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第五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本章要求】

1. 了解CT的发展简史及各代CT的特点、CT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掌握CT设备的基本组件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 掌握螺旋CT和多层CT的工作原理;理解滑环技术。

【内容提要】

CT经历了五代发展过程,螺旋CT是第三代CT的一种发展。

CT成像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部分(DAS)、图像重建部分和图像显示与保存部分组成。DAS包括X线发生装置、准直器、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与接口装置、扫描机架等。准直器可以控制X线束在人体长轴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从而控制扫描层厚度;通过狭缝使探测器只接收垂直入射的射线,减少散射线的干扰。滤过器用来吸收低能X射线、使X线束变成能量分布均匀的硬质线束。CT中探测器是一种将X线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氙气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和稀土陶瓷探测器,效率、稳定性、响应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是其重要特性。数据处理与接口装置是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经放大后,再经A/D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经接口电路输入计算机。扫描机架由旋转部分(X线管及冷却系统、准直器、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滑环等组成)和固定部分(旋转支架、旋转控制电机及伺服系统、机架主控电路等组成)两部分组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系统控制整个CT系统的运行、图像重建、图像处理、故障诊断及分析。

螺旋CT是利用滑环和电刷来替代电缆线传输信号,依照环上的电压不同,滑环可分为低压滑环和高压滑环。螺旋CT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层厚、螺距、螺旋因子及成像范围等。多层螺旋CT常被称为多层CT(MSCT),X线管旋转一周可以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采用多排探测器阵列。MSCT中,不同的滤过宽度可影响重建层面的厚度,螺距的不同也影响有效层面厚度;除最小层厚取决于最小的探测器宽度以外,MSCT的层面厚度可通过探测器排的组合来获得不同的层厚。

测试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能把最符合要求的选项选择。

1. CT由( )首次研制成功

A.日本人 B.荷兰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E.英国人

2. 1972年第一台头部CT的发明者是( )

A.伦琴 B. Housfield C. Lauterbur D. Anger

3. X-CT设备的问世年代是( )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E. 20世纪90年代

4. 第一代CT机每采集一组数据旋转( )角度而进行下一组数据的采集

A. 5° B. 3° C. 1° D. 2°

5. 第一代CT机一次平移运动可采集( )个测量的数据

A. 240个 B. 180个 C. 150个 D. 100个

6. 第一代CT属于( )专用机

A.头部 B.体部 C.胸部 D.腰部 E.肩部

7. CT问世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螺旋CT阶段的年代是( )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E. 21世纪

8. 三代CTX线束的扇角为( )

A. 5°~20° B. 30°~45° C. 50°~75 ° D. 360°

9. 关于四代C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分布在360°,数量较多 B.探测器不旋转 C. X线管旋转

D.可以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多圈 E.扫描时X线管先平移后在旋转

10. 第五代超高速CT具有( )个靶环

A.2 B. 4 C. 6 D. 8

11. 下列不是CT硬件发展趋势的是( )

A.缩小体积 B.提到图像质量 C.增加电缆长度

D.简化操作 E.加快扫描速度

12. 下面对CT设备中X线管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容量高,扫描次数多 B.热容量高,扫描次数少

C.热容量低,扫描次数多 D.热容量低,扫描次数少

13. 飞焦点是在哪种CT上采用( )

A. GE CT B.东芝CT C.西门子CT D.飞利浦CT

14.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不包括( )

A. X线管 B.准直器 C.滤过器 D.计算机系统 E.探测器

15. 数据处理装置不包括( )

A.前置放大器 B.对数放大器 C.模数转换器

D.计算机系统 E.多路转换器

16. CT的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安装在( )上

A.扫描架 B.主控制台 C.扫描床 D.计算机系统 E.副控制台

17. CT气体探测器是( )

A.氙气 B.氢气 C.氦气 D.氩气 E.氪气

18. CT成像设备中,探测器的几何效率是指( )

A.探测器有效宽度

B.探测器有效宽度+无效空间

C.探测器有效宽度÷(探测器有效宽度+无效空间)

D.探测器有效宽度×(探测器有效宽度+无效空间)

19. CT探测器性能包括( )

A.效率、分辨力、稳定性、准确性

B.效率、稳定性、响应性、准确性

C.效率、分辨力、响应性、准确性

D.效率、分辨力、稳定性、响应性

E.效率、分辨力、稳定性、反应性

20. 探测器的作用是( )

