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

东北虎

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满洲虎,在所有虎的亚种中体型最大,分布纬度最高,在俄罗斯被称为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东北林区。在19世纪中叶,东北虎仍然有很大的分布范围,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山麓,北沿黑龙江北岸,东经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都有分布。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部与燕山山脉相连,向南分布区曾远及华北北部。东北虎历史分布区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契,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地区。

目前东北虎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东部山区和朝鲜北部山区。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完达山东部林区,老爷岭林区和张广才岭南部有为数不多的孤立的游荡个体,由于这些分布区与俄罗斯和吉林省交界,这些个体可能在黑龙江与俄罗斯或吉林省境内相互流动。

东北虎头大而圆,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两条靠近,呈柳叶状。条纹相对也较其他亚种稀疏,腹部到腰窝的毛为白色,头部的黑纹较密,吻部短而宽,额骨两侧隆起,中央凹陷,呈圆拱形。额部有黑色的横纹,中间变粗,相连成一“王”字,故有“兽中王”之美称。戏剧中的许多脸谱都来源于虎的脸谱图案。很有意思的是老虎的脸谱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

东北虎的肩部和背部的肌肉极为发达,四肢粗壮;强有力的颌部支持着长达7厘米的犬齿。虎爪和犬齿利如钢刀,锋利无比,是撕碎猎物时不可缺少的“餐刀”,也是赖以生存的有力武器。东北虎巨大的虎爪令人望而生畏,据说即使被东北虎的虎爪轻轻一扫,也可能带来最严重的后果。

东北虎眼睛的特征决定了东北虎有着较宽的视野,但对静止的物体反应不敏锐。由于东北虎最频繁的活动时间大多在傍晚或黄昏,因此造就东北虎具有极佳的夜视能力。如果夜间有灯光照射时,一双眼睛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反光,很远就可以看到。

东北虎最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它那具有非常敏锐听力的耳朵,东北虎凭借着高度的听觉能力能够捕捉到森林中最微妙的声音,感觉出不同的动物、树枝、花叶等发出的种种声响,一旦分辨出它所喜爱的猎物声音,耳朵会立刻转向响声发出的方向,神情也跟着变得专注起来。在野外东北虎能够听到几公里以外的动物的叫声。虎的耳朵具有猫科动物的明显特征,短而圆,耳被为黑色,中央有一块白斑,这是东北虎特有的标志和警戒色,也是东北虎夜晚在丛林中幼虎跟随母虎的标记。虎在相互打斗或发现猎物准备进攻时,两只耳朵都会背过去,两块白斑向前,一般的动物如果看到这对白斑都会望而却步。

东北虎共有30颗牙齿,各司其职。四颗犬齿粗壮有力,长3~5厘米,相当于拇指粗,可以将野猪等大型动物颈椎骨咬断,也可咬住喉部,将猎物的气管切开,是虎极其重要的攻击武器;上下颌各有6颗门齿,用于撕咬猎物的毛皮和拉扯,托运猎物;还有14颗臼齿,用于切断猎物,它的咬合力非常强,甚至可以咬断猎物的大腿骨。虎的四肢十分粗壮,强健有力,周身肌肉群非常发达,它的肌肉重量可占全身重量的70%左右。

虎与生俱来就有爱清洁的本性,它在两个月时就学会借用水、唾液,像家猫一样洗脸,梳理毛发。冬季它们常常在雪中翻滚,通过雪浴来清理皮毛。每次用完美餐后,都会用舌头不停地舔舐嘴巴、前爪,把血迹、残渣、污迹清理掉。东北虎的舌头比较特殊,正面布满角质化的倒刺。虎的舌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味觉器官,同时还起着饮水、舔食、调解体温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人类的双手,尤其在虎产仔、哺乳期,舌头的功能在母虎身上发挥的就更加淋漓尽致了,能做到比人类双手更细腻的爱抚和照顾幼仔。它先把刚出生的幼虎身上的血迹、胎液全部舔舐干净,又把幼虎的胎毛舔干,还经常舔幼仔,刺激幼虎的生长、发育、胃肠蠕动、排泄尿、粪便等;正是在母虎的这种爱抚刺激下,幼虎才能健康的成长。

