27. DR的拍片速度快于CR,拍片间隔为( )秒

A. 3 B. 5 C. 7 D. 10

28. DR形成的图像是( )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四维

29. 多丝正比室是一种( )

A.固体探测器 B.液体探测器 C.气体探测器 D.压力探测器

30. 关于CR、DR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均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B. DR信噪比比CR高

C. DR没有搬运IP的环节,减少故障诱发率

D. DR探测器像素尺寸都比CR探测器像素尺寸大

E. CR在价格上一般要比DR便宜

31. 与CR摄影比较,DR的最大优势是( )

A.数字图像 B.图像后处理 C.网络传输

D.激光打印 E.曝光后立即出像

32. 实施减影处理前,常对X线影像作( )

A.放大处理 B.缩小处理 C.对数变换处理 D.积分处理

3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中将注入对比剂后得到的影像称为( )

A.掩摸像 B.蒙片 C.充盈像 D.减影像

34. DSA技术兴起于上世纪( )年代

A. 80 B. 90 C. 60 D. 50

35. DSA系统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尽量减少病人吃线量,采用的技术不包括( )

A.栅控技术 B.光谱滤过技术 C.图像冻结技术 D.蓝牙技术

36. DSA关于X线机的要求不正确的为( )

A.主机大功率 B.千伏波形稳定 C.脉冲控制

D.大容量球管 E.单焦点

3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英文缩写是为( )

A. DSA B. DDR C. MRI D. CT E. PSL

38. 关于DSA机架叙述不正确的( )

A.现代多数DSA支架均采用C形臂

B. DSA系统支架安放有落地式与悬挂式

C. C形臂可方便地进行各种角度的透视和摄影

D.系统要求C形臂具有精确的角度重现性

E.利用C形臂不能实现岁差运动

39. 下列关于激光相机说法中错误的为( )

A.湿式相机已逐步取代干式相机

B.氦氖相机要约10分钟预热

C.激光相机可网络共享

D.激光成像组件与显像热鼓是关键部件

E.激光相机分为激光照相机与激光打印机

40. 下列设备中可以进行X线数字成像的设备是( )

A.γ相机 B. CR C.增感屏/胶片 D. PET

41. 下列设备中不属于数字X线设备的是( )

A.增感屏/胶片成像 B. CR C. DR D. DSA

42. 屏胶成像的动态范围可达( )

A. 102B. 103C. 104D. 105

43. CCD是一种具有光敏特性的( )器件

A.导体 B. 半导体 C. 绝缘体 D. 都不是

44. 数字X线设备的空间分辨力不如胶片,约为( )LP/mm

A. 2~4 B. 4~6 C. 5~7 D. 6~8

45. 下列设备不属于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是( )

A. CR B. DR C. DSA D. MRI

46. 下列结构不属于激光相机的是( )

A.激光发生器 B.光调制器 C.光学扫描器 D.光电倍增管

47. CR和传统X线机都具有的部分是 ( )

A.X线发生部分 B.读取装置 C.影像板 D.图像处理部分

48. 数字X线摄影与常规X线摄影相同点是( )

A.成像方法 B.成像依据 C.影像诊断

D.图像存储 E.图像传输

49. 下列影像设备中,不属于数字化设备的是( )

A. CT B.电视透视 C. CR D. DR

50. 数字X线成像与传统的增感屏-胶片成像相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字X线成像优点的是( )

A.对比对分辨力高 B.图像后处理功能强

C.空间分辨力高 D.辐射剂量小

51. 数字化环节中,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路是 ( )

A.数模转换器 B.积分电路 C. A/D转换器 D.光电转换

52. 下列处理过程中属于模数转换(A/D)的是( )

A.显示器显示图像 B.激光相机打印胶片

C.用MP3播放器听歌 D.激光扫描仪读取IP板上信息

53. 关于CR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CR以IP代替胶片作为介质

B. IP不能重复使用

C. IP感光后的潜影经激光扫描后,转换为数字信息

D.数字影像经后处理系统处理,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图像

E.数字图像可用光盘,磁盘保存

54. CR系统可记录和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 )

A.胶片 B.磁盘 C. IP D.荧光屏 E.平板探测器

55. 关于IP板,描述不当的是( )