A.探测病人位置是否准确 B.接收X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C.探测扫描时有无散射线 D.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E.将微弱的电流进行放大

21. CT设备中气体探测器与闪烁探测器特性比较来看,只有在( )方面优于闪烁探测器

A.一致性 B.噪声 C.饱和现象 D.剂量利用率

22. CT设备中气体探测器中气体的压力范围为( )个大气压

A. 0~10 B. 10~20 C. 20~30 D. 50以上

23. 滤过器的形状一般为( )

A.椭圆形 B. 楔形 C. 长方形 D. 圆形

24. CT设备中,滤过器的目的是( )

A.吸收低能X线 B.探测X线 C.发射X线

D.吸收高能X线 E.决定扫描层的厚度

25. 滤过器位于( )

A. X线管与探测器之间 B. X线管与准直器之间

C.探测器与准直器之间 D.探测器与通道板之间

26. CT的X线从X线管出来后最先到达以下的哪部分( )

A.探测器 B.滤过器 C.准直器 D.人体 E.遮光器

27. 准直器材料一般采用( )

A.铁 B.铜 C.铝 D.铅 E.镁

28. 在CT设备中有直接吸收低能X线的设备是( )

A.探测器 B.滤过器 C.通道板 D.前置放大器

29. 关于参考探测器的说法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

A.参考探测器一般位于探测器的边缘

B.参考探测器可以位于X线管的附近

C.参考探测器是供参考的,不重要

D.参考探测器接收的X线没穿过人体

30. CT参考探测器的作用是( )

A.探测穿过人体后X线的强度 B.探测穿过人体前X线的强度

C.探测穿过水模后X线强度 D.进行Log校正

E.进行暗电流校正

31. 在CT数据测量装置中将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预先放大的是( )

A.对数放大器 B.模数转换器 C.前置放大器

D.数据传输器 E.多路转换器

32. 在CT设备的数据测量装置中,对入射X线强度I0和透射X线强度I进行换算的是( )

A.对数放大器 B.模数转换器 C.前置放大器

D.数据传输器 E.多路转换器

33. 光电倍增管在( )nm波长处有最高的检测效率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34. CT设备中准直器的作用是( )

A.对人体进行定位 B.接收X线

C.启动扫描架旋转 D.决定扫描层厚度

35. 由探测器给计算机的信号为( )

A.原始数据 B.重建数据 C.显示数据 D.模拟数据

36. CT设备中能完成使穿过受检体的透射线束能量分部达到均匀硬化的设备是( )

A.X线管 B.准直器 C.滤过器 D.探测器

37. CT中使用最普遍的闪烁晶体是( )

A. Na I(含Tl) B. Cs I(含Na) C. Cd WO3 D. BGO

38. CT设备的数据采集装置中进行的最后一步转换为( )

A. A/D B. D/A C.多路转换 D.对数放大

39. CT扫描架的旋转部分不包括( )

A. X线管 B.探测器 C.油冷却系统 D.、摆角电机

40. 属于CT扫描架固定部分的是( )

A.旋转支架 B. DAS C.滑环部分 D.准直器

41. 不安装于CT扫描机架内的是( )

A.准直器 B.磁盘机 C.模/数转换器 D.探测器 E.X线管

42. 对于一般单排CT而言,扫描厚度由( )决定

A.探测器厚度 B.准直器宽度 C.探测器和准直器共同

D.床移动的速度 E.过滤器

43. 多排螺旋CT的层厚由( )决定的

A.探测器厚度

B.探测器侧准直器厚度

C. X线管侧准直器厚度和探测器排的组合共同决定

D. X线管侧准直器厚度

E.后准直器的厚度

44. 双源CT的两套X线源和探测器系统在机架内成( )排列

A. 30度 B. 45度 C. 60度 D. 90度 E. 180度

45. CT值定标为 0 的组织是( )

A.脂肪 B.空气 C.骨骼 D.水 E.血液

46. 适用于对比度较大的部位,如肺和骨骼检查诊断的时候应选择( )

A.宽窗宽 B.窄窗宽 C.宽窗位 D.窄窗位

47. 适用于软组织部位,如脑和腹部检查诊断的时候应选择( )