被抛弃的小虎崽在吮吸狗妈妈的奶水

虎常有磨爪的习性。掌垫或趾垫柔软而有弹性,虎依靠其厚实的掌垫在行走时落地无声,其他动物很难听到老虎的脚步声,往往听到时,东北虎已在眼前了。在野外动物学家往往靠在雪地上的足迹判断老虎的年龄、性别。

东北虎的尾长约1米,占体长的一半,尾上有黑色的环纹,尖端为黑色。据说虎尾巴也是它自身的防御武器,虎尾巴还有调解身体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平衡和控制转向的作用。仔细观察虎尾处于何种表现,便能分析出此时老虎所处的状态和心情。如果尾尖微微翘起,并不停地抖动,还伴有低沉的吼声,这是危险的信号,此时它已处于戒备状态,不允许靠近,否则将会遭到攻击;如果尾巴轻轻摆动,并伴有“喷、喷”鼻音,那就是表示亲昵、友好,另外在休息时虎的尾巴还起着挥打蚊虫、防叮咬的作用。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是老虎的习性。东北虎天生多疑,它的攻击往往是在猎物的后部发起,所以它深知后部是全身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在感到有威胁的情况下,从不把后部让给对手。

虎的全身几乎都可利用。在亚洲很多人把虎骨看作名贵的中药,认为泡制的“虎骨酒”能除风祛寒,对风湿症有疗效;人类还把虎皮制成褥子或地毯、挂毯;其他如虎肉、虎血、虎须,人类都将它们入药以滋养自己。

虎骨有祛风,强筋骨,定痛,镇惊的作用,对筋骨不利、足膝痿弱无力、步履维艰、攀急疼痛或走路疼痛,惊风癫痫等症有明显疗效。

虎属食肉动物,捕猎多种类的动物为食粮,一般习惯在黎明至日落期间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为食物。野外的东北虎每一次能进食40公斤的肉类,如果不受骚扰,它们在捕获猎物后的3~6天内重返捕猎地点享用剩余的美食,直至食物所剩无几才罢休。

东北虎的胃有很强的消化功能,大家以前都知道“狼吞虎咽”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吃东西的时候又急又猛。东北虎吃小块食物的时候,往往吞食且速度很快,十多斤的牛肉条,不用两三分钟就已经进肚了。

东北虎一般住在高山针叶林地带或草丛中。它白天常在树林里睡大觉,喜欢在傍晚或黎明前外出觅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出游荡,独来独往,没有固定住所。

虎性喜寒,冬天是他们最精神的时候。它们 “发明”了一套抵御严寒的好办法。当它感到寒冷时,就会来来回回的奔跑,直到跑得身子暖烘烘的才停止。

东北虎虽然四只脚上长有利爪,却不会爬树,而是游泳天才。它强健的体力使它能在水中游过很长的距离。

在夏季,东北虎常去河中或小溪中洗澡以解暑。因为东北虎缺少汗腺,在阴影中乘凉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东北虎从不远离水源。十分有趣的是,尽管东北虎善于游泳,但它在下水前,往往会小心翼翼地用前爪试探水面,就像一只大猫。

虎是唯一喜欢洗澡的大型猫科动物。由于虎不喜欢把脸弄湿,所以经常是身体转过来慢慢倒退入水。

东北虎利用在树干上抓挠以及喷洒排泄物

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来划分自己的领地范围,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母虎,不过母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无耻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杀无赦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母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

东北虎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不过它们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间四处寻找自己的心上人。这种时候女士可能有好几个倾慕者追求。当然,只有比武获胜的一方才能赢得美人的爱情。

冬末春初,雄虎筑巢,迎接雌虎。不久,雄虎多半不辞而别,把产仔、哺乳、养育的任务全部推给雌虎。

雌虎生育之后,性情特别凶猛、机警。它出去觅食时,总是小心谨慎地先把虎仔藏好,防止被人发现。回窝时往往不走原路,而是沿着山岩溜回来,不留一点痕迹。虎仔稍大一点,母虎外出时将它们带在身边,教它们捕猎本领。

虎宝宝通常20天左右学会走路,5~6个月断奶,长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和妈妈一起狩猎了。虽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们通常还会和妈妈在一起,直到2岁左右。

东北虎可能成长的比较慢,甚至有年轻的孩子在妈妈身边待4年的记录。一般当妈妈有了另一群宝宝的时候,这些大孩子就会离开母亲,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家伙可能仍然赖着就是不肯走。寿命最长的虎大约为26年。

孟加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