A.IP板中所含的特殊物质感光后,形成潜影,激光激发可再次发光,经光电转换成数字信号

B.IP板中所含的特殊物质感光后,形成潜影,也可经显影,定影后由扫描仪读出

C. IP板中所含的特殊物质为辉尽性荧光物质,一般用氟卤化钡晶体

D. IP板可重复使用,但使用次数有限

56. 关于IP板特性,描述不当的是( )

A. IP板有特大宽容度,可精确检测组织间差异

B.IP板曝光后,形成的潜影信息会发生自动消退现象,因此必须及时扫描

C. IP板中信息读出后信息自动消退,无需特殊清除处理

D.IP板不仅对X线敏感,对其他电磁波如紫外线、β射线、γ线也敏感,因此需用暗盒

57. 为了使IP的残留信息消失,必须采用( )

A.弱光照射 B.X线照射 C.紫外线照射

D.强光照射 E.激光照射

58. 关于CR,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mputed Radiography 的缩写,简称CR

B.用IP板取代胶片,摄片后由激光扫描仪读出

C.必须配置CR专用的X线机

D. IP板需要使用暗盒

59. CR成像中,曝光条件稍有偏差,同样可得到较满意的图像,这是因为( )

A. 通过调节图像窗宽窗位 B. IP板对X剂量不敏感

C. IP板有特大的动态范围 D. CR系统会自动调节曝光量

60. 关于CR系统的特点,描述有误的是( )

A.可对传统X线机进行数字化

B.降低了X线剂量

C.可对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提高了图像质量

D.必须使用激光胶片

61. 关于CR成像优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线剂量比常规X线摄影降低 B.有后处理功能

C.可与原有的X线设备匹配工作 D.时间分辨率高 E.空间分辨率高

62. CR系统的动态范围是( )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 E. 1:10000

63. 关于CR的工作原理,错误的是( )

A. IP由基层、荧光体层和保护层构成

B.透过人体的X线光子以潜影形式储存在荧光层的晶体内

C.透过人体的X线光子被IP转换成数字图像

D. IP在读出装置接受激光束扫描

E.激发束激发出的荧光与潜影成正比

64. DR使用的探测器装置是( )

A.影像板 B.影像增强器 C.平板探测器 D.电离室 E.光电管

65. 从X线到影像按潜影、可见光、数字影像这一程序转换的是( )

A.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 B.成像板 C.闪烁体+CCD摄像机阵列

D.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 E.影像增强器+摄像机

66. 能将X线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的是( )

A.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B.影像板 C. CCD平板探测器

D.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E.胶片

67.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储存信息的元件是( )

A. TFT B. a-Se C. CSI D. A/D转换器 E.储能电容

68. 关于平板检测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透过人体的X线光子转换成数字图像

B.工作效率提高

C.动态范围较屏/片系统大

D.物理性能与屏/片系统相同

E. DQE比CR系统高

69. 平板探测器把X线能量直接转化为( )

A.数字图像数据 B.模拟图像数据

C.光学图像数据 D.热感图像数据

70. DR使用的气体电离探测器每个像素大小为( )

A . 0.25×0.25mm B. 0.5×0.5mm C. 0.75×0.75mm D. 1×1mm

71. 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中什么元件在收到读出控制信号时,把像素存储的电荷按序输出( )

A.二极管 B.可控硅 C.三极管 D.场效应管

72. 光电倍增管在( )nm波长处检测效率最高

A. 200 B. 300 C. 400 D. 600

73. DR与CR相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R图像清晰度优于CR,信噪比高

B. DR拍片速度快,成像间隔为数秒

C.平板探测器的寿命长,IP板使用次数有限

D. DR图像是数字化图像,可接入PACS系统,而CR图像不能

74. DR探测器的寿命可达( )年

A. 3 B. 5 C. 10 D. 15

75. 与CR摄影比较,DR的最大优势是( )

A.数字图像 B.图像后处理 C.网络传输

D.激光打印 E.曝光后立即出像

76. DSA中不是时间减影的方法是下列哪种( )

A.脉冲影像 B.心电门控采集的影像 C.双能影像 D.连续影像

77. DSA实时减影要求采集速度最少( )

A. 8帧/s B. 12帧/s C. 25帧/s D. 30帧/s

78. DSA机架形状不包括( )

A.单C臂三轴 B.双C臂 C. L+C臂 D. X+C臂

79. IP板使用( )氦-氖激光读取时效果最佳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蓝色

二、B型题(公用选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能把最符合要求的选项选择。

A.计算机扫描摄影 B.计算机X线摄影 C.计算机体层摄影

D.直接X线摄影 E.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

CR的全称是( )