A.宽窗宽 B.窄窗宽 C.宽窗位 D.窄窗位

48. 螺旋CT中螺距指( )

A. X线管旋转一周,扫描床水平位移

B. X线管旋转180度,扫描床水平位移

C. X线管旋转720度,扫描床水平位移

D. X线管旋转90度,扫描床水平位移

E. X线管旋转45度,扫描床水平位移

49. 螺旋CT的专用参数中螺旋因子指的是( )

A.螺距-层厚 B.螺距+层厚 C.螺距/层厚

D.螺距×层厚 E.层厚/螺距

50. 关于螺旋CT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可以不用螺旋扫描 B.扫描速度快 C.有滑环

D.曝光时床可以运动 E.扫描时扫描架要正转一周再反转一周

51. 在螺旋扫描装置中,机器利用( )实现动静两部分连接

A.插座 B.导线 C.电刷 D.电缆

52. 螺旋CT和以往的常规CT相比,以下哪个错误( )

A.图像重建算法不一样 B.螺旋CT一般有滑环

C.螺旋扫描时床不动 D.螺旋CT的管球热容量相对大

53. 三代CT扫描的层厚是由( )决定的

A. X线管侧准直器 B.探测器侧准直器

C.探测器的厚度 D.探测器厚度和准直器同时决定

54. 单层螺旋CT扫描的层厚是由( )决定的

A. X线管侧准直器 B.探测器侧准直器

C.探测器的厚度 D.探测器厚度和准直器同时决定

55. 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一般在( )范围

A. 100以内 B. 100~500 C. 500~1000 D. 1000~1500

56. 以下说法哪个错误( )

A.螺距是X线管旋转一周床走的距离

B.螺距越大图像质量越差

C.螺旋因子越大图像质量越差

D.螺旋因子是螺距除以层厚(单排螺旋CT)

57. 衡量一台CT好坏的指标,以下哪个错误( )

A.空间分辨力 B.密度分辨力 C.螺旋因子 D.管球热容量

58. 目前我国医院应用的最先进的CT是( )

A. 16排CT B. 32排CT C. 64排CT D. 128排CT

59. 螺旋CT中,对电刷进行清洗时,经常用到的是( )

A.水 B.洗涤剂 C.浓度为30%的酒精 D.无水酒精

60. 关于螺旋CT的说法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

A.高压发生器一般在扫描架内 B.有滑环

C.重建算法和常规三代CT一样 D.扫描时床是匀速运动的

61. 关于螺旋CT以下哪个说法错误( )

A.不遗漏扫描人体 B.扫描速度快

C.不能三维重建图像 D.扫描图像较好

62. 多排CT和单排CT比较,特点以下哪个错误( )

A.扫描时间短 B.减少了病人受线量

C.图像质量高 D. X线管寿命短

63. 多排螺旋CT重建算法的说法以下哪个对( )

A.与常规三代CT一样 B.有自己单独的重建算法

C.与单排螺旋CT一样 D.以上都不是

64. 为重建一幅完整的CT图象所需时间被称为( )

A.重建时间 B.扫描时间 C.处理时间

D.工作时间 E.等待时间

65. 螺旋CT如何解决电缆长度问题的( )

A.无线电技术 B.激光技术 C.滑环技术 D.磁悬浮

66. 螺旋CT的X线管供电电压靠什么传输( )

A.高压电缆 B.滑环 C.无线通讯 D.红外传感

67. 多排螺旋CT中X线束的形状为( )

A.扇形 B.锥形 C.笔形 D.多路笔形

68. CT 室应配备( )

A.空调 B.稳压电源 C.安装良好的接地 D.以上都对

69. 等宽64排0.625mm厚的探测器阵列扫描8层图像层厚最大为( )

A. 8×0.625 B. 4×0.625 C. 2×0.625 D. 1×0.625

70. CT扫描床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 )

A.垂直运动 B.摆角运动 C.水平运动 D.旋转运动

71. CT设备成像反映的人体组织的信息是( )

A.衰减系数 B. T1C. T2D.质子密度

72. CT的空间分辨力可小于( )

A. 2.5mm B. 2.0mm C. 1.5mm D. 1.0mm E. 0.5mm

73. CT设备具有较高的( )

A.空间分辨力 B.噪声 C.伪影

D.密度分辨力 E.高对比度分辨率

74. CT常见的伪影不包括( )

A.放射状伪影 B.环状伪影 C.移动条纹伪影

D.雪花状伪影 E.针型伪影

75. 环型伪影是以下哪种设备的伪影( )

