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与狗的区别
典型的灰狼
狼和狗长相十分相似,但在外形的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狼的两个耳朵大约平行地垂直竖立,而狗的耳朵通常下垂。狼的尾巴下垂在两条后腿之间,而狗的尾巴通常上卷。狼的尾巴比狗的短而粗,毛看起来比较蓬松。狼的嘴比狗的长而尖,而且比较宽大。眼睛向上倾斜,位置较鼻梁为高。胸部比狗宽阔。
与狼极为相似的哈士奇雪橇狗
北方的狼
在我国,目前,狼主要在东北、内蒙以及西藏人口比较少的地区生存。狼特别容易适应环境,能在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下生活。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国的东方省、肯特省,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和锡林郭勒盟)。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省份,狼的活动仅限于山区环境、不适应于人类开发的狭小的环境内。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狼的分布也仅限于山区。
北方的狼在冬季常集群活动,并有社群结构;夏季则营小家庭生活。狼性情凶残,主要捕食野兔、大型啮齿类、鹿类、各种野羊及鸟和鱼等。雌兽比雄兽稍小。
栖息于不同地区的狼,在生活习性等方面也有很多区别,南方的狼体毛短而稀,喜欢独栖或双栖;北方的狼体毛则长而厚,尤其是在冬季,常在隆冬腊月集合成群,一起觅食。善于挖洞而居,也常利用水源附近的小坑、岩洞、石缝、树洞等,或强占狐狸、獾、野兔、海狸等的洞穴,加以扩大,在里面铺垫些枯树叶等,便成了自己的洞穴,并且年复一年地使用。
南方的狼
狼生性机警多疑,行动敏捷,听觉、嗅觉都非常发达。鼻子常常很湿润,用以感知气味传来的方向。狼身体轻捷,奔跑的速度很快,耐力也很强。狩猎的方式有伏击、跟随、围攻、追逐等,能够以56公里的时速追赶猎物,也能花上两个星期,行走200多公里来跟随猎物,所以能够猎食善于奔跑的狍子、鹿等有蹄类动物,甚至危及家禽、家畜,伤害人类,就连比其大几倍的狗熊和野猪等也难以抵抗。它也吃鱼、蟹、蜥蜴、松鼠、兔子、海狸等小型动物,以及动物尸体等,偶尔还吃些植物。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甚至会向同类发起攻击,分而食之,极其残忍,所以在我国有“狼心狗肺”之说。
狼是夜行性的动物,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夜晚觅食的时候常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大声的号叫,声震四野,听了令人毛骨悚然。它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吃10~15千克食物,但当猎物容易捕到时,常有捕杀后并不吃掉的现象。
在食物不足或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狼有着惊人的耐饥饿能力,最多可以17天不进食,通过少活动多睡觉的方法来减少能量消耗。
狼善于游泳,当遇到危险时便跳进水中,借机将身上的气味除掉,以摆脱敌人的追击。有时也会从尾巴基部的小孔中分泌出恶臭的物质来攻击对方,借以逃脱。集群的时候也敢于向强敌发动反攻,并把尾巴竖起来,嘴巴触地,发出怪声怪调的号叫,以此向同伴发出求援信号。但是它很怕火光,如果点起火堆或举起火把,顷刻就会跑得无影无踪。
阳春三月,幼仔出生以后,由雄狼和雌狼共同抚育。雌狼在洞中看护幼仔,雄狼则外出捕食,猎取到食物以后先吞食下去,回来以后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饲喂雌狼和幼仔。一个月以后幼仔便可以爬出洞外,这时雌狼常发出叫声,召唤幼仔。幼仔长大后,雄狼和雌狼就开始训练它们捕捉猎物。但是,当雌狼再次恋爱,雄狼就要毫不客气地把幼仔赶走,让它们去过独立的生活。
狼,是一种既敏锐又聪明的动物。它的敏锐与聪明不似狐狸的狡猾,不似老虎的灵敏,也不似狮子的警觉。它的聪明被人称之为“狼的智慧”。 狼,懂得团结。必定要团结力量,群而攻之,才能攻无不克。狼懂得知己知彼的道理,所以它尊重每个对手,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狼,有一身傲骨,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地向主人摇头晃尾。
狼群中总是有一只处于优势地位的狼,其他的不管雌的、雄的均为亚优势及更低级的外围雄狼及雌狼,除此之外,便是幼狼。优势雄狼是该群的中心及守备生活领域的主要力量,优势雌狼对所有的雌性及大多数雄性是有权威的,它可以控制群体中所有的雌狼。繁殖后代也通常在优势雌雄狼两个最强的个体之间进行。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狼受到强烈捕杀,大片栖息地被开拓,这时狼的社群等级性就受到了抑制甚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