DR的全称是( )

CT的全称是(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项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答题时,必须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全部选择。

1. 下列属于光电倍增管基本结构的是( )

A.光电阴极 B.倍增极 C.准直器 D.滤线器 E.阳极

2. Na I闪烁晶体特点是( )

A.透明度高 B.与碘化铯相比价格高 C.易潮湿

D.发光度高 E.应用时不用密封

3. 数字化X线成像与传统屏片系统相比有很多优点( )

A.降低X剂量

B.可以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保存、显示、打印

C.可以进行三维重建等后处理

D.可接入PACS系统,实现远程会诊

4. 关于长期存放的IP,在使用前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A.可以直接使用 B.不可以直接使用 C.在使用前用强光擦除伪影

D.无需清除伪影 E.先清除IP表面的污迹

5. DR成像设备类型包括( )

A.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

B.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

C. IP成像方式

D.多丝正比室扫描投影DR

E. CCD摄像机型DR

四、名词解释题。

1.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

2. 影像板(imaging plate,IP)

3.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

4. 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6. 蒙片(掩模)(mask)

7. 数字X线设备

五、简答题。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可分条回答或列表。

1. 数字X线机和传统X线机相比有哪些优点?

2. IP的结构及作用?

3. 何谓图像后处理,它包括哪些处理?

4. 请讲述CR和DR数据采集部分最主要的区别。

5. 简述IP的成像原理?

6. 简述CR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7. DR的优缺点及结构?

8. CR与DR的比较?

9. 简述非晶态硒型FPD数字X线摄影原理。

10. 简述非晶态硅型FPD数字X线摄影原理。

11. 试述DSA的基本工作原理,它有哪些减影方法?

12. DSA设备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几个?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A 3.D 4.B 5.E

6.D 7.C 8.A 9.D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16.D 17.D 18.D 19.A 20.A

21.E 22.A 23.C 24.C 25.C

26.C 27.B 28.B 29.C 30.D

31.E 32.C 33.C 34.A 35.D

36.E 37.A 38.E 39.A 40.B

41.A 42.A 43.B 44.A 45.D

46.D 47.A 48.B 49.B 50.C

51.C 52.D 53.B 54.C 55.B

56.C 57.D 58.C 59.C 60.D

61.E 62.E 63.C 64.C 65.B

66.D 67.A 68.D 69.A 70.B

71.D 72.C 73.D 74.C 75.E

76.C 77.C 78.D 79.A

二、B型题

A D C

三、X型题

1.ABE 2.ACD 3.ABD 4.BCE 5.ABDE

四、名词解释题

1. 答: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2. 答:CR成像中作为采集(记录)影像信息的载体。可以重复使用,但没有显示影像的功能。

3. 答:是指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线探测器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4. 答:FPD分为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和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前者是将X线直接转换为电信号的直接数字X线摄影用的影像接收器件;后者是将X线先转换成荧光,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的间接数字X线摄影用的影像接收器件。

5. 答:是基于顺序图像的数字减影,其结果是在减影图像中消除了整个骨骼和软组织结构,使浓度很低的对比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图中被显示出来,具有很强的对比度。

6. 答:DSA中未注入造影剂前或造影剂浓度降到接近零时摄取的作减影用的X线片。

7. 答:是指把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并进行图像处理,再转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线设备。

五、简答题。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可分条回答或列表。

1. 答:数字X线机和传统X线机相比具有的优点:

低对比度分辨率高; 辐射剂量小;成像质量高;可利用大容量媒介质体记录、存储数字图像、所占空间小;可实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远距离传输技术。

2. 答:表面保护层:防止荧光层受到损伤;

PSL荧光层:将X线信息影像以潜影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再次受到光照射时发出与X线信息影像相关的荧光;

基板:保护荧光层免受外力的损伤;

背面保护层:避免IP在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损伤。

3. 答:通过各种特殊处理(如灰阶处理、频率处理、减影处理等)为医生提供可满足不同诊断目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图像,常称为后处理。

①灰阶处理:利用灰阶变换函数,控制区域对比度;

②空间频率处理:通过频响调节来影响锐利度;

③动态范围压缩:显示细微结构,得到良好对比度;

④减影处理:实施时间减影和能量减影;

⑤叠加处理:文字注释、更改病人资料、信息叠加平均处理,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

4. 答:CR的关键是用成像板(IP)取代X线胶片,摄片后由激光扫描仪读出IP板上的潜影,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入计算机作图像处理。