A. CR B. DR C. CT D. MR E. PET

76. 轻微的环形伪影可以通过以下哪个方法清除( )

A.水膜校准 B.更换计算机板 C.更换处理器板

D.训练X线管 E.更换X线管

77. 环行伪影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X线管 B.计算机 C.阵列处理器 D.通道板 E.探测器

78. CT图象中移动条纹伪影产生的原因是( )

A.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 B. 扫描部位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C.前置放大器不稳定 D.X线管球放电 E.计算机速度慢

79. 金属伪影是( )

A.无规则 B.环状 C.放射状 D.条状 E.雪花状

80. CT扫描图像上有很淡的单环伪影,以下哪项最为首选( )

A.用软件将有环的通道封闭 B.将有环的通道板换到探测器边缘

C.更换相对应的通道板 D.做校准

81. CT扫描图像上有单环伪影时,可以试做以下哪项工作( )

A.做校准用软件将有环的通道封闭

B.用有环的通道板内的临近通道代替这路信号

C.用软件将有环的通道封闭

D.以上都可以

82. 环形伪影成因以下哪条不是( )

A.运动不平衡 B.探测原因 C.通道板原因 D.校准不良

83. 关于环形伪影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

A.产生于三代CT B.产生于四代CT

C.产生于螺旋CT D.产生于多层螺旋CT

84. CT图象中环状伪影产生的原因是( )

A.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 B. 扫描部位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C.前置放大器不稳定 D.X线管球放电

85. 部分容积效应所带来的伪影可以通过( )来减少

A.倾斜机架 B.增加层厚

C.减小层厚 D.缩短扫描时间

86. 在第一代CT中,完成一次平移后,X线管和探测器组件共同旋转( )

A. 1° B. 3°~30° C. 21°~45° D. 48°~120°

87. 关于三代CT错误说法是( )

A.扫描时X线管先平移后旋转 B.探测器几百个

C. X线的扇角较宽,达30°~45° D.使用旋转阳极X线管

88. 超高速CT的扫描速度较常规CT快( )

A. 几倍 B. 数十倍 C. 数百倍 D. 数千倍

89. 目前医院应用的多排CT最多为( )

A. 32排 B. 40排 C. 64排 D. 128排

90. 一代CT探测器的数目是( )

A. 1~2个 B. 10个 C. 10~30个 D. 500个

91. CT成像设备中,探测器的总检测效率是指( )

A.几何效率 B.几何效率/吸收效率

C.吸收效率 D.几何效率×吸收率

92. CT成像设备中,闪烁探测器内完成闪烁晶体产生的信号到光电倍增管传送的是( )

A.光纤 B.铜导线 C.磁性材料 D.空气

93. CT成像设备中,选用下面哪种材料做为探测器,一般不用附加散射线准直器( )

A. Na I B. Ca I C. Cs F2D. 惰性气体

94. 准直器(一般CT)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少散射线 B.决定层厚 C.决定照射野 D.滤过X线

95. 8层CT是( )

A.探测器一定是8层 B.可同时扫8层

C.不一定是螺旋CT D.准直器业师层

96. 螺旋CT中,采用的滑环技术是用( )代替电缆,完成向X线管供电和信号传递

A.导线和电阻 B.导线和电刷 C.导线和滑环 D.电刷和滑环

二、B型题(公用选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能把最符合要求的选项选择。

1.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当前医学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是( )代CT机

在五代CT中,螺旋CT属于哪( )代

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的CT机属于第( )代

第几代CT不会有环形伪影( )

2. A.平移+旋转 B.旋转+旋转 C.静止+旋转 D.静止+静止

第一代CT是( )扫描方式

第二代CT是( )扫描方式

第三代CT是( )扫描方式

第四代CT是( )扫描方式

第五代CT是( )扫描方式

3. A. 0 B. 1 C. -1 D. 1000 E. -1000

空气的CT值为( )

水的CT值为( )

人体骨的CT值是(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项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答题时,必须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全部选择。

1. 下面哪条是描述CT设备中气体探测器( )

A.输出信号与温度关系不大 B.易产生噪声

C.易产生干扰源 D.附加准直器

E.输出信号与温度关系很大

2. 下列属于CT中基本功能软件的是( )

