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藏在深山的纯美璞玉
虽然在亚青只是匆匆一瞥,那些红衣觉姆的平静面容和羞涩笑容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八千觉姆,八千故事,总有一些什么,是如我这般的俗世之人无法了解的。
地点: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
主要看点:
亚青寺、嘎拖寺、白玉寺
最美时间:
秋季
资深背包客推荐:
深藏于川西北腹地、传说中充满吉祥
盛德的隐秘之地,宁玛教派在这里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我站在甘孜县汽车站小小的售票厅内,因为没有搭到每天一班从炉霍开往白玉的班车,只能自己去找人拼车。好在运气不错,不到半小时就凑齐六人一车,九点准时出发。
汽车驶上壮丽的甘白之路,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从甘孜县城出发不久,便开始翻越高高的卓达拉山,沿途光秃秃的山峰直刺云霄,山体几无植被,裸露着灰色岩体,在深蓝的天幕下显得荒凉却壮丽。到达垭口的时候,司机和全车乘客一起下山小憩,天空是那么纯净深邃,五彩的经幡猎猎飞舞。藏民口中念念有词,“呜”地长啸一声,向空中用力抛撒红红黄黄的龙达。刹那间,五颜六色的方纸在天空翻腾飞舞,被山风吹向远方,带去自己的祈祷和祝福。
中午时分,眼前越发变得荒凉,我们来到了海拔4000多米、地势平缓布满乱石的海子山,感觉像是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道路两旁是起伏缓慢的大片原野,生长着低矮的灌木丛,满坡的巨石不知从何而来,它们数量惊人、体积庞大,不知被谁遗落到了这片荒蛮的世界。这种荒凉难以言说,让人浑身发冷。
司机是个好心人,在我们的强烈央求下,在伫立着“亚青乌金禅林”的标志处拐进了去往亚青寺的路口。天空白云朵朵、原野小溪潺潺、远方雪山皑皑,前往亚青寺的道路在辽阔的昌台大草原上穿行,虽已进入秋季,牧草已经枯黄,路旁的景色依然美如一曲田园牧歌。当我们看见路上越来越多的红衣僧人和黑色大狗,便知道亚青寺到了。
比起那些动辄数百年历史的藏区寺庙,亚青寺的历史并不久远。1985年,这个寺庙在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昌台区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初建,主传宁玛派的大圆满法,直至形成如今超过万数的觉姆和僧众规模。比起色达五明佛学院,这里的住宿和修行条件更为艰苦,其简陋程度让我极度震惊。虽然在亚青只是匆匆一瞥,那些红衣觉姆的平静面容和羞涩笑容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八千觉姆,八千故事,总有一些什么,是如我这般的俗世之人无法了解的。还有那传说中的几百只黑色野狗,在亚青的土地上无处不在,它们趴在地上,懒散而温顺,仿佛这里就是天堂。
过了昌台,树林逐渐显现出斑斓的色彩,藏族民居星星点点伫立在道路两旁,峡谷、溪流、黄叶、民居,像是不小心打翻了大地的调色板,一派诗情画意。
尚未正式进入白玉县城,沿途的诸多美景已经让人大为惊艳。纵然路途遥远,却是不虚此行,我在心里已经许下夏季再来的心愿。

白玉寺的集体辩经规模宏大,场面激烈
到达白玉的第二天,我来到了高高的嘎拖寺。这座宁玛派的寺院位于白玉县河坡区白龙沟的多尼山山腰,始建于1159年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作为康区的第一座红教寺庙,嘎拖寺拥有“康区佛教发祥中心”的美誉。白玉到嘎拖的前半程沿着金沙江土路前行,异常颠簸;后半段则开始翻山越岭,小面包车在高高的多尼山上爬得气喘吁吁,低头看着山下深谷,我的内心突然闪现深深的恐惧。转过一弯又一弯,在那远离尘嚣之处,终于得见嘎拖寺,金光闪闪的庙宇在蓝天下仿佛无限接近天际。

县城远眺白玉寺
若论白玉县城的标志性景观,白玉寺当仁不让。它的宏伟规模和气势,纵然在灿若繁星的藏区寺庙中也并不多见。当日从嘎拖返回白玉县城,我们径直来到半山之上的白玉寺。在寺前偌大的场地上,数百僧众正在集体辩经,他们时而拍手、时而踢脚,其认真和激烈程度于我前所未见。一男孩紧跟身后看我们拍照,表情举止怪异,后来竟手舞足蹈做摄影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唐氏综合征儿童。他是那么兴奋和投入,用双手和眼睛模拟拍照姿态,甚至央求他的“拍摄”对象过来看“照片回放”,善良的白玉喇嘛非常配合,拍着孩子的头夸他照得很好。我静静坐在一旁,双眼满含泪水。
白玉,这个远离尘嚣的宁静小城,就像穿城而过的潺潺偶曲河,那么澄净、那么纯美,让我至今仍深深怀念。
作者手记
白玉到嘎拖寺约51公里,没有班车,可包车去。如果不愿包车,也可坐每天早晨唯一一班班车到达河坡乡,然后再从河坡乡包面包车或拖拉机到嘎拖寺。如果你的下一站是德格,也可从白玉包车前往德格的途中游览。
到达
白玉距甘孜228公里,每天早晨8点左右,在甘孜汽车站有一班从炉霍方向发往白玉的班车。从德格沿金沙江土路也可到达白玉,包小面包车300~350元,约4小时到达。
门票
无
周边景点
德格印经院、新路海