DR系统采用平面数字矩阵的探测器,把X线能量直接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

5. 答:IP由表面保护层、光激励发光荧光层或称辉尽性荧光物质层、基板、背面保护层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射入IP的X线光子被PSL荧光层内的PSL荧光物吸收,释放出电子。其中部分电子散布在荧光物内呈半稳态,形成潜影,完成X线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当用激光束逐行扫描已有潜影的IP时,半稳态的电子转换成荧光,即发生了PSL现象,亦称为光致发光现象。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第一次激发时X线强度成正比。荧光图像还需由读取装置完成光电转换和A/D转换,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形成数字图像。

6. 答:CR是用IP作平面探测器。它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记录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人体被X线穿透形成的X线图像,由影像板采集,以潜影的形式记忆;然后经由图像读取装置使X线图像变换为数字图像信号,接着由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相关后处理,最后经数模转换直接显示在显示器上或者以光盘、硬盘形式存储起来。

7. 答:DR由X线探测器、图像处理器、图像显示器组成。

优缺点:辐射剂量低,X线量子检测效率高;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3.6LP/mm;工作效率;应用DR系统的后处理功能,可获得优异的图像质量。不足之处在于兼容性和价格方面比CR差些。

8. 答:成像原理:DR与CR均是将模拟量X线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IP作为X线介质;而DR利用平板探测器或荧光板CCD摄像机直接把X线光子转换成数字信号。

图像质量:分辨力上DR优于CR;动态范围上DR可达1:10000,由于CR和DR均采用数字技术,都有很大的曝光宽容度;噪声方面DR的信噪比比CR高的多。

曝光剂量:DR约是CR的2/3左右,比CR低。

工作效率:一般来说DR比CR效率高的多。

系统兼容性:CR能很好解决与原有的X线机的系统兼容问题,而DR与传统的X线装置不能兼容。

CR和DR均能输出动态图像。

9. 答:直接型FPD主要由导电层、电介层、Se层、顶层电极、集电矩阵层、玻璃衬底、保护层,以及高压电源和输入输出电路组成。

直接转换FPD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转换为数字化图像。X线透过人体后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当作用于电子暗盒内的Se层时,由于X线的强弱不同,Se层光电导体按吸收X线能量的大小产生正负电荷对,顶层电极与集电矩阵间的高电压在Se层产生电场,使X线产生的正负电荷分离,正电荷移向集电矩阵储存于电容器内,矩阵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与X线强度成正比。随后扫描控制器扫描电路,读取一个矩阵电容单元的电荷,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化信号,数字化图像数据在系统控制器内储存、处理,最后重建影像在监视器上显示。上述过程完成后,扫描控制器自动对电子暗盒内的感应介质进行恢复。

10. 答:间接型FPD由Cs I闪烁体层、a-Si光电二极管阵列、行驱动电路以及图像信号读取电路四部分构成。

成像的基本过程:①位于探测器顶层的Cs I闪烁晶体将入射的X线图像转换为可见光图像;②位于Cs I层下的a-Si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可见光图像转换为电荷图像,每一个像素的电荷量变化与入射X线的强度成正比,同时该阵列还将空间上连续的X线图像转换为一定数量的行和列构成的点阵式图像。点阵的密度决定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③在中央时序控制器的统一控制下,居于行方向的行驱动电路与居于列方向的读取电路将电荷信号逐行取出,转换为串行脉冲序列并量化为数字信号。获取的数字信号经通信接口电路传送至图像处理器,从而形成X线数字图像。

11. 答:DSA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运用数字计算机工具,取人体同一部的两帧不同的数字图像,进行相减处理,消去两帧图像的相同部分,得到造影剂充盈的血管图像。

掩模像或蒙片:不含造影剂的影像。

造影像或充盈像:注人造影剂后得到的影像。

减影方法: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

12. 答:①成像方式:在DSA系统中,成像方法有三种:时间减影、能量减影和混合减影;②投照X线的稳定性;③曝光与图像采集的匹配同步:④噪声:噪声会使图像不清晰,噪声包括X线噪声、视频系统噪声(主要来自摄像机)、量子化噪声(主要来自A/D转换过程)、散射线引起的噪声、存储器或磁盘存取时出现的存储噪声、多幅照相机和荧光屏的固有噪声等;⑤设备性伪影:主要由条纹伪影、旋涡伪影和软件伪影原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