A.平片扫描 B.轴位扫描 C.预矫正软件

D.动态扫描 E.定位扫描

3.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包括( )

A.X线管 B.准直器 C.滤过器 D.计算机系统

4. 关于四代C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不旋转 B.探测器分布在360°,数量较多

C.X线管旋转 D.扫描时X线管先平移后在旋转

5. 关于五代CT说法正确的有( )

A.探测器较多,达几百个 B.探测器旋转 C. X线管不旋转

D.显著特点是扫描速度快 E.扫描时X线管先平移后在旋转

6. 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

A.前置放大器 B.对数放大器 C.模数转换器 D.计算机系统

四、名词解释题。

1. 滑环技术

2. 效率(efficiency)

3. 一致性

4. 周数(revolutions)

5. 层厚(slice thickness)

6. 螺距(pitch)

7. 螺旋因子(pitch factor)

8. 成像范围(image extent)

9. 成像间隔(image interval)

10. 回顾性重建

11. MSCT的螺距

12. CT图像对比度

13. 空间分辨力

五、简答题。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可分条回答或列表。

1. 试述CT硬件的发展趋势。

2. CT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3. CT中探测器的作用及常用的是哪两种类型?

4. 简述各代CT的区别(特点)?

5. 请问X-CT中准直器和滤过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 简述CT扫描机架的基本结构?

7. 计算机系统在CT中的功能是什么?

8. 何谓螺旋CT?它较常规CT有何优点?

9. 螺旋扫描和常规CT的数据流程有何不同?为何要进行插值运算?

10. 滑环技术对螺旋扫描的意义?低压滑环和高压滑环各自优缺点?

11. 请问电子束CT的工作原理和最适用的诊断领域,它的哪些设计理念仍将继续激励着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创造力?

12. 多层螺旋CT中,影响层面厚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E 2.B 3.C 4.C 5.A

6.A 7.D 8.B 9.E 10.B

11.C 12.A 13.C 14.D 15.D

16.A 17.A 18.C 19.B 20.B

21.A 22.C 23.B 24.A 25.B

26.B 27.D 28.B 29.C 30.B

31.C 32.A 33.C 34.D 35.A

36.C 37.A 38.A 39.D 40.A

41.B 42.B 43.C 44.D 45.D

46.A 47.B 48.A 49.C 50.B

51.C 52.C 53.A 54.A 55.C

56.B 57.C 58.C 59.D 60.C

61.C 62.D 63.B 64.A 65.C

66.B 67.B 68.D 69.A 70.C

71.A 72.E 73.E 74.E 75.C

76.A 77.C 78.B 79.C 80.C

81.D 82.A 83.B 84.A 85.C

86.D 87.D 88.B 89.C 90.A

91.D 92.A 93.D 94.B 95.B

96.D

二、B型题

1.B C D D

2.A A B C D

3.E A D

三、X型题

1.ABC 2.ABC 3.ABC 4.ABC 5.ACD 6.ABC

四、名词解释题

1. 答:是用一个圆形宽带状封闭的铜条制成的同心环和一个碳刷代替电缆的一种技术。

2. 答:是指探测器吸收X线束能量的百分数。

3. 答:对应相同的X线输入,各探测器单元的输出应相同。

4. 答:一次数据采集中X射线球管的旋转周次。

5. 答:由准直器设定的X射线束的厚度。

6. 答:X射线管旋转一周时扫描床移动的距离。

7. 答:螺距除以层厚,或螺距除以探测器准直宽度。

8. 答:一次采集中成像的第一层面中点与成像的最后一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9. 答:连续两张重建图像的层面中心点间的距离,即螺距除以每周成像数。

10. 答:先收集螺旋原始数据,然后可以在任何位置上对图像进行断层重建。

11. 答:X线管旋转一周时床位移的距离除以成像层数与每排探测器准直宽度之积。

12. 答:表示不同物质密度差异或对X线透视强度微小差异的量。

13. 答:指CT像在高对比度条件下分辨两个距离很近的微小组织或病灶的能力。

五、简答题。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可分条回答或列表。

1. 答:加快扫描速度;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剂量;缩小体积;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 答:数据采集系统由产生X线、接收X线信息并完成转换的器件组成。

X线发生装置:产生并控制成像所需X线的装置;

滤过器:吸收软X线,能量分布均匀,减小信号强度差;

准直器:控制扇形束在人体长轴方向上的厚度从而控制扫描层厚,吸收散射线;

探测器:将X线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电信号的大小与它接收到的辐射强度成正比;

数据处理装置: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经放大后,再经A/D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

扫描机架、扫描床。

3. 答:探测器是整个CT系统中最重要的而且在技术上是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功能:将X射线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装置,通过测量接受到的X射线量,产生与X射线量成正比的电信号。

CT中最常用的有两种转换原理和探测器类型:一种是收集电离电荷的探测器,通常为气体探测器;另一种是收集荧光的闪烁探测器,为固体探测器。现在多层螺旋CT的探测器均采用稀土陶瓷材料的固体探测器。

4.

5. 答:准直器的作用:降低病人的表面辐射剂量、减少进入探测器的散射线、降低成像的空间范围。

滤过器的作用:吸收低能X线,这些低能射线无益于CT图像的形成;使X线束通过滤过器和均匀圆形成像物体后,变成能量分布均匀的硬射线束。

6. 答:CT的扫描机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旋转部分,主要由X线管及其冷却系统、准直器及其控制系统、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滑环部分、高压发生器等组成;二是固定部分,主要由旋转支架,旋转控制电机及其伺服系统,机架主控电路板组成。

7. 答:控制整个CT系统的运行;图像重建;图像处理;故障诊断及分析。

8. 答:螺旋CT是以X线球管绕被检查物体匀速旋转,被检查物体匀速前进为特征的扫描过程。

螺旋扫描的优点:螺旋CT的连续扫描,可满足绝大部分不同部位的CT检查;具有在选定位置及间隔上进行回顾性重建的能力,提高了病灶检出率;有益于危重患者的检查,使扫描在增强高峰期完成,能获得最佳增强效果,减少造影剂用量;提高了病灶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可进行多断面或三维图像重建,重建图像质量好;扫描时间短,使病人更容易接受或耐受CT检查,这对快速诊断更有意义。

9. 答:螺旋扫描和常规CT的数据流程的不同,在于它有一个插值运算。

螺旋扫描由于扫描过程中床也在运动,扫描的起始点和终结点不在同一点,有一部分搜集资料不完整。在螺旋扫描中,如果直接用扫描的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将产生条形伪影,去除这类伪影的方法是把螺旋扫描数据进行插值。在各类螺旋原始投影数据插值技术中,线性插值使用得最为广泛。例如360°和180°线性插值方法,它们有效地利用了原始数据,精确地合成了平面投影,并且生成了比较满意的重建图像。

10. 答:滑环技术是螺旋扫描的基础,解决了机架旋转部分与静止部分的馈电和信号传递方式,它使连续快速扫描的设想变为现实。

低压滑环优点:对绝缘要求不高,安全、稳定、可靠,工艺要求和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被大数CT厂家所采用。缺点是增加了旋转部分的重量,扫描速度比高压滑环低。

高压滑环的优点:对高压发生器的要求较低,可以不考虑高压发生器的体积、重量、结构和高压控制,扫描速度快。缺点:高压直接通过滑环进入球管,一方面高压易于吸附灰尘,使电刷和滑环变脏;另一方面高压易打火,一旦滑环上出现了灼伤麻点,麻点就会逐渐扩大,最后造成滑环损坏。所以人们担心高压滑环的安全及寿命。

11. 答:电子束CT的工作原理: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经聚焦后由偏转线圈控制,使电子束旋转,并轰击钨靶环,从而获得旋转的X射线源,采用双列探测器阵列来收集扫描数据。

由于能够在没有任何延时的情况下反复扫描。所以最适用于对心脏、冠状动脉及心血管等诊断领域。

尽管电子束CT在心脏成像方面的垄断地位受到多层螺旋CT的强烈挑战,然而无机械运动的扫描以及任意短的扫描时间这种设计理念仍将继续激励着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创造力。

12. 答:不同的滤过宽度影响重建层面的厚度;螺距的不同影响有效层面厚度,螺距越大,有效层面厚度越宽;MSCT的层面厚度可通过探测器排的组合来获得不同的层厚。

13. 答:扫描速度快,X线管损耗小,照射量减少,Z轴空间分辨力高,采集信息量大,降低对比剂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